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长沙)论坛2005年9月24日将在长沙召开,此次论坛提出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制造”,探讨我国工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方向,论坛将对我国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产生深远影响。另外,“中国制造——长沙制造”的专题论坛更会对湖南特别是长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新的理念,注入新的活力。
重工集团军崛起中南 近年来,长沙工程机械异军突起,渐成规模,与国内工程机械老大“徐工”一道被业内誉为中国工程机械的“南北极”。长沙的制造业现状如何?它们缘何兴起?我们在此略述,也希望明日召开的“中国工业(长沙)论坛”为我们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考。
“集团军”抢占制高点
机械工业是湖南工业中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据了解,湖南机械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绩显著,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长沙目前在工程机械方面的优势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有一批从事建设工程机械制造的骨干企业,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浦沅集团、山河智能等,形成了产业集群化的优势。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有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泵车、汽车起重机、大吨位压路机、沥青路面摊铺机、静力压桩机、塔机等;二是在这个领域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资本扩张能力。
“教授企业”聚揽人才
雄厚的人才优势是湖南工程机械迅速崛起的动力之源。长沙工程机械企业的人员结构中,很明显的一个特色就是人才多、专才多。
长沙地区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河西高校区是一个巨大的人才供应基地。同时,在长沙,“教授办企业”的比较多,如山河智能的董事长何清华本身就是中南大学的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大多毕业后留在了山河,成为山河的栋梁。
相对来说,在长沙很容易找到机械制造业方面的“人才群”,仅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每年就可为社会提供汽车设计、制造、检测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生5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60-70人。
科研发力成就行业之巅
企业界流行一句行话,叫做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
这几年,湖南工程机械业的重点企业都不惜重金建设自己的研究院所。三一重工研究院是国家级技术中心,每年的投入均超过2000万元以上。中联重科则依托中国机械行业历史最悠久的研究机构——长沙建机院,到2003年年底,“中联重科”共获授专利400余项,雄踞技术开发高峰。在短短12年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事实证明,长沙大企业对科研的重视是明智的,也正是这种“明智”让他们站在行业之巅。
中南地区先进制造基地
“长株潭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集群之一,长沙又是中国中部三大交通十字节点之一,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正成为中国中南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主管工业的长沙市副市长刘晓明说道。
据了解,目前长沙机械制造业的一些产品已经形成综合比较优势,尤其是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如三一集团的拖泵系列,山河智能的桩工系列,其国内市场总体占有率均超过40%,在国内有引导行业发展的势头,而且以上述主打产品为主的工程机械行业价格普遍低于进口原装产品,引进技术实行国产化后的主机市场价格,大体相当于同型号进口产品的50%-80%。
走活四步棋敢为人先
2005年,长沙制造业还将在“进一步深化产业链,完成自我配套能力”的路上继续前行,十一五期间,长沙制造能否尽快地走向“长沙创造”?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梅克保曾经指出,长沙工业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一是走园区新兴工业的路子,二是抓支柱产业,三是抓标志性工程,四是在机制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这就是长沙工业的秘密,也是长沙工业将来仍要继续走的路。
发展集群拉紧产业链条
现在的市场竞争,不是一个企业与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产业链与另一条产业链的竞争。长沙工程机械这条产业链与徐工等地产业链相比,有一个明显不足,就是产业链条拉得不紧,甚至存在缺环的现象。
对于如何把工业抓上去,长沙市市长谭仲池的思路非常清晰。他指出,首先要大力建设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上游产业兴旺,便要引导发展下游产业;下游产业兴旺,便要引导加强上游产业,使上下游企业纵向组合,相互促进,形成产业互助式发展。
充实园区形成强势基地
长沙市副市长刘晓明说,长沙工业要发展,“就要抓住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关键矛盾、关键环节,以较小的投入产生较大的产出”。
他说,长沙工业发展要实施“产业集中”政策,在布局上向“两区六园”集中、专业化集中,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等,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效率。
产业集中是长沙工业新发展中最重要的举措。近年来,走专业化园区路子,推动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鼓励新增工业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是长沙工业的发展方向。
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工程
“抓主要矛盾”的另一个方向就是“抓标志性工程”,并以这些“标志性工程”来带动整个长沙的工业发展。
十大标志性工程即电子信息、汽车、综合家电、工程机械、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精品纺织、食品加工和高档卷烟等十大工程。通过近年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一批颇具实力和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如白沙集团、远大、长丰集团、中联重科、湖南海利、三一重工、湘江涂料、九芝堂、梦洁、毛巾集团等,这些企业和企业集团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大半江山。
同时,在这些企业周围成长起来的无数配套中小企业,已经初步显现出产业的集群效应。
打造全国工程机械之都
要将“长沙制造”转化为“长沙创造”,这是长沙近年来努力推进的方向,也是下个五年计划长沙工业全面提质的关键所在。
“长沙制造”如何叫板全国市场?长沙市总结近几年实施兴工强市战略的经验,提出了培植长沙工业“核心增长极”的发展举措,电子信息、装备机械、烟草食品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将成为长沙工业的引擎。
同时,把长沙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这是长沙工业最新的一个努力目标。长沙市政府表示,要加大工程机械制造业的扶持力度,继续扩大混凝土输送泵、摊铺机、压路机、隧道凿岩机器人等系列工程机械的生产规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