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提升产业集群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04-22 15:39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强盛的象征,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强盛的象征,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培育产业集群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手段。产业集群是指一群既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既有专业分工,又有资源互补的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聚。这是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它对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具有特殊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型工业化的特点,分析了发展产业集群对促进新型工业化的作用,指出当前福建省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存在的与新型工业化要求不相符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如何通过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福建省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一、新型工业化的特点及福建工业化水平


1.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一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历史证明,成功的工业化在于吸引和应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当前,信息科技正成为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动力。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二是增加科技含量。努力提高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不仅是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增强国防的重要环节。要加快科技进步,大力推广高新技术,把国民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使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


三是大力提高经济效益。用较少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产出,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并努力使产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四是努力降低资源消耗。用较少资源创造更多价值,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水、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合理开发,合理利用。


五是千方百计减少环境污染。污染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很多发达国家走的路是先污染后治理。我们不能走这条路。要使工业化与治理污染同时并举。要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广泛推广清洁生产方式和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六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我国有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使他们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既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也是加快我国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2.福建省工业化进程分析判断。


根据国内外有关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一般运用人均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本文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几方面来综合判断福建的工业化阶段。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把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了标准模式,即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的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时期


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范围发展阶段


(按1982年美元计算)


1364-728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2728-1456 工业化阶段


31456-2912


42912-5460


55460-8736 发达经济阶段


68736-13104

按当年汇率1:8.27折算,2004年福建人均生产总值为2081.98美元,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2)产业结构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成果,工业化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的时期,其演进阶段也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来。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结构”的转化。在工业化起点,一产比重较高,二产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和三产比重都相应有所提高,且二产比重上升幅度大于三产,一产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二产所取代。当一产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二产比重上升到高于三产,这时候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当一产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二产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看,福建省已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大跨越,2004年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12.9:48.7:38.41,一产的比重已低于20%,二产的比重逐年提高,由此可以初步判断福建省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


(3)就业结构


综合钱纳里、赛乐奎因、艾尔金顿和西姆斯等人的实证研究,就多数国家的一般变动模式来说,当人均GNP为280美元时,工业化进入初期阶段,这时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58.7%、16.6%和24.7%;当人均GNP为560美元时,工业化进入中期第一阶段,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43.6%、23.4%和33%;当人均GNP达到1400美元时,工业化进入中期第二阶段,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28.6%、30.7%和40.7%;当人均GNP上升到2800美元时,工业化处于基本实现阶段,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23.7%、33.2%和43.1%;当人均GNP上升到4200美元时,工业化处于全面实现阶段,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下降到8.3%,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上升到40.1%和51.6%。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从1978年75.1:13.4:11.5转变为2004年40.7:28.8:30.5,当前就业结构所反映的工业化阶段基本上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


(4)城乡结构


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曾概括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工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带动了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所提供的聚集效应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发展。


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1996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测算的中低收入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为53%。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城镇化率为46%,但与国际相比,城镇化还处于较低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福建省工业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工业内部结构


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经济学家W?霍夫曼通过设定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提出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霍夫曼比例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越高,霍夫曼依据对20多个国家工业内部结构时序划分和计算分析,把工业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霍夫曼比例及工业化阶段划分


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霍夫曼比例5(±1)2.5(±1)1(±0.5)1以下


注:表中括号的数字,表示以前面数字为基准允许浮动的幅度。

霍夫曼定理中工业分类标准使用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划分近似于我国轻重工业的划分,因此,本文运用轻重工业产值之比来计算霍夫曼系数。由于缺乏完全符合公式要求的统计数据,只好用相近指标替代,即用总产值替换净产值,考虑到规模以下工业分行业资料缺乏,规模以下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因此在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中按7:3的比例分解轻重工业产值,规模以下与规模以上工业相加后得出的福建霍夫曼系数约为1.2,处于霍夫曼工业阶段的第三阶段。


综合判断,目前福建经济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二、培育产业集群对促进福建工业化进程的作用



