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采取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使钢材企业投资过热问题得到初步解决;钢材市场运行的外部条件得到改善;钢铁产业集中度提高,钢材市场总体发展良好。截止十月份,中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1%,比最高峰的1至2月份的172.6%明显下降。预计04年全年钢材产量2.9亿吨,出口1280万吨,进口2880万吨,全社会市场总需求3.15亿吨。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钢铁产品数量已经不是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加速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方为钢铁行业当务之急。
中国钢铁行业结构性矛盾主要是:生产的板材比偏低,进口以板材为主。长期以来中国钢材生产的板材比偏低,在32%左右,与钢材消费结构不相适应;04年1至8月生产板材比为34.7%,消费板材比为39.3%,进口产品板材占86%,高档次板材依然被进口产品所占据。
区域结构不合理,产量集中在华东、华北,占中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而作为钢材主要消费区之一的中南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产能不足。华北地区缺水少电,不宜在扩大钢材生产规模,但产能仍在快速增长;中南地区需求缺口巨大,且广东、广西等省具备良好的海运条件,水资源丰富,却未能有效利用。
企业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产量增长超过大中型企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统计显示,1992年至2003年中国钢铁前四大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从32%降到21%。目前产能超过500万吨的13家大型企业的粗钢产量占中国的比例由去年的44.56%,下降到41.7%。
资源结构不合理。2003年进口铁矿石一1.48亿吨,产铁量占中国生铁产量的47.23%,04年1至8月进口铁矿石1.32亿吨,预计全年进口1.99亿吨,对国外铁矿石的高度依赖,增加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脆弱性。
本轮宏观调控将钢铁行业作为重点,就是要遏制部分地区和企业过度投资,一味追求数量扩张的行为,促使钢铁行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在严格控制投资和信贷规模过度增长,抑制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同时,钢铁行业投资领域中技术含量高、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将会得到更多发展空间。
据透露,科学发展观将始终贯穿在2005年各项经济工作中,也将引领钢铁行业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钢铁行业需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循环经济的方式组织生产,大力减少能耗、水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积极落实保护环境的各项措施,推广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借鉴国外钢铁企业发展的经验,大力推动钢铁企业重组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优势企业。
权威人士称,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在经济发展的拉动下,钢材市场仍将保持较旺盛的局面,全社会钢材需求将突破三点四亿吨,但市场供需增长增幅将有所回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