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这是一个关于水的建筑。它和邻近的“鸟巢”(国家体育馆)成天圆地方之态,共同被誉为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
1月20日,水立方将正式起用,并于月底迎来首次游泳测试赛。它因为独特的外观而倍受关注;它的设计理念十分独特:水在泡沫形态下形成微观分子结构;它在奥运期间将承担游泳、跳水、水球等项目的比赛。通过在北京奥组委工作的武汉老乡帮助,1月15日,在全国地方报纸中,记者第一个走进水立方,亲身感受到这个伟大建筑的奇特。
远看水立方“膜外衣”多层保护
【记者亲历】这栋正方形的建筑,外层被一颗颗蓝色的“水泡”包裹。上午的阳光洒在它的身上,与不远处的鸟巢交相辉映,蔚为壮观。惟一的缺憾是,与印象中魔幻的水蓝色建筑相比,总有点不对味,也许是笼罩在四周的工地灰尘,让一切都感觉灰蒙蒙的。
在水立方四周20米处,设有一整圈高2米的围栏,圈内还有一道宽6米深0.5米的护城河,武警来回巡视,看来想用手触摸一下“水泡”,是不可能的事。
【专家解密】 “水立方”长宽高分别为177米×177米×30米,设计采用了泡沫理论,建筑外墙分布着3000个不规则的气枕,犹如一个个“水泡泡”的ETFE膜(聚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具有较好延展、抗压性,每块膜都能承受一辆汽车的重量,暴雨、冰雹、沙尘暴就更没问题了。
此外,通风、消防、隔音、清洁等问题也都顺利解决,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清洁采用的是虹吸原理,雨水自然落下,就能起到清洁作用,而这些雨水还能循环再利用。
膜本身有一定厚度,但如果刻意破坏也会破裂。不过,小面积的破损不会对整个气泡造成影响,专用胶布就可轻易修复。周围那条护城河,在冬季将采用地热保证不结冰。
到目前为止,水立方外膜仅有一例事故发生:一只小鸟衔着嘴里的食,望见膜上自己的影子,以为同伴抢食,扑上去啄一口,“哧”,膜漏气。不过,膜可以补,重新充气,膜内气压提示系统也能保证“天塌不下来”。
近看水立方无数个钢筋H2O水分子
【记者亲历】 由西门走进水立方,发现它共有三个大厅,左侧由热身池、比赛池两部分构成,而右侧则预留了一个水上游乐中心,奥运会后普通人可以在水立方畅游。现在,水立方已基本竣工,只是水上游乐中心的设施还未安装,大厅通道有少量装修垃圾尚未清理。
有意思的是,一般人都以为“泡泡”只用在水立方的外墙,但事实上,走进水立方后才发现,举目望去内墙也布满水蓝色的泡泡,非常漂亮。虽然没有开灯,但自然光透过塑胶膜,室内仍然明亮。
随后,记者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来到水立方的屋顶,近距离地看到了支撑起数千个“泡泡”的钢结构,它们错综复杂,壮观、雄伟,极不规则,大小不同。很像是中学化学里学到的H2O水分子的结构。另外,还有一些通风管道夹在其中。
【专家解密】水立方的钢结构为“新型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具有整体重量轻(总用钢量6900吨,每平方米用钢量仅120公斤)、跨度大(最大跨度130米)的特点。相邻的鸟巢用钢量达到了20000吨。相比之下,水立方显然更加节省能源。水立方整个构件是20000个杆件,10000个球,每一个结点,每一个杆件全然不一。而用于实施完成的图纸就有三万多张,光画图纸,就用了大概一年时间。工人在焊接时,没有任何参照,完全凭借着图纸和积累的经验完成了工作。此外,“水立方”在设计时便在屋顶设置了自然排风机,八个自然通风口可实现馆内外空气流通,这样就能将建筑空间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实现自然通风,保证17000人观赛时的透气问题。
另外,由于“水立方”采用了特殊的膜材料和相应的技术,使得该场馆每天能够利用自然光的时间达到了9.9小时,一年下来,8万平方米的“水立方”将节约大量的电力资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