1.推动各县市工业经济发展。


通过对福建省现有的产业集群梳理,目前福建省已初步形成的大小产业集群约60个,总产值在40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4%。其中工业总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有12个,工业总产值约为2373亿元;工业总产值在50―100亿元的有13个,工业总产值约为966亿元。这些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海的泉州、福州、厦门和漳州四个设区市,其中尤以泉州最为突出,泉州工业中形成产业集群的有六大行业,六大行业所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76.9%、上交税金占全部工业的83.9%、吸纳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的80%。泉州的各县(市、区)也形成了以特色产业为标志的块状经济板块,年产值上百亿元的板块有服装、纺织、建材、石化、鞋业、机械;十亿元以上的板块有工艺品、包袋、电子、水暖、文体用品、糖饼、茶业等。如南安是全国最大的石材生产集散地和建材加工基地,现有各类建材企业达4000多家,年产值达150多亿元,占南安经济的半壁江山;晋江成为世界旅游运动鞋主要生产基地,晋江现年产运动鞋达6亿双,产值约150亿元,从业人员超35万人;安溪发展成为中国乌龙茶之乡,2003年茶叶年产值达10.8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1%;德化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还有石狮市的纺织服装、鲤城的电子、丰泽的树脂、惠安的石雕企业集群经济,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提高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


集群经济使同一产业内部的分工细化,以至于一个企业可以集中于该产业的某一个工序或某一种中间产品的生产,从而达到规模经济效益,节约制造成本。晋江号称中国鞋都。晋江有制鞋生产经营企业3000多家,年产鞋7亿多双,其中运动休闲鞋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20%以上。在晋江,皮革、炬胶、吹塑、EVA、电脑制绣、织标等各种与鞋有关的产业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大到制鞋的机械设备,小到鞋钉鞋扣,应有尽有,货色齐全。石狮的纺织染整基地基本形成了从聚合切片、拉丝、织造到成衣生产、辅料配套的“一条龙”专业化服装生产格局和产业集群。福州以华映光电单色CRT显示管及显示器为主体、带动JVC电子、NEG玻壳、LG电子、日立数字媒体、顺明电子、新大陆、实达等80多家企业形成了彩色显示器、单色显示器、背投显示器、电子枪、PDP模组等产业体系。2003年全市电子信息年产值330多亿元,仅冠捷、捷联电子年产值就达177亿元,华映光电年产值60多亿元。相关企业与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相邻,使得企业的生产和采购能够就地取材,从而降低企业搜寻信息的成本和运输成本。据泉州市企调队对11个行业325家中小企业调查显示,有62.5%的企业认为集群内部具有信息交流快的优势。集群内企业交易相对长期和稳定,因此企业之间交易往来可以信用关系取代烦杂的契约方式,加快交易速度,从而降低企业间的业务交易成本。正如晋江德尔惠鞋业有限公司陈副总经理说:“我可以足不出户,只要花6分种的时间,通过打电话,就能购齐制一双鞋的所有材料”。


3.推进科技进步。


集群经济具有网络经济特性。一方面,产业的地理集中使本来就有密切联系的企业有更多相互接触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形成一种学习或模仿效应,使信息在企业间传递的费用大大降低,信息沟通的便捷性提高。随着这种学习效应而来的是,先进的经验、技术更为迅速地在区域内传递,产生技术溢出效果,从而使企业更快、代价更低地获得新技术。这样,在集群经济中,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够容易地升级为区域内产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产业内部分工的精细化以及产业集聚所产生的高度竞争压力,又迫使企业致力于技术创新。在精细分工的情况下,集中于某一道工序或中间产品的企业往往要自己解决生产设备、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这就在一定条件下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压力,迫使企业你追我赶地竞相进行技术创新。为了保持较高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档次与水平,泉州制鞋企业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流水线高达1000多条,PU生产线70多条,移膜革生产线20多条,单、双、三色TPR注塑机超千台,先进的EVA射出成型机300余台;泉州纺织服装业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8000多台,年产无梭织物6亿米;针织大圆机6000多台,年产针织布料20多万吨。有的企业抓紧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求发展,引进的日本自动拉布裁床,意大利全自动系列整熨机等先进设备,大大地提高企业的工艺水平。永信电脑绣花机公司依托福州大学,在石狮和福州分别设立研发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做好项目储备,大帝服装面料家行业技术开发中心被列为省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石狮市盖奇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级针织丝光面料,亿祥染整有限公司的防水透湿面料和防水、防油、防污面料,台帆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制造的TPW提花机、TCL多功能电子提花机等产品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4.提高工业经济外向度。



