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财经作家,在内心深处,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遗憾:我的家乡湖南,政治家、军事家等人才辈涌,唯独很少出著名的企业家。
这恐怕跟独特的湖湘文化有关。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的“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核心:“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
湖南人有句俗语:这辈子不做点事情,即使活得再好,活10年和50年没有任何区别。但是,湖南人“经世致用”的心思大多用在政治或军事上,却不是很崇尚做生意、干企业,他们认为:挣多只是雕虫小技而已,治国平天下才是大英雄。正因为如此,所以湖南文、政、军人才辈出,但企业界多年以来却颇为寥落。
就在几天前,我看到一则新闻:傅成玉、马蔚华、詹纯新、王永健、王会生等人刚刚获得了“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尤其让我高兴的是,其中有一位湖南人,他就是詹纯新。这个被誉为中国企业管理最高奖的殊荣,是第一次颁给湖南企业家。
与傅军、张跃、梁稳根等在全国知名的湖南省企业家相比,詹纯新的知名度可以说小得多。但提起他管理的企业,却在业界甚至公众界都是大名鼎鼎,那就是中联重科——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实现产值337亿元,利税超过42.52亿元。詹纯新的这种低调,其实是他有意为之——只要我管理的企业比你们的企业更大更强就行!
湘军霸蛮,素出儒将。投笔从戎,建功立业者数不胜数,其中最有名者,当数曾国藩和毛泽东。如曾国藩,本是一介书生,长于文韬、疏于武略,居然敢亲自操练湘军,甚至身先士卒、亲赴沙场,其功勋成就之大,尽体现于后人“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之评了。
詹纯新得其衣钵,传承了湖南人“不信邪、不怕压、不怕辣”的气质。18年前,还只是工程师的詹纯新带领8名研究院技术人员,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一个从事工程机械研发制造的企业。这个原本每天与设计图纸打交道,根本就不懂办企业、甚至都看不懂财务报表的人,居然就从“产品设计”走向了“企业设计”之路。18年时间,詹纯新成功了,他领导的中联重科以60%的复合增长率,已跻身于全球工程机械前十强。
学者出身的詹纯新却异常低调——在2006年,他就谢绝了相关单位的推荐,退出了当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尽管业内一致认为中联重科在推动中国重工机械的整体进步上居功至伟,可詹维新依然认为自己“离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标准还有差距,希望用更大的进步和努力回报社会关注的目光”。对于已收入囊中的“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詹纯新甚至都表示意外:“这个奖来得早了些。对中联重科而言,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在中国企业家中,取得如此成就却保持如此低调姿态的,可堪比拟的怕也只有任正非等少数几人了。
怯于虚名之人,往往成就非凡之事。他们不受俗名之类,故而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业创新、企业管理上。他们背后所做的探索也更深入,也更为有益。
詹纯新把自己的管理才归功于自学习。每年,无论多忙,他都会挤出时间,到一个幽静的地方把自己封闭起来,静静地读一段时间书。书有很多种,一次带一满箱,到了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也不出去,直到看完为止。他的这种行为让酒店服务员都感到很奇怪:怎么会有人跑到这里不看风景,却看书?
在发展过程中,收购曾是中联重科扩张的重要手段,而现在詹纯新更关心是真正的自主创新。詹纯新看到了了中国制造的模仿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并对自主创新的不足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屈辱感受到切肤之痛。
正是基于为国争地位的思路,詹纯新对所谓“国内第一”没有丝毫的兴趣。他的目光早已超越了国内的竞争,他说:“自主创新的全球视野,决定了我们企业的使命不是对国际标准的仰望,而是要把中国的标准变成世界的标准。”
遥想150年前的曾文正公所写:“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150年后,湘人后辈,也可以像曾国藩一样,在企业界如此低调而迅猛地抵抗国内同行的竞争,同时更多地扬帆远征、谋求全球的行业地位。
让人感慨的是,作为国企的中联重科,保持了旺盛的活力和竞争力,以60%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快速发展。更让人感怀的是,作为大型国企的负责人,詹纯新创造价值与个人受益方面保持了难得的超越思维。他说:“中联是我的长辈,我足以‘孝心’来对待中联重科和建机院,如果仅凭激情去领导一个企业,总有激情褪去的时候,而‘孝心’不一样,我又怎么敢不始终如一,敢有丝毫的懈怠?”作为一个“孝子”,你会对父母过多地计较个人得失与辛苦吗?
公元前305年,屈原因反对楚国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最终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在荒蛮瘴疠的楚地,屈原发出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浩叹。这几乎成了这片土地上涌现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包括现在的企业家们,所拥有的共同气质。
在沉默是金的低调和九死未悔的执著中,却掩盖不了詹纯新对企业的一片“孝心”。以“孝”事企,企业与企业家都将日益彰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