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轮胎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从2004年开始,我国轮胎的产量和出口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名。同时,我国轮胎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不少生产工艺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子午线、斜交两大结构的轿车轮胎、载重轮胎、工业轮胎、农业轮胎以及工程机械轮胎五大系列2000多个规格,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轮胎行业体系。我们看好优质轮胎生产类上市公司,如风神股份、黔轮胎A、青岛双星和双钱股份等。
轮胎行业向亚太转移
目前,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是世界轮胎行业的主要生产区域和消费区域,呈现三足鼎立态势。但轮胎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传统行业,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工资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很高,如美国为33%,德国为45%。高工资带来的高成本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相比而言,亚太地区具有低廉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从近年发展看,欧洲和北美轮胎产销量增加幅度都非常小,轮胎行业向亚太地区转移明显。以北美为例,1999年该地区轮胎销量为3.51亿条,占世界全部9.76亿条的35.96%;2005年该地区销量为3.65亿条,占世界10.82亿条的33.73%,而同期亚太地区的销量则有较大比例的上升。
随着世界轮胎行业逐步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在轮胎制造上将凸显更多的优势。从2007年的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看,普利斯通、米其林和固特异三家世界轮胎巨头仍处第一集团;中国大陆的轮胎16强名次进一步迈进,如杭州中策2006年销售收入增长近50%,首次超过10亿美元,达到10.8亿美元,排名从第23位升到第14位;其他10余家公司排名也都有所上升。这样,中国大陆轮胎16强的总收入2006年就超过了排名第4的德国大陆公司。
我国成为发展焦点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亚太地区轮胎行业发展的焦点。外资和民营资本进驻中国轮胎行业,世界十大轮胎企业已经全部在中国投资建厂。以普利斯通为例,到2005年,其在中国沈阳、天津、无锡已经拥有3个轮胎厂,并与广东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小汽车轮胎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1.4亿美元。2005年,普利斯通在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10%,公司计划到2010年将这一比例提升至30%。
与此同时,我国轮胎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这主要表现在轮胎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不少生产工艺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轮胎行业自主开发能力不断增强,产品设计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花纹低噪音设计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采用纳米技术的低生热配方开发应用已接近德国大陆轮胎公司的水平;炼胶工艺已接近法国米其林公司的水平;轮胎氮气硫化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我国轮胎的子午化率也在稳步提升。
但我们也应看到,世界轮胎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大型轮胎公司的控制,轮胎巨头在世界市场的份额高居不下。2005年,世界轮胎销售额为1010亿美元,十大轮胎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777.42亿美元,占比达到76.97%。未来轮胎企业的大型化和集团化趋势会日益加剧,轮胎行业的垄断程度将进一步提升。而我国的轮胎企业并不强大,突出表现为相对国际巨头,国内轮胎企业的规模较小;同时,国有轮胎企业市场地位亟待提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