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大地震发生后,在汶川、北川等地震重灾区,一支印有“中联重科”标志的工程救援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抗震救灾中,这支来自千里之外,以党员为骨干的救援队,以其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党旗增光添彩。
5月12日,地震发生的当晚,中联重科党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当晚,以四川分公司经理李俊红为首的中联重科抗震救灾先遣队紧急成立。5月13日中午,由10台起重机和中联重科20多名驻川党员、职工组成先遣分队,奔赴北川重灾区。
5月13日17时,在长沙总部紧急集结的70多名技术人员、机手、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突击分队也正式出发,紧急抽调的29台汽车起重机等大型救灾设备随队赶赴灾区。
突击分队日夜兼程1600多公里,抵达成都。由于都江堰至汶川道路不通,为尽早到达震中汶川,突击分队决定绕道900公里,从西线入汶川。这是非常危险的路段,当时,余震引发的滚石、塌方、滑坡等已造成多人伤亡和失踪。携带大型设备的突击分队面临的是一场“生死选择”。在最为艰险的时刻,是进是退?作为队长的共产党员王春阳在党员干部中征求意见时,突击队的十多名党员作出了一致回答:就是死,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决不调头!
在党员们坚定誓言的感染下,突击队员们无一退缩。他们连续4天每天只吃一顿饭,睡觉不到2小时,涉险强行推进,终于成为继部队之后闯入汶川的第一支机械化救援队。
中联重科先遣分队在持续的余震中赶到北川。紧张的救援工作让队员们根本没有休息的机会,他们每天啃方便面,体力严重透支,声音嘶哑,眼睛布满血丝,但丝毫没有怨言。在北川中学的抢救中,现场的机械化救援装备只有中联重科的起重机。先遣分队自始至终坚守到搜救的最后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在中联重科先遣分队的配合下,北川中学共救出被埋学生、教师200多人。
在前线救援队日以继夜地抢险救灾的同时,中联重科后方员工的心也时刻牵挂着灾区群众。继向灾区捐出价值2000多万元的救灾设备和800万元现金后,5月15日,中联重科在党员、职工中开展“抗震救灾员工爱心募捐活动”,当天即募集捐款206万元。在募捐活动中,党员们再次发挥带头作用,短短时间内就缴纳了特殊党费36万元。
在参与抗震救灾的为数众多企业中,中联重科是第一支向四川省政府主动请战的外省企业,第一个进入重灾区理县和震中汶川的机械化救援队。
中联重科员工李俊红认为,中联工程救援队和普通员工之所以能在抗震救灾中有出色的表现,与公司党委长期以来所坚持的企业价值观密不可分。正如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所说,有人也许认为企业是为利润而存在的,但实际上企业只有超越利润而存在才是至高的境界!企业不仅要做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柱,当国家和人民面临危难时,更要做勇于担当的脊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