集群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外向化水平。莆田鞋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泉州规模以上纺织鞋服业出口交货值占泉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的50.8%。石狮纺织服装业出口额占纺织服装产值的近40%。2004年上半年,石狮纺织服装企业自营出口444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德化的工艺品行业也是外向度较高的产业,主要产品树脂工艺品、陶瓷工艺品、石雕、铁藤制品等出口比重均达90%以上。福安电机产品打入东南亚、中东、非洲、澳洲、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0家企业产品通过欧共体CE论证,有13家企业产品通过CCEE认证,具备自营产品进出口权的企业有31家。晋江已有300多家鞋企走出国门,主动参加德国、美国等著名国际鞋展,直接接受订单,有的还把订货会开到国门外。目前,全市已有30多家企业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多个商务机构。


5.实现了资源共享。



企业集聚在一起,可以共享道路交通、电力设施、专业市场、信息、人才等资源,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据泉州企调队调查,有49.17%的企业认为集群内部具有基础环境优势。此外集群内企业通过长期的合作,企业之间信任感较强,可以用“赊帐”来代替现金交易,大大减少企业流动资金,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福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新型工业化存在的差距


1.企业规模小。


虽然产业集群是以中小企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将来中小企业仍将构成产业集群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集群中企业越小越好。产业集群的出现弥补了中小企业规模不经济的缺陷,但如果企业过小,甚至不过是“庭前院后叮当响,农家户户致富忙”的家庭作坊,那么集群难以壮大。福建省许多产业集群集中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有关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鞋业、玩具、家具等。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素质要求都不高,行业的进入壁垒低。一些企业主通过模仿与学习,建起2-3人的家庭工厂就开始了产品的生产,这些产品多数档次不高,经营主要以“低质跑量”为主,企业的规模也不大。福安市有电机生产企业638家,产值上1000万元的企业才70家,也就是说89%的企业产值都在1000万元以下。泉州约有80%的鞋业企业仍属于规模较小的家庭式企业,经营管理粗放,产品档次低,形不成规模优势。服装加工厂多以小企业为主,石狮有纺织服装企业30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一家也没有,中型企业也仅20家,产值上亿元的纺织服装企业只有8家。


2.产业链条短。


目前福建省多数产业集群企业生产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尤其是终端产品生产上,同类产品的市场细分特征不明显,系列化产品不多。例如,许多纺织业集群都集中在中间织造环节上,而在上游的机械制造、制丝纺纱等环节能力较弱,即使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也由于主要从事最终产品生产,而无法采取分包、委托、转让、订购等方式对其生产过程进行分拆,以延长产业链。据调查显示,68.0%的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为最终产品,生产半成品占13.5%。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建省支柱产业之一,但从其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看,约占电子设备总值25%的集成电路IC,目前还主要依赖进口,戴尔公司实行全球采购,在福建采购的零部件很少;厦华公司在本省采购的物料占其物料总采购量的比例低于10%,绝大多数零部件需要进口或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购进;厦新公司生产所需的零部件80%左右需要进口,余下的20%大多从省外购进。莆田市一年鞋材需求量约为30亿元,其中只有少数低值材料在本地购买,大多数材料从江浙、广东等地购进;福安电机的原材料如夕钢片、漆包线、轴承、电容器等需要靠外省供应;漳州某工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园艺工具,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但其主要原材料需求量塑胶原料500吨/年、锌合金800吨/年、铜制品300吨/年、铝制品200吨/年需外购;漳州彰亿金属工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置物架占世界市场相当份额,主要原材料铁片3000吨/月、铁管800吨/月、纸箱34万个/年需外购,对外协作企业10多家也分布于广东、上海等地。据泉州市企调队对部分集群企业的调查显示,有39.4%的生产材料从外地采购,晋江鞋业集群部分的原材料是温州生产,绝大多数的成套生产设备是由台湾、德国、意大利生产。生产设备、材料从外地采购,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在时间上、运输安全、设备维护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低水平重复建设。


