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强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迈向世界一流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0-07-16 18:43   来源:新华网

作为我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之一,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在逆境中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短短10年间,由一个仅能为工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费的老国企,迅速成长为世界大型铸锻

作为我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之一,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在逆境中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短短10年间,由一个仅能为工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费的老国企,迅速成长为世界大型铸锻件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为推进我国从装备大国走向装备强国作出了新的贡献。

始建于1985年的中国二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品结构单一,生产经营主要依靠钢厂技改项目,冶金产品依赖度一度达到70%以上,形成了“冶金打喷嚏,二重就感冒”的怪圈,企业效益高低完全受制于冶金行业的起伏波动。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冶金行业全面下滑,二重的营业额一度萎缩至5.6亿元,每个月仅能给职工发放200元生活费。

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中国二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扮演的是给外国公司“打工”的角色,往往承担了80%的制造任务,却仅能获得20%的产值。

中国二重高级工程师汪福全至今仍记得与人家合作的苦闷:一次,法国一家世界顶级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与二重合作,委托二重试生产核电管板。由于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二重的试生产最终没有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在核电管板生产上的失败。中国核电的主要零部件完全依赖进口。

“依赖于人,就要受制于人。”汪福全和二重的同事们对“卡脖子”的感觉有了切肤之痛。也就是那次试生产失败之后,二重开始了艰难而又坚决的转型,推掉厂内最后一座炼钢平炉,摒弃低端产品,每年投入大量研发经费,向世界高端铸锻技术发起了冲击。

功夫不负苦心人,中国二重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那是在2007年,随着国家批准的一批核电站项目上马,需要大量从亚洲某国进口铸锻件。可是就在产品已经装船准备发货的时候,却被该国政府以种种理由阻拦,中国核电又一次被人“卡了脖子”。但是这一次,却给了隐忍十年的中国二重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面对国际上的掣肘,国家发改委紧急召集中国二重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寻求应对之策。早有准备的二重2008年就拿出了完全国产化的核电管板,各项数据均比当初原本要进口的产品更为优秀,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提到这件事,汪福全显得十分激动:“十年郁闷,一扫而光!”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