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制造变革的日益深入,三一的车间厂房内,每天都有着许多让人惊喜的变化。近日,起重机厂房内,一条新的起重机活动支腿焊接流水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记者了解到,该流水线从工艺流程的设计到工装图纸的设计以及工装试用的改进,全部是由活动支腿班的一线员工动手、动脑自主完成。
让生产流动起来
在流水线生产现场,起重机支腿及下车小件工作中心主任顾永田面带喜色:“流水作业使每根支腿的节拍生产时间缩短为30分钟,活动支腿产能由原来的4台提升至6台。”记者注意到,近20米长的流水线,从活动支腿的组对、翻转到完成焊接进入机加工序,整个过程简洁流畅,四个固定的工位上,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没有存货堆积。
这与两个多月前的生产已截然不同。据顾永田介绍,以前,起重机活动支腿在组对后,需用行车将其转运至专门的焊接平台进行焊接。“整个生产过程经常积压大量在制品支腿库存,还经常出现停工等候现象,造成了大量时间的浪费。焊接平台占用大部分空间,员工需长时间蹲着或站着作业,劳动强度大……”顾永田细数改善前的问题点。“必须减少浪费,让员工站着工作。”针对问题,班组确立了大致的改善方向。这也正是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的想法:让生产流动起来。
全员参与改善
方向确定,具体该如何实施?今年一月份开始,顾永田与活动支腿班班长彭梁以及该班组成员成立了“活动支腿焊接效率及质量提升”QC小组。“以精益思想为指导,以QC活动的方式,全员参与问题的改善活动。”QC活动的记录显示,活动支腿班的改善历时近2个月。小组决定,取消焊接平台,建立支腿焊接流水线。
从流水线工艺的设置到各工装的制作,班组成员经常开现场会议,全员讨论分析。遇到棘手问题,他们会就改进方案与研发工程师进行讨论。在整个改进过程中,班组成员始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角。两个多月的改进时间里,他们殚精竭虑,屡屡碰壁,屡屡重来。
如何让活动支腿实现翻转,是流水线改进的关键。这问题让顾永田和彭梁几个晚上没睡好觉。“利用工艺所废弃的车架固定工装制作成翻转工装,并利用汽缸制作升降工装。翻转工装实现支腿翻转,升降工装将支腿提升至员工可站立焊接的高度。”现场经验丰富的彭梁在冥思苦想中灵光一闪。这一转、一升、一推的组合中,轻松实现活动支腿在流水线的流转,并由原来的坐式或蹲式焊接实现立式焊接,降低了员工工作强度。
“焊接生产真的流动起来。”它不仅实现了产能的提升,还使在制品存货降低约15万元。按工位专业化焊接,加强了互检力度,提高了产品质量。焊接平台的取消,节省费用约19万元。而这一模式还可推广运用至集团内部类似支腿的焊接工作中。
起重机制造部副部长刘访京认为这是“精益思想”深入推进的表现,对此他十分欣慰。他希望更多的员工参与自主改善,推动公司的制造变革。
编后语
一种思想,只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产生效应,而只有这种行动由个别扩展到普遍,并且由领导要求下的被动改善转变为自主改善,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起重机活动支腿流水线的建立始终贯穿“消除浪费”的精益思想,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完全是由一线员工自主设计制造完成的,难能可贵。
一线员工是最熟悉生产现场的人员,也最容易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三一鼓励一线员工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想办法自主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对员工本身又是一种锻炼和提升。发现问题,我们不能只等着其他工艺人员前来解决,这种依赖,可能最后使员工连发现问题的能力都会丧失,改善更是无从谈起。只有当这种全员参与的自主改善在各个厂房车间成为一种行为准则,三一的制造变革才有可能实现,才能够为中国的制造业贡献一种世界级的生产方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