普遍的跟风仿效是我国产业集群成长的一种方式。跟风仿效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到处可见不合理的产品和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在产业形成初期,通过模仿别人而快速发展自已,可能不失为一条捷径。但是,随着企业数和集群数的增长,这种低水平重复和无限制模仿所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是使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以及集群内部各企业的产品结构严重趋同,二是会引发和加剧同业间的无序竞争与过度竞争,三是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产品的低质量甚至伪劣产品的出现。如温州的灯具产业,1995年有生产企业近2000家,工业产值近30亿元,品种达1万多种,成为全国最大的灯具产销基地,但由于过度竞争,导致整个产业的衰落。如泉州市惠安县螺阳镇蔡厝村,从1989年开始有几家制衣厂经营生产学生校服,企业数逐年增加到1996年达到顶峰,全村有70多家制衣厂生产学生校服,之后由于竞争激烈和劣质产品的冲击,不断有企业倒闭,到2004年只剩下不足30家。据福建省对425家企业的专项调查显示,认为本企业所处的行业中存在过度(不正当或恶性)竞争的占59.8%,其中认为过度竞争处于产品销售阶段的占67.4%。据泉州市企调队的调查,企业集群内部有64%的企业认为本企业所处行业存在过度竞争,其中有72.6%的企业认为过度竞争主要存在于产品销售阶段,表现为低价销售,甚至有的企业低于成本价销售。


4.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


据对611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占44.0%,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占17.8%,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试(CAT)的占15.9%,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占11.8%;实施办公自动化(OA)的占47.0%,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的占20.6%,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占19.5%,应用制造资源计划(MRP)的占13.6%,应用供应链管理(SCM)的占10.2%;应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电子商务的占16.5%。小型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更低。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主要应用情况调查表单位:%

开展电子商务CADCAMOA MRP ERP 总计

总计44.017.847.013.620.616.5


特大型66.750.083.333.350.033.3


大型52.824.052.024.030.823.6


中型49.718.854.38.7 18.112.8


小型28.68.7 34.53.99.210.2

意大利的许多产业集群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始推广CAD、CAM等先进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设计和控制产品的款式和大小,并利用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进行柔性的生产,这些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了产品生产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5.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一些产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如鞋业垃圾随意倾倒;石雕工艺和石板材石粉污染、废渣、废物尚无有力解决。据环保部门抽查,晋江安海桥头工业区,时常有企业向坝头溪排放工业废水,结果导致溪水污染严重。作为石井镇乃至南安市的支柱产业,石材业年入缴工商税收占全镇的75%。但石材厂每年产生的边角料约5万吨,石粉达50万吨尚不能很好地解决。环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功能不配套,泉州市156个工业园区中除污染控制区已建成8个污水处理厂外,其余均未建设。石狮市鸿山镇伍堡集控区虽建了污水处理厂,但污水处理能力满足不了实际需要,泉州市环保局审批污水处理厂核定的总允许排放量为2.4万吨/日,而企业的污水排放量远远超过这一标准,造成了部分污水无法处理,外排的污水中PH值、化学需氧量、总悬浮物等指标超标。此外企业行为不自觉,调查发现集控区企业车间内、外部环境脏、乱、差,生活垃圾与工业固体废物随处堆放,雨污混排、清污不分,污水跑、冒、滴、漏现象明显,污水和杂物没有经过预处理直接排入排污管道,管道被堵现象时有发生。


6.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产业集群以传统产业居多,技术的应用上以适用、简单技术的应用为主。电子机械等技术含量高的行业的企业多以组装为主,大部分没有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据对泉州市部分企业的调查显示,近90%的企业没有开发新技术和专利产品。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基础性研究非常薄弱,生物学、新材料等相关综合性技术在纺织服装、鞋类设计中应用研究几乎是空白;缺乏支撑鞋业发展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没有能够带动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行业性技术研发中心,以及具有行业技术权威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不能够集中力量去攻克行业的公共或关键技术,许多企业停留在模仿上。


