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界的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的管道项目合资谈判正式破裂。这个延续了整整两年的谈判随着8月2日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份终止函结束了此前所有的猜测。
经济观察报在今年3月8日第150期中最早独家报道了上述谈判即将破裂的事实,与该文(《西气东输 中外分歧升级》)中所提示的惟一不同是,发出终止函的并不是三家外国公司。中石油选择了在该工程即将结束之际终止此前签订的框架协议,次日上午10点半左右,该工程的最后一道焊口焊接完毕。
壳牌在伦敦的发言人证实了中石油已经向所有合资伙伴发出了终止谈判的通知。该人士表示:“该项目”庞大而且复杂,“参与各方无法找到合作的基础”。同日,中石油一位内部人士也向本报记者证实,通知已经发出,字数不多但态度诚恳。并表示这将不会影响到外国公司今后任何与中石油的合作,毕竟,谈判走到今天一步早已可以预见。
其中一位外国石油公司驻华人士表示:“事实上这个持续两年的谈判至少在半年前就已经有了结果,双方在多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糟糕的是,没有人愿意在核心问题上做出丝毫让步。我们一直希望能够有固定的回报率指标,因为对于该工程的商业前景我们做不出稳健的判断。”该人士同时暗示,中石油的前景判断并不完全是基于市场行为的,这令外国公司很难下定决心。
该人士所指的正是产生分歧最为核心的问题。因为管道过长导致了最终市场价格不具有绝对的竞争能力成为了担心的关键因素,也让这些国际公司更为坚持要求固定投资回报。这导致了三家外国能源公司在拖延数年后无功而返,它们原本希望通过进入此项目得以在更大程度上进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发展中能源市场。按照当初的框架协议,埃克森美孚、壳牌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各自拥有合资企业15%的股份,中石油拥有50%,中石化拥有5%的股份,出资通过股本和银行贷款解决。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在该项目正式成立的2002年,中国的能源市场并不像目前开放透明,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作为中国向外资开放的最大一个天然气项目备受瞩目,中国政府希望能够将其树立成为合资的典范,而外国公司也纷纷高调支持。最初的考虑是,此工程在中国前所未有,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并且资金投入惊人,有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参与成功系数可能更高。
但情况随后就逐步发生变化。一家中国石油公司的人士此前向本报记者透露,众多因素导致了谈判开始走向僵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中石油公司态度的强硬化,在项目开工后不久,中国能源问题的紧迫性突然加速,中国政府开始积极的支持中国石油公司进行海外扩张,这导致了在数次海外油田的争夺上与部分外国石油巨头产生了摩擦,而双方在初期的合作上也传出了管理人员不合的消息。
另一个方面则受益于最近两年的油价上涨,这让中石油的业绩大幅度增长,现金充沛的它希望能够独自分享该项目的未来利益,尽管目前该项目的商业前景还模糊不清,但政府的支持显然让中石油更有信心。最近该公司就已经传出可能将在国内上市,其讨论中的筹资金额十分庞大,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IPO规模的近3至4倍。
上述变化令中石油的态度变得更为强硬。在外方提出希望中方保证其15%的投资固定回报后,中石油则明确表明“不能承诺,因为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而这也符合当时国务院出台的43号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任何单位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
事实上,这对于中石油并不是第一次了,在该项目合资框架协议签订的当年,美国安然公司就退出被誉为“第二条西气东输”、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的忠武线天然气管道建设,中石油随后就独立承担了该项目。
尽管对这些外国石油公司来说谈判破裂是一次打击,但它们仍在中国拥有大量业务。以壳牌为例,该公司今年将向中国的各个项目投入10亿美元,涉足勘探和开采天然气和电力等各个领域。而中石油更不会担心,对于它们来说,强硬的态度在目前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