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很快,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产业还不具有结构高级化的优势。因此,应加强以提升产业结构为目标的对外直接投资,借助外部市场和资源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产业升级。具体而言,以产业结构提升为目标的对外直接投资,可针对国民经济中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等不同产业群的地位和特点,分别予以着力。
先导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先导产业是关系未来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必须先行发展又可带动和引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在我国,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先导产业的特点。由于先导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且具有较高的技术承载力,因此可采取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具体地说,先导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应着眼于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方向,以增强产业技术研发能力为导向,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如参与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分工与合作,投资于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和技术企业,并购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公司或与之进行合资等,还可以利用交叉转让、联合研究开发项目等形式获取先进技术。先导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是充分利用技术的“外溢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形成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牵引,从国际生产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推动国内产业结构提升。
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运用。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体系中发展迅速并对产业发展具有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这类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应遵循边际产业转移基准和贸易创造基准。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投资国可以将某些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在国内已失去比较优势但相对于其他国家仍处于相对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在国际分工处于更低阶梯的国家。这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部分主导产业如纺织、冶炼、化工、食品、电子等尽管与发达国家尚存在差距,但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已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主导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贸易壁垒和反倾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主导产业中一些标准化、发展较成熟或具有小规模适应性技术的产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地生产、销售,从而带动相关产品出口,可以达到规避国际贸易壁垒、推动贸易创造的目的。同时,通过边际产业的海外转移,可以为国内产业升级留下必要空间,并扩大国内比较劣势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延长该产业的经济寿命,从而为国内产业升级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支柱产业的技术提升。支柱产业是产业结构体系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支撑整个经济运行的主要力量。支柱产业的升级途径应分类探索和推进。部分已形成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工程承包型建筑业进行海外投资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既能带动较多劳动力在海外建筑市场就业,又能带动工程机械和设备材料出口。而就我国大部分支柱产业而言,加快技术升级、提升行业运行效率则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进行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巩固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瓶颈产业的海外资源开发。瓶颈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或已衰退而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这类产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应遵循资源补缺基准和贸易创造基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选采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等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其发展受到资源短缺的制约,因此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资源是克服国内资源禀赋不足、支持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国际经验表明,资源开发业是对外直接投资初期的重点投资行业,大多数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经历了资源开发型—制造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过程。此外,通过对海外资源的开发,还可以带动劳务、技术和设备等产业配套要素的出口,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东道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从而使投资国与东道国双方获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