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说起湖南,似乎“工业湘军”要比“九州粮仓”的名声更胜。
与湖南工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2007年的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展上,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湘军”成为展会上媒体争相追捧的明星企业。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湖南长沙似乎有与江苏徐州“中国工程机械之乡”一争高下的发展势头。
其实,不仅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迅猛,湖南省整体工业经济发展指标都有明显的提升。尤其是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冲击,湖南省规模工业仍增长2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5位、中部六省第2位;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3%,拉动全省GDP增长6.8个百分点。
一个农业大省如何将工业发展得如此有声有色?湖南人有着他们自己的套路。
首当其冲的就是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在湖南有关大力培育产业集群的“十一五”规划以及重点培育16大类50个产业集群的部署下,长沙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破土而出。在核心产业集群建设中,湖南将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企业作为特色品牌大力扶持,使得“中联重科”、“三一”等工程机械品牌成为湖南工业的明星。
之所以能成为“明星”,是因为不走寻常路。“工业湘军”从不缺乏勇气和创新精神。湖南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创新思维始终贯穿其中,比如突破固有思维,放开手脚,加强省内重点企业与央企的深度对接,使得骨干企业从省内走向省外,从国内走向国外;再比如区域经济发展思路的创新,放大了区位优势,提出“大湘西”、“大湘南”
等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不仅让长沙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还诞生了郴州、益阳、岳阳、永州等4个国家级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此外,除了发展战略的创新,湖南还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由政府牵头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因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产品能养活一个企业,而一个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企业则能养活上下游产业链。
就如明星需要观众一样,明星企业更需要适宜的市场及政策环境。湖南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为培育适宜的市场环境,湖南省先后提出了实施“十大标志性工程”、“双百工程”、“四千工程”等重大举措,这些工程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在政策环境上,湖南则以“强化扶持、优化政务环境”为指导思想,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法律、人才培训等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其实,湖南实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验涉及方方面面,可圈可点之处很多。总结起来,最简单却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汇聚力量,重点出击,遍地开花。祝愿这花如同“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