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话》: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12-12 17:50   来源:经济日报

主持人:栏目主持人 陈伟鸿 对话嘉宾: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谭旭光

主持人:栏目主持人 陈伟鸿

对话嘉宾: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谭旭光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同耀

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左)、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右)探讨企业自主创新。经济日报记者张欣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主持人:一百年来技术落后始终是困扰我国民族企业的一大难题。在茅盾先生的《子夜》中,在那个时代,即便小小的一盒火柴,国货也比不过洋火柴。

到了今天,尽管我们的技术水平与当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技术落后依旧是国内企业的软肋。资金不足,周期太长,人才缺乏等问题,都是摆在自主技术创新上的障碍。尽管有如此多的困难,但在这条路上我们还是看到了很多先行者的身影。像潍柴、奇瑞等国内企业,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感受?现在让我们请出潍柴动力的董事长谭旭光先生和奇瑞汽车的董事长尹同耀先生。

如何解决资金不足

主持人:说到钱不够,其实奇瑞当年家底也不丰厚,最初为省下几百万元人民币的押金,购买了二手生产线。您当时的资金状况,是不是也非常紧张?

尹同耀:首先没有哪一个企业认为钱是很充裕的。对于我来讲,我始终把非常有限的资金都用在研发上。我们现在的研发费用控制在销售收入的7%左右。尽管我本人至今没有固定的办公室,但我们有两个研究院,一个做产品研究,一个做制造研发。

对于如何把产品制造出来,我们通常做会做的部分,那些自己没把握的,就请别人指点应该怎么做。这里我们要力争花一次钱,把难题彻底消化掉,最后自己能做。

主持人:我们知道谭先生在1998年刚上任时,潍柴负债率达98%,欠税、欠息3亿多元,你好像也没有什么钱?

谭旭光:潍柴是非常典型的大型国企,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潍柴非常困难,工资发不出,欠债3亿多元,一年收入是5.7亿元,银行贷款13亿元。我们周转一次资金要720天。就连饭都吃不上,还研发什么?

主持人:即便这样,听说您到任不久,就拿出了100万元,成立了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对于运转已很困难的企业,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投到技术创新中去?是不是很多人不理解?

谭旭光:确实很多人不理解,当时我们工人的工资非常少。我到任时,公司账上只有8万元。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认识到,企业到了这样的地步,最需要了解的是企业产品的方向,因而必须要发挥研发人员的创造性,做研发和技术创新。而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要创造一个平台,二是有一个激励机制,让他们能够真正做事情。

刚才大家都谈到了资金问题,我认为,这要多方面考虑。第一,这是个物化的概念。研发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对国家、对企业都是一个系统的问题。第二,研发有一个传统和现实的变换关系。其实技术创新不是一时的技术,而是现实技术和历史技术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建立研发体系,使研究人员积累更多的知识。

有限资金该怎么花

主持人:研发费用究竟该如何来分配呢,多少投入技术方面,多少投入人员待遇方面?

尹同耀:在研发方面人工费用非常少,大约5%左右。比如研制发动机,一般一个样机要10万欧元左右,而样机开发出来要跑1万小时,试装车跑到300万公里,从而暴露问题,因而试制和实验费用极大,约占80%左右,其他还有一些管理费用。

谭旭光:我们同奇瑞差不多,也是在5%左右,但这还有很大的空间。

由于国内发动机跟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有近10年的差距,我们现在只能在合作中创新。剩下的费用中,大约一半是合作费用,包括与国外以及国内学校等的合作;另一半是自己的研发费用。

主持人:其实,任何投入研发的费用都来之不易,因而每个企业在花钱的时候都要认真思考,在花钱方面有没有一些诀窍?

