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5日,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标志着经过30年的努力,两岸大三通终于基本实现,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让我们关注两岸大三通的难忘瞬间,共同见证两岸大三通的历史。
海运直航
14日,“新烟台”轮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装载集装箱。15日,中国海运所属的“新烟台”轮将作为津台海运直航的首班货轮,从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启程直航台湾基隆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在港口航运方面,今天天津、上海、福州、太仓、厦门、泉州共6个首航港口将有15艘船舶驶向台湾,而台湾的高雄、基隆两个港口将会有5艘船舶参加首航。港口首航仪式今早将在天津港举行,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前往参加启动仪式。
海运直航后,台湾的货物很快可以送到大陆,农产品除了水果外,花卉、冬季蔬菜和养殖渔业,尤其是观赏鱼或是石斑鱼等高贵食用鱼,都可以藉由直航行销大陆。
空运直航
12月15日,三位台胞在深圳机场登机时挥手致意。 当日早上7时20分,作为两岸直接“三通”首个飞往台湾的大陆航班,深圳航空ZH9095航班正式从深圳机场起飞。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据了解,两岸空运直航后,两岸包机从周末包机扩大为平日包机,每周对飞108班,首周共有101班,其中上海天天都有飞航。而在多家航空公司的努力下,两岸将天天有航班。另外,两岸直航航线截弯取直,未来班机不需绕过香港飞航情报区。
今天上午8时,航班号为MU2075的东航一架空客A321飞机将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前往台北桃园机场,执飞大陆首班“截弯取直”常态包机,从而拉开大陆航空公司经“截弯取直”的新航路前往台湾的常态客运包机序幕。以上海和南京为例,东航两岸常态包机将比原有周末包机节省70-80分钟。
直接通邮:
海峡两岸直接通邮仪式15日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两岸正式实现全面、直接、双向通邮。
两岸直接通邮后开办的邮政业务包括航空和水陆路函件,如平常和挂号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等,还包括航空和水陆路包裹、特快专递和邮政汇兑业务。
双方将通过空运或海运直航方式将邮件总包运送至对方邮件处理中心。大陆方面邮件封发局为北京、广州、福州、厦门、西安、南京和成都;台湾方面邮件封发局为台北、高雄、基隆、金门和马祖。
海峡两岸自1979年开始有信件往来,但双方邮件需经香港、澳门中转,邮政成本很高,效率很低。直接通邮后,两岸民众间的邮件往来将更加快捷、顺畅。
两岸大三通释义
两岸大三通是实现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简称,最早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它反映了两岸人民的迫切要求。开辟两岸直达邮路、直达电路,可以满足民众需求,节省经转费用,提高各类邮电服务质量;两岸直接航行,可以为两岸民众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进一步扩大人员往来与两岸经济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政府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干扰和影响两岸的经济合作,而台湾当局则以所谓“"对等”、“安全”和“尊严”为借口,拒不开放直接“三通”,并以此作为政治筹码,要我们在“对等政治实体”和“国际生存空间”等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这是人为地制造“三通”障碍。
但是,2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江主席八项主张的指引下,经过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台湾海峡局势走向缓和,两岸民间的交流蓬勃发展。
