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试点建设节水型社会预解水荒难题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4-07-12 10:41   来源:水利部

7月11日 在甘肃,农民吃不饱饭有两个原因:一是土地过于贫瘠,山地、高原、戈壁、荒漠占据了全省总面积的75%;二是贫瘠的土地上无水可浇,干旱异常,传统农业生产不具备基本条件。

7月11日 在甘肃,农民吃不饱饭有两个原因:一是土地过于贫瘠,山地、高原、戈壁、荒漠占据了全省总面积的75%;二是贫瘠的土地上无水可浇,干旱异常,传统农业生产不具备基本条件。


尤其是水的问题,通过人力可以解决个别地区的困难,但无法覆盖偌大的整个甘肃。2600万人口要吃饭,大大小小的企业要生产,千千万万的牲畜要生存,怎么办?


带着这一课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走访了全国第一个节水型试点城市——甘肃省张掖市,试图从当地开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找寻出答案。


节水型社会在张掖


2001年以来,甘肃境内黑河流域中游取水口10次“全线闭口,集中下泄”,分水至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滋润林草地,挽救胡杨树,干涸十年之久的黑河尾闾东、西居延海两度进水,提前一年实现了“碧波荡漾、波涛汹涌”的目标,但鲜有人知背后的故事——甘肃省张掖市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


资料显示:张掖市地处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中游,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全市人口126万,长期受水资源短缺之困,人均水资源量和亩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9%和29%。而从2000年起,为了挽救生态日益恶化的黑河流域,国务院作出了黑河中游每年向下游分水9.5亿立方米的决定,张掖市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剧。因此,张掖市开展节水工作于当年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2年初,水利部决定结合黑河分水在张掖展开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这为张掖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经过多方论证,张掖市决定在节水型社会试点中,率先在水权制度改革方面寻求突破。


现今,张掖市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初步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转,城乡一体”的一整套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记者近日在张掖市盈科灌区计算机中心看到,电脑经过工作人员的操作后,全灌区16处干支渠、28套分水节制阀门、上百个用水口便一目了然的显现了出来。灌区书记万爱家介绍说:“这样可以从全局把握住灌区所有水源的流量,清清楚楚的知道有多少水流进了哪一户人家的地头。同时,水源实行水权制改革后,现状要求水量分配必须合理、公平,而通过计算机恰好能解决农民的需求。”


“水费涨了,大家心里都开始算账,许多农民惟恐水多流到自家地里。”万爱家说,自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来,农民以前粗放用水的状况彻底改变了。


张掖市建设节水型试点取得的初步成效,为甘肃乃至全国给予了有益的启示。“建立节水型社会是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甘肃省省长陆浩说,甘肃生态条件差,水资源严重短缺,全省年降雨量仅281毫米,人均和耕地亩均水量分别只有全国的1/2和1/4。鉴于此,在甘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区域内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


转变观念值千金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个大背景是国家要求该市必须向黑河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放水,应该讲,这是不得以而为之,但其所取得的实效值得探究。


张掖市市委书记田宝忠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阐述说:“张掖有耕地390万亩,大小河流26条,人口128万,按国际标准属中度缺水地区。但必须尊重的基本事实是,耕地面积仅为甘肃5%的张掖却曾经向全省提供了35%的商品粮。”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张掖市人口由55万人增加到了128万人,灌溉面积由103万亩增加到了近400万亩。与此相伴,张掖对黑河水资源利用也占到了全流域的83%。过多地占用水资源不仅直接导致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急剧恶化,也给张掖自身引来了生态麻烦,沙尘频起,靠近沙漠边缘的田地被沙漠侵蚀加速。


由于人口、水浇地的急剧增加,张掖明显感觉到了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甚至难以为继。基于此,建设节水型农业自然而然便提上重要日程。“但农民过去粗手大脚惯了,现在要控制用水量,他们肯定不答应,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张掖市农办主任贾登龙回忆说,那时候为了帮助农民转变观念,张掖市专门成立了水务局,逐家逐户上门服务,给农民作思想工作。


他说,实践证明,当利益被农民认知后,大家就很快的转变了观念,开始从国家的大局出发,主动节约用水。


转变观念的更大益处是,农民在政府的指引下,通过发展节水型农业,发现新的作物比种植水灌作物的经济效益要高得多,由此便开始自发地要求发展旱作农业。与此同时,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了农民的自觉行动。


田宝忠则告诉记者:“更大的意义在于在张掖发展旱作农业顺应了高科技、低水耗、高效益的需求,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进程。此外,张掖探索出来的这条路子非常适合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也初步解决了水荒这一世纪难题对张掖乃至甘肃的困扰。”


据了解,建设节水型社会已经为张掖带来了非常显现的经济效益,其中农民纯收入达到3274元,较以前净增加182元。甘肃省水利厅厅长盛维德说:“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两年来,用水下降了54%。2000年张掖渠系水的利用率为50%,每方水创造GDP2.81元;2003年渠系水的利用率达60%,每方水创造GDP4.20元。”


节水型社会方兴未艾


张掖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甘肃省水利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的一个剪影。据了解,1999-2003年,甘肃水利投入达130亿元,是前50年水利总投入的109%。其中国家各类水利投入达56亿元,是前50年的7.2倍。但这些巨额投资大多数属于基础建设项目,鲜有涉及到节水工程。


目前,甘肃省水利厅正在把张掖的经验推向全省。实践也证明,建设节水型社会在甘肃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盛维德感慨地说:“1998年底,甘肃580万农村人口没有水吃。2000-2003年,水利部人饮一、二期工程完成投入14亿元,解决了364万人饮水困难。人们开始吃上了自来水。而现在推行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老百姓把此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另悉,举世关注的甘肃省引洮工程一期工程已于6月中旬初步通过了水利部专家团的评审。该工程是以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为水源,旨在解决甘肃省中部地区城镇及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改变该地区贫困落后面貌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无疑,这是甘肃水利的又一亮点。


谈及下一步,盛维德说:“我们将继续抓好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在今年年底通过水利部验收。同时,以河西为重点,在水系相对独立、流域水资源相对稳定、水利设施配套较好地区和中东部有条件的城市,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逐步推进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此外,要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节水项目。计划对全省15个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争实施10个县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全面启动实施甘肃省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同时,抓好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节水。”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