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产品失效分析项目每年为公司挽回“三包”损失150—180万元
针对各类产品失效,运用失效分析技术,解决产品早期失效问题已成为制造行业通用的工作流程。国内外品牌机械制造企业十分重视失效分析工作,为失效分析配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配套的设备。失效发生后,企业能迅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短时间内作出反应,控制损失扩大的同时维护品牌形象。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失效分析工作的开展运用较晚。柳工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重点企业,近年来在失效分析方面的工作开展迅速,并卓有成效。
工程机械使用工况恶劣,各种零部件失效数量大,种类多,失效模式复杂,给公司和用户造成巨大损失。近几年数据统计表明,随着公司销售量增加和三包期延长,公司"三包"期内失效件数量巨大,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部分零部件还有逐年上升的失控趋势,形势十分严峻。
2005年,公司组建失效分析项目组,针对装载机主传动进行失效分析,正式将失效分析纳入柳工技术研发工作体系。经专项组不懈努力,该项目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每年挽回“三包”损失150~180万元。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公司质量反应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较好地维护了柳工品牌形象,让市场和客户增添了使用柳工产品的信心。
此后几年,公司的实效分析工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从单一面向装载机到面向各产品线。期间,失效分析项目组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解决了燃油箱开裂、动臂断裂等一系列失效问题。
2009年5月,公司技术部门组建柳工失效分析学会,公司失效分析技术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学会现有会员57名,2009年学会成功开展内齿轮、挖掘机轴座等系列失效分析项目的同时,在学会的建设上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编制并发布15项专业技术标准:积极培养失效分析人才,组织开展4次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学术研究,参与重点学科12项发表专业论文4篇;拓展学术视野,多次参加全国性失效分析学术交流会议。
截至今日,学会中4人已成长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的专家会员,8人为成为工程师会员。学会还积极开展多方合作与交流,目前已与吉林大学、一汽、二汽以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对外交流,博采众长,大大提升了学会的学术水平和会员的专业能力。学会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现有各专业学会的一致好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