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产品创新个案之一
“神州第一吊”传奇
参展产品从21个到43个,参展面积从3000平米到7000平米,这是从2006年到2010年,三一在上海宝马展上的变化。
有变也有不变,在最近几次宝马展上,三一履带起重机始终成为专业观众与众多媒体追逐的话题。在2006年的上海宝马展上,三一推出了当时亚洲最大,享有“神州第一吊”美誉的SCC4000履带起重机,这台产品在当年5月研制出来,就卖出了6台;在今年的宝马展上SCC16000带着即将参加核电建设的荣耀、SCC4000履带起重机带着参加智利矿难救援的传奇色彩,又一次吸引了大家的眼光。
不甘于国外垄断
三一科技于2004年正式进入履带起重机领域,可说是这一行业的后起之秀。短短6年,三一就已形成从50吨级到1600吨级20多个型号、30多个规格的全系列履带起重机产品型谱,同时具备为客户量身定制各吨级履带起重机产品的能力,产品销售连续多年取得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国际领先的优异成绩。
三一履带起重机的发展轨迹充分体现了为社会各界所津津乐道的“三一速度”。很多人都在好奇,作为一家民营工程机械企业,三一创造众多奇迹的法宝何在?三一研制履带起重机的动力之一便是不甘心国外品牌的垄断。在三一进入履带起重机市场以前,大吨位产品市场一直被国外品牌所垄断。
为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三一科技于2005年初果断立项,投入SCC4000的研发,终于在一年多时间内完成了立项、调研、方案、施工图、采购、制造全过程。2006年5月,被誉为“神州第一吊”的SCC4000履带起重机成功下线。
作为中国当年生产的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它的诞生,打破了我国大型履带起重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使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的吨级从250吨一下子提高至400吨。SCC4000履带起重机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大型起重机设备的自主创新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长远看,SCC4000履带起重机研制成功的社会效益要远远大于经济效益。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大精尖设备的旺盛需求,特别是国家在核电、火电、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方面的大规模投入,使得大型及超大型履带起重机的需求大增。事实证明,SCC4000履带起重机的诞生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石油、石化、化工、冶金、电建、核工业等行业的建设。
三一科技另一款履带起重机SCC16000,同样引人注目。该款产品于今年8月30日成功下线,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履带起重机大吨位产品的杰出代表。其起重机于最大起重力矩2500tom,最长主臂156m;变幅副臂最长臂架组合108m+108m。自2008年立项以来,三一研发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解决了多项技术瓶颈。对于客户来说,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首先要解决运输问题,SCC16000履带起重机在这方面实现了创新。该机以运输单元为模块设计,全部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和司机室可集中在与标准集装箱尺寸相同的动力箱内,便于运输。此外,研发人员在设计中取消了传统的超起配重提升油缸,通过精确计算实现超起配重离地。并且在履带起重机臂架和平台踏板上使用轻质材料,极大减轻臂架自重,提高了载荷能力。
2010年,三一科技无论从技术创新还是到吊装施工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强力、强夯型履带起重机的下线、老产品的技术升级、新产品的全面问世,无不证明三一科技履带起重机研发及创新能力正在全面成长,引领履带起重机行业发展。
亮剑核电穹顶吊装
此次宝马展,除了SCC4000履带起重机,首次亮相的单臂履带起重机SCC16000显得更为“内敛”。
SCC16000履带起重机下线之初就立即找到了自己的“工作”。2011年4月,SCC16000履带起重机将在广东台山核电站建设项目中用于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压水堆EPR机组的关重部件吊装,这将是国产大吨位履带吊首次获准应用于第三代核电关重部件的吊装作业。