从1988年至1998年,已有超过1300万人次的台湾同胞来过祖国大陆,祖国大陆同胞赴台也累计达24万人次,其中应邀赴台交流的有4万多人次,交流项目近5000项。台湾同胞投资祖国大陆协议金额约400亿美元,实际到资约200亿美元。经香港的两岸间接贸易累计超过1200亿美元,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占台湾出口的第二位,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局面逐渐形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两岸间接通邮、通商、通航等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上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两岸人民特别是台湾工商界对于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呼声愈来愈高。台湾当局对于两岸直接“三通”一拖再拖,拒不开放的做法,已经给两岸人民特别是台湾工商界带来许多不便,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社会成本,如再继续下去,会越来越不得人心。希望台湾当局顺应民意,尽早开放两岸直接“三通”,以适应两岸日益扩大的相互交流。
两岸小三通回眸
小三通是于2001年1月1日,海峡两岸实施的小型三通模式,实现两岸小规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邮。
背景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迁台之后,蒋介石的政府宣布停止台湾对大陆的一切形式的通商﹑通航和通邮。期间两岸居民被禁止往来长达近40年,中间亦发生数起两岸间的劫机事件。
及后在1980年代中国大陆改革开放,首先引进香港的投资者到内地设厂生产,令中国大陆沿岸地区经济“先富起来”。1987年大陆放宽台湾居民以探亲名义到中国大陆,两岸民间的交流渐见繁忙。由于福建省和台湾只隔一水对望,地缘关系使很多台湾人到福建省探望被分隔多年的宗亲。
小三通构想
基于当时两岸仍在意识形态上有重大的分歧,重现三通的机会极微,但实际上两岸居间在福建沿海和金马地区早已有经济上的交往。1992年3月中国福建省提出“两门对开,两马先行”的“小三通”构想。这是由于“两门”(即大陆的厦门和台湾的金门)和“两马”(即大陆的马尾港和台湾的马祖)均只是相距咫尺的地方,在此进行小规模的“三通”是可以说是在当时的限制中,带来有利于两岸民间发展的办法。
初步的小三通构想,是在马尾﹑厦门﹑湄洲湾兴建供两岸直航的专用码头,在厦门﹑金门两岛间铺设海底电缆,和准许到大陆的台湾人在福州﹑厦门两机场办落地签证。
小三通的实施
小三通——通商
1994年1月由中国大陆片面地实施《关于对台湾地区小额贸易的管理办法》,指定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东南沿海口岸,由台湾居民和大陆对台小额贸易公司进行“小额贸易”,“小额贸易”并不等于一般性的进出口业务。大陆当局将这种小额贸易定性为非官方的直接贸易和经交流。
小三通——通航
1994年6月由金马爱乡联盟提出《金马与大陆小三通说帖》,表达希望能以“单向通航”﹑“定点直航”或“先海后空”﹑“现货后客”等方式,渐渐进行小三通。
1997年4月19日,两岸开始进行高雄与福州﹑厦门间的“不通关﹑不入境”的境外通航。
及至2000年3月21日,台湾的立法院通过《离岛建设条例》第18条,订明“为促进离岛(指澎金马地区)发展,在台湾本岛与大陆地区全面通航之前,得先行试办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与大陆地区通航”(俗称小三通条款),条例于同年4月5日实施。
2000年12月13日,台湾行政院根据《离岛建设条例》通过《试办金门马祖与大陆地区通航实施办法》,以作为小三通的管理依据。并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定点定时的货客运通航。金厦“小三通”第二条航线2008年8月31日开通,航程仅半个小时,以及五通距离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近的优势,便利中转到大陆各地的台商和旅客。水头往返五通航线是金门“小三通”自2001年1月2日启动以来,继金门往返厦门东渡码头、泉州石井港之后的第三条客运航线,也是金厦之间第二航道。目前有“金门—厦门”、“马祖—马尾”、“金门—泉州”的小三通固定航班。
小三通的影响
两岸本来希望透过小三通作试点,令两岸全面三通能够恢复过来。可是,基于自台湾李登辉时代后期的戒急用忍政策转向,和继任的陈水扁政府对中国大陆的态度,导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磋商陷于瘫痪,使得小三通未能引发全面三通。而小三通初期的相关配套措施,也因太匆促而不够完善,导致使用者对小三通怨声载道。而政府目前限制只有特定人士才能循小三通往返两岸。
不过,小三通的确能够加强福建和台湾之间的民间交流,可说是为日后的台商包机开设先例。从2001年开航以来,因为节省旅费旅程,逐渐成为台商往返两岸的捷径。2001年的旅客数只有2万人次,目前成长到2005年的50万人次。
金马的经济
小三通对于金门马祖的经济其实没有想像中的大,因为经由小三通往返两岸者大多只是把金马当成中继站,并没有在当地消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