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不时搅起行业舆论旋风的“同城兄弟”向文波(向文波博客,向文波新闻,向文波说吧),詹纯新与传媒之间并没有搞得那么热络,他既没有开博客引人拍砖,也不会上电视节目展示才艺,甚至难得接受几次采访……
无论是有意或无意,这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CEO与外界保持的距离似乎有些疏远,不过,谁又能肯定这种距离没有产生美呢?
正是因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在2007年底将中联重科带到了一个新巅峰的詹纯新得到了外界的高度评价,行业威信自然而然再上一层楼;加上这种拿捏到位的“若即若离”又给詹纯新添了几分神秘感,使得他的每次露面更加有象征意义,有幸访问到这位掌门人的媒体夸张点说就跟中了六合彩一样……
与詹纯新打过交道的人可能都知道,他与公众的这种“相处之道”并非有意而为之,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而这个人,有点意思。
曾经的“詹老师”
詹纯新一直很怀念那段当老师的日子,“以前我常说还想做老师,被大家尊敬,工作也不很忙碌,还有假期。”其实,时至今日,他与理想中的那个“詹老师”仍无什么偏差,外表温文尔雅,普通话也比较纯正,并没有夹带老乡们常有的绵软而含混的湖南风味。
可是为了照顾中联重科的事业,曾经的“詹老师”估计再也回不去了,至少近年之内这只是个梦想了。
不过,即使当“企业家”詹纯新的羽翼日益丰盈,身上教书匠的影子也从未消失过:他坚持着读书学习,坚持着静静地思考,坚持着为人师表的简单生活以及知识分子的严谨和清高,哪怕有时候在错综复杂的生意场上这些品质显得不那么合时宜。
正是缘于这么多好品质,使得詹纯新在自己的工程机械王国中人气巨高。董事长秘书卢青是一位文采不错的年轻人,在媒体报章上不时可以看到他对行业形势的深入分析,但他非常服气詹纯新,“詹总涉猎非常广,经常给大家推荐阅读书目,对行业把握也特别到位,我常常跟不上他的思维。”
詹纯新却谦虚得很,“今天有个记者问我最崇拜哪个企业家,最信奉哪句格言,我的答案可能让他很失望,都没有。”他说了自己的道理,“我认为每个企业家都有特点,有着不同的侧面,不能说单独崇拜哪一个,而且我已经50多岁了,不再年轻,一句话也代表不了我的思想,但我明白,我需要不停地学习……”
而对于外界来说,大多是通过认知“詹纯新的思想与其思想在中联重科的实践成果”来认知他的个人,一位熟悉他的人士对他的评价是,“表面波澜不惊,胸中沟壑万千”。的确,这位由教师蜕变而成的企业家平素不苟言笑,却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思考者。正如地产界得有个冯仑(冯仑新闻,冯仑说吧)一样,工程机械行业也少不了一个为行业明天甚至后天忧思的智者,詹纯新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选。
今天的“接力赛运动员”
詹纯新走到今天,仍沿着他自己设立的轨道,这个很多句子都是以“我”开头的相当自我的中年男人努力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
他从来不愿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说起1992开始的创业史也是轻描淡写,“当时我是负责赚钱的副院长,靠技术办一个企业给员工开辟个财路,从来也不是为了个人考虑。”他说,长沙造就了很多上市公司,中联重科的成长得归功于长沙建机院,应该把功劳记在国家头上,“其实1969年科研院被下放到长沙就预示着这个时代,工程机械将作为长沙的骨干行业。天工院也是一样的,它们的发展必然会孵化出这样一个产品。”
他也不是个慕求权贵的人,当问起是否有兴趣加入“红顶商人”之列,他摇摇头说,“这个问题我没有考虑,五年前组织上便有意安排我去机关,但我觉得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也只能做好一件事,这与价值观有关。”
他也不打算恋栈,即使过几年仍算不上是老马,他认真地表示,“做企业要知进退,一个人能对企业有效地做贡献就只有一段时间,不能做到头。所以我对大家说,包括我在内以后都要去找些其他事情做。要明白你只是个接力赛的运动员,把自己跑得最快的第100米或者第400米贡献给企业,而不是跑马拉松。”
那么,在詹纯新预言的工程机械行业最关键的拐点??2010年以后,他果真会如曾经提到的那样全身而退吗?据透露,他给自己的计划是到时候做点公益事业去,“我想我应该洒脱一些,多培养年轻人,让他们站得靠前一些,我们后退一些。”
而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交出完美“接力棒”的那一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