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话搁在资源丰富且经济社会正步入持续发展快车道的青海,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资源就是优势,而优势所产生的吸引力无疑是青海招商引资的原动力之一。换言之,有了优势资源这匹“千里马”,就不怕伯乐相不中。于是,优势资源助推特色经济,特色经济引领青海大发展的格局的形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青海是资源富省,是投资热土。2000年以来,如火如荼的西部大开发热潮使这片广袤的土地为世人所瞩目,而青海也成为众多投资者日渐期盼的热土。
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水能资源丰富。据统计,全省水能储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108条,有水电站坝址178处,总装机容量2166万千瓦,在全国居第5位,居西北之首。而黄河上游青海境内从龙羊峡至寺沟峡的276公里河段上,水流落差865米,地质条件好,投资小,建水电站的造价平均比在其他地区投资节省20-40%,可建设大中型电站13座,总装机1100多万千瓦,更是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带之一。海东地区、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等地通过招商引资,已完成了二十几个地方小水电项目的建设。如今,按照国家西电东送的重大部署,青海正逐步成为全国西电东送的基地之一,前来洽谈黄河上游中型水电资源开发和海西、海北火电项目开发的投资商络绎不绝。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是青海对外开放最生动的窗口,正逐步成为百业兴旺,商贾活跃的西部“明珠”城市。以“聚宝盆”闻名天下的柴达木盆地,拥有33个盐湖,盐湖资源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已初步探明的氯化钠、氯化钾、镁盐、氯化锂、锶矿、芒硝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盆地内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也十分可观。依托便利的交通枢纽,如今格城正全面建设百万吨钾肥工程,加大引资力度,开发氯化镁、碳酸镁、氯化钾和昆仑石材等资源,从柴达木盆地铺设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也已经过西宁东送至甘肃兰州。
作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青海有5亿亩可利用草场,各类牲畜2300多万头。其特别的青藏高原动植物资源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有极大的开发优势。青海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众多的名胜古迹,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已被人们视为一笔珍贵的财富。
近年来,青海着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通过结构调整和多元化投资,构筑五大产业,形成了特色经济的基本框架。在盐湖钾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了镁、锂、锶、硼等资源综合开发相结合的盐化工产业链;将水电资源开发与有色、冶炼工业相结合,形成了高耗能工业产业链;在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同时,形成了油气开发和油气化工产业链;在高原生物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将保护、种养与加工增值相结合,形成了以中藏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物制品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将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相关的食、宿、行、娱、购结合起来,形成了旅游经济的产业链。
巨大的投资空间和投资需求,不断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2000年以来,省内外客商在我省的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涉及水电、盐湖、石油天然气、矿产、农牧业、生态环境、旅游、中藏药等领域,而且这类项目占总数的比例仍在逐年上升。我省利用外资自1985年起步到2003年底,累计审批外商投资企业360家,总投资额18.89亿美元,合同外资额10.6亿美元。截至2003年上半年,外商投资水电项目为21项,合同外资32714万美元,占总数的32%;采掘业项目17个,合同外资7753万美元,占总数的8%。今年1—4月,我省又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0个,新批项目中,涉及矿产及有色金属等资源开发的项目就有4个,占20%,涉及水电站建设及油气开发等的项目有1个,占5%。从2000年至2003年的4年中,我省共审批外商投资项目161个,其中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3个,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45个,占总额的比例超过了60%,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由外商独资企业青海真兴爱依斯电力有限公司投资1.7亿美元兴建的直岗拉卡水电站已成为目前青海省最大的外商投资水电项目。
外资企业在青海的发展以及大量外资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青海省建设资金的不足,使青海省投资力度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加快了青海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青海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起连续三年全省GDP增幅达到了1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
今年,经全省各级经贸部门、省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已顺利展开。这批项目共55项,总投资88亿元,涉及化工、新型建材、冶金、机械、医药和农畜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尤其突出了植物资源高值化产品开发,这将成为青海省利用优势资源带动特色经济发展的又一良好开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