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从浙江省工商联了解到,浙江正在紧锣密鼓酝酿民资“新36条”的配套政策。
6月13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主持召开了一个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专门讨论“新36条”的配套政策。
据悉,此次座谈会上各界对落地政策的主要期许包括:推动央企和民企在垄断行业的合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运用金融创新手段引导游资组织化运作等等。
“座谈会上,企业家们主要关心的是细则和落实。”浙江省工商局的朱小萍透露,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大多是浙江著名的民营企业家,这其中就包括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荣、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等等。
“这个座谈会召开肯定会加快政策出台,但出台早晚不重要,关键是质量,否则和2005年的‘老36条’没有区别。”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表示。
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调研报告:
民企对“老36条”非常满意率只占3.3%
参与6月13日调研会议的周冠鑫在“新36条”出台后曾对一千家企业做过调研。“这1000家企业,对‘老36条’非常满意的只占3.3%,不满意的占到24.7%,很多回答是说不清楚。”他说。
周冠鑫说:“民营企业家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落在纸面上的实惠,关键就在于财政、税收、人才、市场准入方面的配套措施能不能出台。”
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单东则告诉本报,“国务院的政策有些本身就有‘左手打右手’,唱对台戏的,这些限制不拆除,结果还是玻璃门、国进民退”。
关于如何打破限制,他说,以石油行业为例,虽说“老36条”对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石油勘查开发进行鼓励,但是对于开采权的苛刻限制,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资金、拥有5万吨码头的高门槛,实际上无形中将民资拦在门外。
“‘新36条’关键在于打破央企的垄断利益,扩大民营资本的投资范围,如此以来省级政府的空间很小,主要还是国务院对于一些相互打架政策的修改,所以不是制定什么政策,而是修改哪些文件。”单东说。
周在座谈会上提出,要通过吸引央企和民企的对接,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合作,作为扩大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重要突破途径,虽然短期内在产权上或许民资未必一步到位的占有话语权,但是对于民资来说,进入部分产业领域,积累参与重大项目的经验,也是一种有益的成长。
周冠鑫进一步指出,运用金融创新的手段让游资组织化运作,让地方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将是浙江省配套政策未来努力的方向,例如对建设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利用产业和股权投资基金来引导民间资本的进入。
民企进入垄断性行业门槛过高
实际上,不管是“新36条”还是“老36条”,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们更希望能有一些实质性的落地政策,把企业的基本面推向更有利的发展方向。
作为民营资本集中地的温州和台州的两地副市长彭佳学和叶阿东,成为被邀请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少数地市级领导代表,而台州市政府方面也在酝酿推出一个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的落地政策。
台州市委研究室吴南海告诉本报,6月22日,其刚刚把民营企业家们的反馈意见归纳整理好上报给市领导。一系列方案将很有可能在7月的市委全会上进行表决。
吴南海发现,反馈上来的意见主要围绕的一个问题是,目前民营经济在不少已经逐步放开的领域经营状态并不好。
“我感觉‘新36条’就是在总结浙江的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浙江在教育、医疗、高速公路等领域事实上已经对民营经济放开了,所以我们政策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民营经济进入这些领域后经营状态更好。”吴南海认为,浙江省的主要问题不是只是在进入层面,而应进一步上升到进入之后如何保证民营资本更好发展的层面。
意见主要反映在交通、医疗等领域。在这些领域,民营资本的经营状态并不理想,“公共项目、非排它性项目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回报率低,导致营利困难。”吴南海告诉本报记者。
6月21日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举行的研讨会上,不少专家也提出这一问题。
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胡永祥指出,“新36条”提供了政策性的机会,但“进入这些大的产业行业,除了规模门槛外,还有人才、管理、技术上的门槛,我们具不具备”?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也指出,“新36条”中所提到的所有开放的行业,都有一定的规模门槛,不是零散的小产业资本可以进去的,所以要抓住“新36条”的机遇,必须解决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分散的小的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集聚起来,变成一个比较大的资本,然后再回馈到产业层面上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