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专用车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产业政策,都与用户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专家认为——据了解,目前国内专用车生产厂达400多家,大多数为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生产的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论在底盘、发动机、总成还是在生产技术上与国外先进国家有很大差距。专家指出,为了同国外汽车生产企业竞争,必须加快技术、关键部件、总成的引进力度,并加强自主研发能力,迅速开发高水平的专用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增强,社会对建筑、环卫、园林、电力、通讯、金融以及各类商业运输方面的专用汽车都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城市建设所需的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车、散装水泥车以及城镇环卫所用的垃圾车、清扫车、消防车等专用汽车也逐年增多。这些要求直接引发了我国专用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然而在需求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专用车市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专用车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但是,在我国专用车领域,无论是产品还是产业政策,都与用户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专用载货车产量占载货类车辆总产量的50%以上,而我国仅占20%多;国外载货类专用车中,轻、中、重型比例为3∶4∶3,而我国目前仅为3∶5∶2,中型专用车多而重型专用车少。国外专用车品种已达6000多种,而我国还不到2000种,而且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专家认为,我国专用车市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定位问题,即要在"专"上下功夫。当前,国内一些改装车厂定位在汽车行业,和汽车行业是同盟军关系,造成了专用车市场的混乱。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明确专用车的定位问题,专用车应该是向着专门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就是根据用户的特种要求,生产包括起重车辆、带云梯的专用车、集装箱运输车等产品,生产一些新结构、价格比较高、用途比较特别的车辆,品种多、批量少。同时,在今后专用车行业改组中,每一个专用车厂都得研究产品的专门用途,而不要拘泥于发展现在批量比较大、品种比较少的车型,而是根据专用车市场的特点,发展产量小、品种多的车型。
由于专用车的生产批量大多较小(挂车、自卸车、厢式货车等除外),开发新产品投入都比较大,企业在技术上投入不足,且资金缺乏,所以大多是仿造国外车型,个别车型则引进国外产品的关键技术、关键部件。自主开发能力的缺失,导致高技术产品及零部件仍需进口。我国专用车在产量上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但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如半挂车、自卸车。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及关键零部件则仍需进口,例如混凝土泵车上的部分关键件,国外专用车所配的动力系统要高于国产车型,驾驶室的舒适性也普遍比国产车型好。
专家认为,由于专用车的特殊性,管理部门对其应该采用不同的政策和管理方式。当前汽车行业使用的目录管理有些不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专用车行业。有的专用车就做一辆,如果还要做实验、上目录,钱花太多,另外也赶不上用户的需要。因此,对专用车的管理应该给予特别的政策。如日本对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实行型式认证,对小批量生产的不实行型式认证,而去车管所去检测。
国家有关方面应当根据专用车生产和普通汽车生产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规。但令人遗憾的是,专用车生产的特殊性,并没有在有关方面制定的汽车标准法规中得到应有的考虑。比如有关部门曾规定,企业将普通汽车改装成专用车不能动底盘。这给专用车企业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再如,国家强制性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也没有对专用车的特殊性给予足够的重视。汽车法规不健全,限制了专用车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市场对专用车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高新技术开始在专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一些能够满足特殊功能要求的专用车底盘被开发出来。不论是液压举升装置、排料卸料装置、计量测量装置、机械作业装置,还是制冷保温装置、安全防护装置、自动控制装置、作业监视装置;不论是各类缸、泵、阀、仪表等总成,还是各种箱体、罐体等车身结构,均在专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形势下用户对专用车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专家认为,专用车企业只有努力构建快速应变型的研发制造体系,不断创新,在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制造质量方面始终保持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