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柳工提出了“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的战略目标。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的柳工,要实现他们的宏伟目标,实行国际化战略是必然的选择。近几年,每一步都堪称经典的柳工,脚踏实地实现着自己做“世界柳工”的理想。
市场国际化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柳工就开始为中国援外工程项目提供产品。通过援外工程队,柳工产品渐渐地被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认可,伴随着售后服务的跟进,柳工人对海外市场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工程机械行业最火爆时,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品牌问题,或者说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支撑实现品牌的打造。在市场高速增长、群雄纷争的局势下,国内整机厂对市场推广出手都很大方,但企业的宣传重点是在产品而不是在品牌上。而外资则利用其品牌优势在工程机械的高端市场上赚得钵满盆满,并把手伸向中低端市场。柳工在市场激烈竞争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品牌对工程机械行业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90代初开始,就有意识的以品牌为目标,酝酿将“柳工”打造成为中国的工程机械第一品牌,并探索如何将中国的品牌做到国际。
2005年10月,在第八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上,柳工的新标识正式对外发布。新发布的柳工新标识寓意并印证了柳工所取得的成就,更传达了可靠、开放、国际化、充满力量和亲和力、专注于品质的柳工形象。柳工总裁曾光安先生介绍,新标识是柳工重新定位的外在表现,柳工要通过新标识让国际、国内更多的用户认识新的柳工。新标识的启用,标志着柳工在国际化进程中建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柳工要用品牌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柳工的地位。柳工确立“开放的、国际化、可靠的、高品质”为内涵的品牌方向,致力成为中国第一个工程机械国际品牌。新标识代表了柳工新的企业形象,朝着更高、更长远的目标发展。此次换新标识使柳工的品牌内涵更加的清晰,更加体现了柳工坚定不移的向“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个国际化品牌”的目标努力前进。
而后,柳工开始在工程机械的国际盛会上频繁亮相。2003年5月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土木工程和建筑机械展览会,柳工是国内惟一参展的工程机械制造商。2004年柳工以强大阵容参加中国东盟和上海宝马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分别展示柳工的“G”系列装载机、挖掘机等8大类20多种产品,引起客商浓厚的兴趣,现场签订出口澳大利亚、乌克兰、毛里求斯等国装载机和挖掘机的合同。
2003年法国INTERMAT、2004年德国BAUMA、2005年美国CONEXPOCON/AGG,在这些全球工程机械最大的专业展会上,柳工都积极参加,展出了柳工最先进的产品。通过参加国际展会,柳工不仅充分展示了其制造实力,树立了柳工品牌形象,而且在与跨国巨头的同台竞技中,更增强了柳工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使得柳工“世界级企业”的愿景变得更为清晰而务实。
在工程机械国际市场,欧美市场门槛最高,对安全、环保、噪音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远比国内市场多。为此,柳工提出生产“绿色工程机械”的理念,并且让这个理念贯穿产品从设计、生产直至使用的全过程。最终,柳工推出了符合欧Ⅱ、欧Ⅲ排放标准的产品,成功地进入欧美市场。2005年,柳工还针对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需要,推出了多种符合欧美市场环保、安全和适合性需要的装载机、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使公司的产品出口整机同比增长174.2%。
柳工产品以国际知名品牌为目标,以走向国际市场为方向,引进和利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和关键部件,使产品在技术上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树立了柳工高端产品的品牌形象。在2004年、200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品牌榜中,柳工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都稳居行业领先地位,同时被评为行业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一大品牌。2008年6月,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权威杂志——《国际建设》推出了“2006年世界工程机械50强”,柳工名列第29位,较上年上升3位。
技术国际化
在国内市场的成功,并没有让柳工满足,而是引发了更深的思索:要成为世界级企业,仅有中国市场的辉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产品销量到品种、质量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诸多方面进行更广大的思考。曾光安强调,“中国已经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安于现状,只关注中国版图,就会形成国内强势国外弱势的不对称局面,那么我们也将是一个没有作为的企业。”柳工在继续筑牢国内工程机械排头兵地位的同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全球营销渠道不断延伸,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持续提升,良好的品牌形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柳工已经成为国际工程市场上最受关注的中国品牌,这些扎实的工作,为柳工国际业务的深入拓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从1982年起,柳工就开始派人出国考察,到国际同行最先进的企业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学习,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品技术水平,增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意识。在与卡特彼勒长达8年的技术合作中,柳工先后派出了300名技术人员赴美学习和培训,把引进的技术应用到公司新系列产品上。自开始研发液压挖掘机并成功研制出样机并通过鉴定后。柳工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更新设计理念,提高制造水平,从内到外提升产品品质,使整机性能初步达到国外产品水平。采用全功率负荷传感控制的CLG906挖掘机通过国际CE认证,为“柳工造”进入世界最严格的欧洲市场争取到了“签证”。
从1984年和1986年,柳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继研制出换代产品ZL50D和ZL40B装载机。1987年,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成套引进966E装载机专有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国产化。1989年,试制成功引进技术产品ZL60E和国内第一台载重最大的ZL100轮式装载机。
