当地时间4月25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移动式升降作业设备(MAE)加征最高66.7%的关税。
欧盟称,“调查发现,中国制造商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并以人为压低的价格在欧盟市场销售。”
移动式升降作业设备(MAE)用于提升工人进行高空作业,主要在建筑行业,也用于安装天线和其他电信设备。欧盟移动式升降作业设备(MAE)市场每年价值超过10亿欧元,大约有3000多人从事此行业。
欧盟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欧盟于4月25日开始对中国移动升降设备(MAE)征收7.3%至14.2%的反补贴税,这是在2025年1月已征收的反倾销税基础上加征的,两种关税合计使对此类产品的总税率达到20.6%至66.7%,旨在保护欧盟本地制造商在年产值逾10亿欧元的市场中维持竞争力。
欧盟委员会指出,从2020年到2022年10月,中企在欧盟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9%上升至41%,产品价格普遍低于欧盟本地竞争对手约20%。
新关税将适用于包括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智能高空作业机械公司,以及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企业。
欧盟本地制造商方面,法国企业Haulotte和Manitou是主要代表。
这项措施是欧盟近期对中国产品采取的一系列反倾销及反补贴行动的一部分,包括去年10月针对中国电动车的大规模调查。
欧盟近年频繁使用反倾销、碳关税(CBAM)等手段,试图通过提高进口壁垒保护本土产业。目前,欧盟已对近80种中国产品施加反倾销或反补贴关税,涉及领域从卡车轮胎到熨衣板等。这一系列行动反映出当前欧盟在贸易政策上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特别是那些在欧盟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且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正采取更为严格的审视和更频繁的贸易保护措施。
此类措施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形成呼应(4月2日,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对中国工程机械加征至34%的关税),反映全球贸易规则碎片化趋势。
这样的关税政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能倒逼相关中国企业强化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增加竞争优势;或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规避高额关税的同时,在业务拓展、售后服务和响应速度上更贴近本土市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