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技术改造促企业发展的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又通过引进美国中频感应电炉,实现了冲天炉和电炉双联熔炼,朝柴生产高质量铸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多年来,朝柴技术改造坚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确保高起点,在保证企业良性运转的前提下,产品竞争力显著提高。
作为拥有40年历史的柴油机生产企业,朝柴深知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面对国内外柴油机生产技术依然存在很大差距的现实,他们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迅速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循序渐进搞技改,对项目力求引进一个见效一个。
“七五”时期,朝柴通过引进日本、德国等先进设备,组建了一条国内为数不多的先进铸造生产线;“八五”期间,引进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关键设备建成国内领先的机体、缸盖、曲轴、凸轮轴及连杆等柴油机五大件加工生产线;“九五”技改引进德国珩磨机等关键设备,建成自动化缸体生产线。15年技改,朝柴柴油机年生产能力到“九五”末期达到的10万台。
进入“十五”,为适应市场变化,朝柴又提出了滚动式柔性技改投资理念,由过去纯粹刚性生产线向刚、柔结合转化。刚性线只能生产发动机的某一个零部件,若更换零件,整条线就报废。而滚动式柔性化投资就可避免这一弊病,在初期市场小时投入少量柔性化设备,后追加投资,逐步扩大生产线,待批量生产后,再换成刚性线,使最初的柔性线继续为下一个待开发产品服务。
2001年8月,朝柴与日本日产柴油汽车工业株式会社达成协议,引进日产柴技术开发生产QD32型柴油机,同时自主开发新产品D系列柴油机,这些生产线全部引进日本和韩国柔性加工技术。这些引进使朝柴一下子具有了生产国内最先进轻型柴油机的能力,填补了我国3升柴油发动机的空白。2002年朝柴推出QD32型柴油机,国内市场缺少小型高档车用柴油机的局面由此改观。
在谈到朝柴技改的成功经验时,公司副总工程师耿文浩总结了四点,一是企业搞技改要有先进的产品做技术支持;二要遵循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坚持技术引进高起点,技改资金重点投入到关系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和一些影响生产进度的瓶颈工序上;三是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抓生产薄弱环节,不贪图规模,不盲目投资;四要充分利用国外贷款、国债项目、申办贴息等国家政策加速改造。
目前,朝柴已经拥有了国内领先的柴油机试验室、计量测试设备和铸造、机加、总装生产线,形成了年产15万台柴油机的生产能力。
2002年,朝柴柴油机产销量达到11.8万台,4缸柴油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3%。截至目前,朝柴已累计生产柴油机近90万台,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