谭旭光:在花钱上,第一,对研发人员的收入有薪酬和考核体制。按照承担多少项目,完成情况,转换为多少商品等,进行综合考核。第二,每年有预算,分清楚哪些是急需解决、难度较大的难题,哪些项目须跟国外联合。潍柴这两年跟国外联合研发的费用中,仅开发就花了2亿多元。第三,为研发人员创造好的环境。可以说,我们为研发人员创造的设计环境,在山东是比较好的。第四,我们还有正常的实施费用。我们现在的研发费用,在潍柴动力整个收入中占3%,与国际上发动机行业普遍10%的比例相比还很低,我们的此项投入将逐步加大。

尹同耀:我们有两点。第一,在研发技术人员的感情、事业和待遇三方面,加大投入,激发他们最大的工作热情,尽可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二,借鉴欧美一些大公司的经验,不要单纯地买一个产品,而要争取买一个团队回来。

主持人:还有什么好主意,使更多的企业少花钱多办事?

尹同耀:中国很多企业抱怨研发资金不够,这可能是意识上的问题。我们认为企业再穷也不能穷研发,这是企业的基础和未来。

在具体的办法上,一方面只要路子对,国内的大学生甚至大专生都可以做很多研发;另一方面,一些研发是原创性的,一些是应用的,还有一些是继承性的。我们要善于不断地向竞争对手学习,分析其产品,然后寻找出不同的解法,这也是一种研发和创新的方法和捷径。

谭旭光:目前来讲,我们研发人员的潜能还很大。尽管中国的研发还需要走漫长的道路,但我们有一支能适应发展要求的队伍,要挖掘他们的潜力,给他们机会多跟世界顶级同行进行交流。交流就是碰撞,碰撞就是学习。我们现在每年有10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出去交流,这是很好的一个机会。

技术全靠买,行不通

主持人:有钱我们可以买技术,为什么要做研发,做研发周期太长。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谭旭光:的确,别人的技术是能够买来的,但他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卖给你。一般他只会卖给你技术形成的商品,整个研发过程你买不到。而作为国家的一个产业来说,必须要掌握自己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技术的提升和创新。买了以后消化不了,进而再去买,这样永远走不出来,会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我们在自主技术创新方面设计了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引进吸收消化;第二个过程就是合作、创新,特别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借助外面力量,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最后达到完全自主创新。而自主技术创新要有钱、有人、有机制,三者缺一不可。

尹同耀:现在汽车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我们去引进产品,等完全消化吸收后,这个产品也就该淘汰了,所以现在市场根本不允许我们去引进一款别人落后的产品。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任何一个企业都扛不起这种模式。

主持人:那究竟是买不到好的技术,或者是其他原因?我们请教一下专家。

赵民(专家):关于这个问题,以面包和猎枪举例:我们知道,面包只管一时饥饿,但是有了猎枪,就可以打猎,你永远不饥饿。也就是说,短期来讲,能以低成本买来技术满足市场需要,但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自主发展。

再过20年,我判断,中国市场将是全球第一大市场。一方面这是国内企业发展的绝佳机遇;另一方面对于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我们不能全部依赖外部技术,如果不搞研发,后果非常严重。

主持人:既然自主技术创新必须要做,那么有没有一些捷径可以学习?

尹同耀:充分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

国内企业应该和高校联合,把有应用前途的技术投入市场,创造财富。

同时,国内企业应该从海外挖掘人才。我们已经从海外请来了很多技术人员培训国内的研究人员,带动整体研发水平的提升。奇瑞的人才战略,实际上是三点:一是输血,挖人就是对公司输血;二是造血,总是靠挖成本太高,我们要通过企业本身进行造血;三是止血,尽力防止人才流失。通过这些方式,使我们的研发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谭旭光:首先,管理者得注意为研发存钱。其次,经营者要看得远,要保持头脑的清醒。无论在企业赚钱形势好的时候还是不好的时候,都要认识到自主创新的价值。特别是发动机行业,它是一个技术含量高又非常贴近市场的行业,做不到这样一个流程就不可能达到自主创新的目标。此外,思想要解放。要让我们的研发人员多出去交流。以潍柴为例,一年光飞机票就得花费100多万元。

主持人:台下嘉宾还有什么可以推荐?

听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听众:其实自主创新也包含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对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很大。这个问题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主持人: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过硬的技术万万不可缺。只有走自主技术创新的道路,中国的民族品牌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国际品牌。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