7.人才缺乏。



近年来专业人才不足,产业工人队伍不够稳定,劳动力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困扰着福建省产业集群水平的提升。据调查,60%的小型工业企业职工学历为初中或初中以下,八成以上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不足10%。近年来福建省中小工业企业缺工严重。目前福建省用工市场最为紧缺的十大工种分别为:裁剪缝纫工、工艺美术品制作工、纺织针织印染工、鞋帽制作工、客房服务人员、电子元件制作工、促销员、饭店服务人员、塑料制品加工工、保险业务人员。其中裁剪缝纫工、工艺美术品制作工和纺织针织印染工三个工种,到2004年6月底市场登记缺口分别达32653人次、11738人次、8933人次。漳州市6月底生产运输、裁剪缝纫、饭店旅游服务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共缺工8500人。人才缺乏,企业招工难度大,企业互挖人才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整体产业集群水平的提升。


四、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1.加强资源的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把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各地资源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链形成规律,制定和发布各地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性目录,明确支持重点,引导招商引资方向。要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基础,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制定相应宏观指导政策及区域发展优惠政策,吸纳和促进产业集聚,拓宽民间资金投资领域,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中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各地要将主导产业集群做专、做精、做深、做透,逐步提高产业配套水平,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关联度,尽量弥补现有产业链的短缺行业及产品。


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目前集群经济虽初具规模,但产业层次偏低,多数产品档次不高,企业规模偏小。在新一轮竞争中,要加快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高技术、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步伐,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创或嫁接世界名牌,扩大产业区的影响力,提升产业区品位,鼓励中小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联合协作,互相配套,引导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建立起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及国际国内销售网。鼓励企业练好内功,提高素质,优化商品结构,走向国际市场,支持有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到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营销网络、商品市场、技术开发中心、生产加工基地和资源开发基地。


3.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强化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


福建省的产业集群应对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需要实现创新和精致化。需要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对整个生产经营体系进行重组和改造。企业要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和制造业发展需要的、有实力的技术开发中心,着重研究开发一批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要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一定的方式同大学、科研机构、相关的实验室建立定向联系。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区域,区域中心城市所在地政府应牵头组建面向群内企业的研究与开发中心、技术信息服务中心和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在一些重点产业集群区域建立的研发及专业检测检验机构,视同省级技术中心,享受省里相应的补贴政策。


4.鼓励集群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是企业参与未来竞争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鼓励企业在管理中使用ERP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管理流程,将信息技术管理贯穿于企业开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优化。鼓励企业自行开发、研制、购买合适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依靠基础网络设施和各种网络服务商,在信息平台的基础之上,以网络化制造、虚拟制造、敏捷制造等多种新型制造模式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过渡。


5.推广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区别之一。福建省已提出建设生态省的宏伟目标,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则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效益型工业是一种基本符合生态系统环境承载能力、物质和能量有效组合利用以及工业生态功能稳定协调的工业发展新形态。今后产业集群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规划和引导,改传统工业发展单向流动的线性特征(资源→产品→废物)为循环流动的新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使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能量和物质充分利用,实现无废物与少废物,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包括使用清洁能源、生产清洁(无毒性)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三废”对环境的污染,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认证和“绿色通行”制度。


6.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专业人才。


要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人才是关键。现在,不少企业已从单纯抓生产转为集中主要精力抓人才,抓品牌。“爱登堡”通过引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系的专门人才,企业实现了每个季度推出300种新款服饰的目标。威兰西服装发展有限公司广纳人才研制女裤,被称为“中国女裤专家”。针对目前人才紧缺的问题,应尽快建立起人才引进,培训、考核、激励机制。一是重视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完善职业教育,以短期培训为主,培养一大批产业技术工人。二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创造吸引人才的机制,采用多种措施吸引和聘用专业人才,特别是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的专家;三是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激发的良好氛围,完善激励机制,使需要的专门人才能“进得来、安得下、留得住”。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