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纯新:成功操盘八次并购 定位国际化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8-12-15 16:58   来源:中国机电工业

资本腾挪之间,詹纯新春风得意。特别是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浓墨重彩的海内外并购,更让这位教书出身的“儒将”与他率领下的中联重科出尽了风头。

资本腾挪之间,詹纯新春风得意。特别是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浓墨重彩的海内外并购,更让这位教书出身的“儒将”与他率领下的中联重科出尽了风头。

虽然在年初的专访中,詹纯新并购重组的心意已经有所表露,但即便是这样,估计也没多少人能料想到,2008年甫一开春,中联重科便先声夺人,频密的扩张动作甚至可以用“狂热”来形容。

3月初,中联重科先以3400万元收购陕西新黄工100%股权,并增资1.9亿元;在进入4月后,好消息更是接踵而至,继全盘控股湖南汽车车桥厂之后,中联重科又宣布拟收购意大利工程机械制造公司CIFA100%的股权,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到了4月底,中联重科欲接掌华泰重工的消息亦是引来满城风雨。

而这种震动已不是第一次了。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大棋局中,詹纯新常常是不动声色地让对手们胆战心惊。而在他的“核裂变”兵法中,出其不意的“兼并重组”不可不提。

其实,这位“教父级”人物与并购的渊源由来已久,在他看来,理想的兼并重组对企业来说不失为一条便捷的成长之路。自2001年首次试水海外并购,至今詹纯新已经成功地操盘了8次并购,而几乎每一次“搭便车”的动作都可圈可点,堪称“中国版”的特雷克斯(同是并购起家)。

“总体来说我们做的还是不错的。”谈起中联重科的一系列资本运作,詹纯新轻描淡写。然而,谁都能猜得到,导演这出让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并购大戏”并不轻松。

2001年,中联重科将英国保路捷揽入怀中,这也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史上的首次海外收购。虽然后来詹纯新在评价此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试水时直言不讳,“第一次并购也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原因是我们进入后产品选型失误,结果市场前景不大。”但事实上,这单不算昂贵的学费至少教会了中联重科到底怎样跟外国人打交道。

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的詹纯新一直在寻找新的目标。

湖南机床厂抢先进入了他的视线。2002年12月,中联重科承债式收购湖南机床厂。第二年,该厂即实现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扭亏为盈。

接下来的2003年,詹纯新找到了感觉,中联重科先是通过1.27亿收购中标实业,抢占了国内城市环卫机械市场的头把交椅;同年,再以9846万元承债式重组浦沅集团,一举占据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排名第二的位置。

在蛰伏五年后,并购仍在继续。

显然,现有的版图已无法让这位计划为中联书写一部《出长沙记》的“并购狂人”满意。2008年,詹纯新借新一轮的“收购季”再战江湖,不仅在产业链上为中联又添新环,更开启了业界跨国收购的新纪元。

“并购也是需要禀赋的”,一向沉静的詹纯新在日前的一次采访中语出惊人。事实上,一直以来,这种并购的头脑和智慧才是他最看重的。

“在这方面,我们已有了一些心得。”詹纯新强调,在并购中最不可取的就是用征服者的态度去对待被兼并企业,必须要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而谈到在实践中被检验的中联并购模式,詹胸有成竹,他表示,中联重科主要输出资金、文化和制度,其他的保持基本不变,这样即使并购更多的企业也没有问题。

“詹在并购方面眼光不错,很讲究艺术,中联重科也借此奠定了行业领导地位。可以说,中联重科这些年来发生的每一场并购几乎都在影响着行业进程。”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对詹纯新评价甚高。

兴许是认同詹纯新的兼并艺术论,兴许是看中了被兼并企业的红火经营,据了解,早在去年中联重科便收到了不少企业递来的橄榄枝,而詹并没有照单全收,他认为,“并购仍将围绕主业来进行的,而选择企业首先要看团队和技术基础,还要看它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中国做收购价格是最合适的,”詹纯新曾如此断言这种利好。不过,对国内资本推手早已驾轻就熟的他,眼光绝不在近处,坚信“国外收购比直接建厂更有效”的他正试图将中联的购并智慧移植到全球,而刚刚加入中联家族的CIFA是个不错的平台。

不过,对于拥有“全球化梦想”的詹纯新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