为提升核心液压技术,柳工引进日本东芝液压阀的产品技术;为提升动力系统,柳工与美国康明斯合作。全世界最大的传动部件生产制造跨国公司——德国采埃孚集团股份公司生产的变速箱、驱动桥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柳工与该公司合资成立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桥箱部件。合作创造了喜人的结果,锻炼出柳工一批具有国际技术水平的员工,生产的配套件达到德国采埃孚集团股份公司技术质量标准;提升了柳工核心零部件的国际竞争力,为国际化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光安说:“随着引进技术的成熟,现在这些机型年产销量超过万台,开始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甚至销售到了美国市场。”
本着“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研究开发模式,已从单一的装载机发展到现在全系列的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路面机械、小型工程机械及叉车、建筑机械等。柳工始终以一种国际化、开放的思维,逐步建立起以技术研发、标准掌控、产权保护为主的自主创新体系,完善了从产品开发到技术研究的过程。目前,柳工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已拥有8个产品研究所及4个与高校共同建立的联合研发中心,拥有工程机械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柳工装载机产品技术在同行中始终占据着领先的龙头地位。近几年,柳工成功推出了中国第三代代表产品G系列轮式装载、填补世界空白的高原型装载机,以及6吨至10吨的大型轮式装载机。公司的系列装载机采用了20多项新技术,并取得了46项国家专利。其中,柳工研制成功的填补世界空白的高原型轮式装载机还摘取了行业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还率先获得国际CE认证并批量销往欧美地区。
资本国际化
柳工的国际业务取得了令国内同行瞩目、令国际同行敬畏的高速发展。2003年柳工明确了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战略目标,先后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伊朗、南非等国家设立了海外办事处。2004年柳工在澳大利亚成立了第一个海外子公司,2007年8月27日,柳工印度公司在印度首都新德里Okhla Industries Area Phase Ⅲ工业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柳工继在澳洲设立全资子公司后,第二次在海外设立全资子公司。柳工印度公司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开拓印度及周边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在印度建立起柳工的海外生产基地。于2008年3月18日在美国休斯敦正式挂牌成立全资子公司“柳工(北美)有限责任公司”,聘请美国具有丰富国际营销经验的优秀国际人才加盟,装载机、挖掘机、滑移装载机、两头忙将成为柳工北美公司的主打销售产品。
柳工已与全球30多个国家的经销商建立真诚的、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销售地区由传统的非洲大地扩展到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的产品由装载机扩展到柳工全系列产品。并初步建立了哈萨克斯坦、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摩洛哥、南非、伊朗、沙特等重点市场的服务和配件体系。全球数千个用户通过柳工的产品认知了柳工品牌,以及柳工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今天,从塞外辽阔的蒙古草原到埃及金字塔下,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到美丽的布里斯班,从南非的好望角到美洲的加勒比海,从挪威的森林到印度的德干高原,都可以看到柳工的产品。
踌躇满志的柳工开始奋力冲击国际市场的大门,借机各大国际展会崭露头角,持续亮相以提升国际知名度。同时,柳工在全球建立和完善了40多家一级代理商网络,为60多个国家的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已超过一些欧美的世界工程机械巨头。2007年度全年出口整机2700多台,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出口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94%,各项指标均继续保持行业第一。此外,装载机销量居世界同行业前列,平地机、小型工程机械和压路机销量增长都在100%以上,欧洲市场的高速增长表明柳工产品正在得到发达国家高端客户的认可。
在2006年世界工程机械50强排名中,柳工的排名首次超过徐工,成为国内企业之首,位列第35位。但他们并不因此而自满,而是清醒地看到,在这份排行榜的前34个坐席上,依次坐着卡特比勒、小松等外资企业。据了解,在卡特比勒、凯斯、英格索兰等外资企业的市场调查表里,已经将柳工列为其在中国乃至中东、澳洲市场的最大对手,柳工与国际知名企业短兵相接的竞争正在升级。
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柳工的国际营销人才也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更加专业和成熟。2004年,柳工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的战略目标,努力打造一支国际化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快速地培养和聚集了一批高端人才,提升了技术研发和制造管理水平,推进了产业发展,使人才高地产生了巨大的品牌效应、政策效应、榜样效应。几年来,柳工充分利用人才高地的特区政策,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采取产学研合作,人才与项目对接,科技与经济结合。树立“一流的人才,干一流的事业”的理念,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快推进人才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2004年至2006年上半年,柳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与高校、高职院联合办学方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共投入培训资金达620余万元,逐步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
“世界柳工,源自中国”,诚然,柳工的50年是辉煌而伟大的,但是成绩只代表过去,柳工要在未来高速发展的机遇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通过柳工人的勤劳、智慧和不断创新来延续柳工的高速发展。今天的柳工着眼于民族工业更大范围的振兴与强盛,为打造中国工程机械民族品牌奠定了基础,一个更富有朝气、更富激情的柳工已经扬帆起航。人才国际化、管理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和品牌国际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柳工将成为一个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开放的、世界级的柳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