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卡特里娜”飓风向美国新奥尔良市五十万居民的栖身之所发起惊天袭击的同一时间,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首的逾百官员正在青海西宁的一间会议厅里,雄心勃勃地宣告西部大开发又一标志性工程的启动。
这项名为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项目,初步匡算的总投资将达到七十五亿元人民币,保护区规划面积超过十五万平方公里,深感重任在肩的青海省女省长宋秀岩于当日会上表示,该工程的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在青海乃至全国生态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与会的官员可能并未做太多联想:将万里之外重创新奥尔良的“卡特里娜”飓风与他们身边的三江源保护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在现代化的百年间,在人与自然的博弈以及人对自然的征服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双方均已“损兵折将”、“遍体鳞伤”,而新奥尔良与三江源则分别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角力战中,出演着近似的剧本和相同的角色。
有些记忆注定是作为教训而存在的。
如果说新奥尔良是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一个极至案例,那么古老而脆弱的三江源则亦已在地球的另一端,对“人类的破坏之手”有了临面切肤的感知。
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这一词汇已属于过去,如今这里的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裸露的草场随处可见;虽依旧保留着“中华水塔”的称谓,但昔日星罗棋布的湖泊数量已经锐减,一个例证是,黄河源头玛多县曾分布着四千余个大小湖泊,而过去二十多年间,半数以上湖泊已干涸消失。
所幸的是,三江源所遭遇的“苦痛”已及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
于是,我们心怀期待地看到了这一幕:在新奥尔良收拾飓风残局的那一刻,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和建设路径已改弦更张、迈向新生。
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启动大会为原点,一项史无前例的高原生态修复工程就此展开——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分步实施,到二0一0年,中国将累计投资七十五亿元用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以基本扭转整个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趋势,保护和恢复源区林草植被、遏制草地植被退化、沙化等高原生态系统失衡的趋势,使水源涵养量增加逾十三亿立方米,减少流失泥沙一千八百余万吨,黄河径流增加十二亿立方米。
可以预见的是,此次高原生态修复注定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而这其中,尊重自然,顺其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西半球的“卡特里娜”飓风已偃旗息鼓,而对于生态命题同样严峻的中国西部来说,“行至水穷处”能否重现三江源的“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的前世之身,无疑还须更长时间的努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