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大学专家:中国汽车工业会超过韩国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4-04-21 11:48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4月1日,中国蓝星集团在韩国的代理Neoplux Capital发表声明,蓝星集团已经无法与双龙达成收购协议。双龙收购案生变,使得韩国汽车工业再次为全球睹目。

4月1日,中国蓝星集团在韩国的代理Neoplux Capital发表声明,蓝星集团已经无法与双龙达成收购协议。双龙收购案生变,使得韩国汽车工业再次为全球睹目。

仅仅在两年前,韩国第一大汽车公司———大宇汽车公司被通用汽车收购。老大易主,韩国汽车的“自主发展模式”开始遭到质疑。两年后,双龙转让6600万股股票,质疑声再次响起。

韩国汽车工业正在走向一个未知的方向。韩国模式失败了吗?

4月8日,在韩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极力推荐下,记者与韩国汉城大学汽车和机械专家金玄昌取得了联系。金玄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韩国模式绝对没有破灭

《21世纪》:在韩国大宇被并购时,就有观点认为韩国模式已经解体,您认为是这样吗?

金:绝对不是,我认为韩国制造商开始了韩国模式的一个新纪元。我也很喜欢大宇,但我相信他失败的原因在于销售策略,包括各种政治和经济因素。我希望通用能给大宇重生。

《21世纪》:您认为韩国汽车取得成功的方式,与欧洲和北美的汽车厂家的成功有什么不同?

金:众所周知,韩国汽车工业较之欧美汽车工业,历史非常短暂。虽然只有40年历史,韩国已经成为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如你所言,成功的要点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生产商的持续努力。我想关税战略对韩国国内制造商的安全成长非常重要,而制造商的努力提升了他们的国际竞争力。没有他们的努力,如果他们反而满足于自我保护的政策,一旦市场开放,他们会一败涂地。

此外,我还想说动力化(the timing of motorization)的时机很重要。在汽车行业早期,制造商只在国内市场销售。要理解中国汽车工业,要看这样一个线索,这个市场能够在上半年生产200万辆车,95%在国内就能够消化。

《21世纪》:中国汽车企业需要从中学习什么?

金:及时的动力化帮助了韩国汽车工业,直到制造商具有了国际竞争力。我听说同样的动力化进程也已经发生在中国。这对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非常重要。我认为,至少在最近的几年,仅动力化一项就能支持汽车行业30%的增长。

在这个阶段,中国制造商必须记住,他们要为未来做技术和财务的准备。没有在技术方面的增长,他们会很快被海外制造商吸收,并用作组装厂。与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同,中国政府能够帮助国内制造商的时间要短一些。

在早期,比较容易也比较挣钱的策略是买一个一流制造商的老车型,在国内市场低价销售。但是这只能保证短期利润,没有长线价值。

《21世纪》:在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韩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金:我认为1962年五年计划,是韩国汽车工业增长的第一波。计划中的重要部分是发展汽车工业。如果说韩国汽车工业的诞生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的,并不过分。有大约10年,他们只是进口部件,然后组装起来销售。

我想现代汽车公司1976年推出“马驹”(Pony)车型奠定了自有技术的发展基础。虽然许多主要的部件还是进口的,但最为重要的是,该车型是根据自己的计划生产的。这是现代成立仅仅10年的时间,能建立自己的车型并价格如此便宜,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个时间,正好与韩国的动力化巧遇。

制造商发展到一个适当的水平后,政府开始通过国家发展计划和保护性关税策略,支持汽车制造商。

30年后,中国汽车工业会比韩国好

《21世纪》:您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能相当于韩国汽车工业的什么发展阶段?

金:关于中国落后韩国多少年,不同的算法会出现不同的数字。

30年后,我相信中国汽车工业会比韩国现在的状态要好。有人说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与韩国30年前比较像。但是,至少在工厂的角度,30年的差距是夸张了。中国制造厂质量不错,并且每年产量比韩国30年前要大得多。

《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发展态势?

金:比较30年前的行业环境,21世纪汽车工业的重要议题应当是污染。替代性燃油和环保汽车成为重要议题,在行业领导者公司中,这是重要的投资领域。这比30年前,韩国人学组装车要来得复杂得多,这些问题与传统的引擎和整车的特征完全不同。

有一些韩国人认为中国汽车业在环保汽车方面会很快超过韩国。

《21世纪》:您认为合资是提高本土汽车企业各种能力的最佳方式吗?

金:我相信仅仅提高产量对长线未来毫无帮助。合资或许是提升技术水平的一个不错选择。但是,除了组建公司的形式,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应该是中国工程师和管理层的学习态度。

《21世纪》:在与国外厂家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合作伙伴的什么东西?

金:这个学习不是简单的抄袭和再制造。他们必须学习技术,知道这个技术能够帮助他们生产自己的汽车。拥有专利也是发展自有技术的激励,不仅韩国人、其他外国制造商也在中国申请专利。现在专利太少可能是未来的主要问题的原因。此外,部件制造商的国际化已经和整车制造商一样,许多关键技术是部件制造商拥有,整车制造商必须向其购买。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