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西安召开的陕西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宣布,计划用2年半时间基本完成陕西省水管体制改革任务,构建起符合陕西省情、水情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
截至目前,陕西省累计投资300多亿元,兴建了20多万处水利工程,初步建成了具有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多种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陕西省水管单位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失修、效益衰减,不仅影响工程安全运行,也给陕西省经济稳定增长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忧,国家近年投巨资兴建的大批水利设施将难以发挥效益。
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强化不同水利工程的分类管理,通过区分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水管单位性质,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利于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改革涉及陕西省3万多名水管单位职工,占到陕西省水利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陕西省政府对搞好水管体改十分重视,2003年4月专门成立了由王寿森副省长任组长的体改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陕西省体改办、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人事厅、陕西省编办等10个部门。2004年8月,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陕西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陕西省总的安排部署是2005年开始试点,确定了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宝鸡市冯家山水库管理局、西安市长安区沣河管理处等15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管单位为跟踪研究的改革试点,2006年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整体推进,2007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