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我国地下工程界的尖兵———上海隧道股份自行研制的盾构———“先行号”盾构“呱呱坠地”,并正式投入上海轨道交通网的建设,以每天12米的推进速度创造着可观的生产力。这是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地铁盾构,也是我国地下工程施工首次“弃用”洋盾构!
业界专家指出,洋盾构在国内地下工程施工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被打破!
近20年来,我国地铁建设需求空前高涨,但由于我国制造业、电子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相当比例的国产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先进程度都落后一些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以致我国以盾构法施工的地铁长期以来施工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中德国海瑞克和日本多家公司的盾构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方面,让外资企业加速在中国推出本土化产品,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中国地下工程装备的产业自主能力不断受到挤压!
这一现象引起众多业界专家的警觉,并为之大声疾呼:“中国有着非常广大的隧道盾构市场,但始终没有自己的隧道盾构产业,要尽快结束这样的尴尬局面!”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一些城市逐步形成了地下交通骨干网络,并正筹划新的地铁建设规划。其中北京、上海为筹备2008奥运会、2010世博会加大了向地下要空间的开发力度。
据国家有关部委预测,从目前到2020年间,我国将完成6000公里各类隧道的建设,年均290公里,其中不少是长、大、宽隧道。由于采用盾构施工能满足工期、质量、环境保护的要求,又能保证有竞争力的工程造价,所以很多工程建设单位都首选盾构。专家预计,未来15年,我国盾构总需求量将超过300余台。令人遗憾的是,盾构还找不到“国字号”,而一般进口的全断面盾构平均价格为3500万元左右,国家为此将花费近13亿美元。
上世纪60年代,江南造船厂、上海隧道股份联合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网格式盾构,用于上海打浦路隧道建设;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隧道股份又自行开发了我国第一台土压平衡盾构,研制水平已接近当时的国际水平。之后,该公司又先后有多台自行设计研制的盾构用于城市公共事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建设。但是这些盾构都是为某一个工程量身定制的,没有纳入产业化发展的视野。
2002年,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将盾构国产化列入国家863计划,上海隧道股份以40年地下工程装备制造的丰富经验,获得该计划中关于开发国产化盾构的一系列项目。经过2年的不懈努力和技术攻关,经历了引进与合作、消化与吸收、独立研发等几个阶段,该公司终于研制出中国首台具有多项专利权的地铁盾构———“先行号”盾构,为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工程机械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据了解,该盾构价格仅为同类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二,性能则更为符合国内工程施工实际需求。
自此,进口盾构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先行号”地铁盾构的诞生开始动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