核电无小事。核电穹顶吊装更对履带起重机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历来,中国核电穹顶吊装都只能采用进口设备。而骄傲的是,目前,我国在建的核电项目中,三一履带起重机是唯一参与关键部件吊装作业的国产大型特种设备。三一履带起重机历次成功吊装核电关重设备,在中国核电建设的辉煌历史中一次次留下自己的名字,彰显极具品质的中国力量。
2009年,三一900吨级履带起重机SCC9000首次用于吊装福建宁德核电站核岛穹顶,结束了核电建设历来只采用进口1350吨级设备吊装穹顶的历史,开创了国产履带起重机吊装核岛穹顶的先河,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崛起和实力。
2010年8月8日,SCC9000履带起重机再次成功起吊福建宁德核电站核岛穹顶。
8月18日,三一1000吨级履带起重机SCC10000履带起重机成功起吊福建福清核电站核岛穹顶,这是国产千吨级履带起重机首次应用于核电关键部件建设领域。
8月30日,SCC9000履带起重机成功起吊广东阳江核电站核岛穹顶。
9月28日,SCC10000履带起重机成功吊装秦山核电站核岛穹顶。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因为它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所以被誉为“国之光荣”。这次吊装的要求之高、难度之大,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但完美的结果再次证明了三一的实力。
我国核电建设国产化进程与大型履带起重机国产化发展休戚相关。目前,三一科技正在研制的SCC60000TM也将用于AP1000等第三代核电技术大型设备吊装。
更为重要的是,三一的履带起重机打破了国外设备垄断我国核电关键部位吊装的历史,开启了国产履带起重机吊装核电关键部位的先河。国产履带起重机参与核岛穹顶吊装大大推动了我国核电建设国产化进程。
参展产品创新个案之二
三一纯电动小型液压挖掘机引领潮流
电动汽车,无人不知;电动挖掘机,却很少有人知道。如今,三一把自己的第一款纯电动小型液压挖掘机推上了舞台。
11月23日下午,在上海宝马展上,由三一重机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纯电动小型液压挖掘机SY75C3EH惊艳亮相。此次推出的纯电动小型液压挖掘机是三一新能源技术的又一力作,该机采用全电力驱动,完全实现低噪音、零排放,完全符合低碳、环保要求,特别适合对于环保要求颇高的城市建设、水利改造工程。
此款挖掘机采用世界先进的电动技术,用可充电蓄电池和电动机替代原有的发动机及燃油系统,使挖机具备更节能,更环保,更安静,适应性更强的四大优点。操作方面,该机器还具有远程无线遥控功能,可实现动臂、斗杆、铲斗(液压剪)、行走动作、回转等所有动作的遥控操作,在一些危险工况操作时,更好的确保驾驶人员的安全。同时,通过遥控操作还可实现无线数据监控、音乐控制、语音控制等。该机可随输入的音乐执行动作,随着音乐振幅的改变而改变动作的快慢、执行抖动等,随音乐“起舞”。
此外,该款机器加入了声控功能,可以对外部的声音命令识别后发出指令,使挖机执行对应动作,给驾驶员的舒适操作带来更多人性化的选择。该机器的研制成功充分体现了三一重机在自主研发、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标志着三一重机研发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台阶。成为为数不多的具备纯电动液压挖掘机研发能力的企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日渐枯竭,新能源产业逐渐兴起。为了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国务院正在酝酿推出新能源振兴规划。新能源革命将是继信息革命之后又一次科技革命。而工程机械行业作为传统能源的消费大户,推进新能源技术改革迫在眉睫。
三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节能、低排放等新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市场热销的C8系列正流量机器就是三一节能技术成果的集中体现,该机器相比其他机型能源消耗降低10%,效率却提高了8%。
“三一纯电动挖掘机的研制成功必将有力的推动工程机械行业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工程机械新能源时代也许就此拉开了一个新的序幕。”一位行业专家说道。
参展产品创新个案之三
中国首台千吨级全路面起重机亮相宝马展
宝马展上,中国首台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SAC12000首次亮相,备受瞩目。
SAC12000最大起重力矩为3400吨米,全伸主臂长102米,不管是起重性能还是起升高度均为行业第一。这台饱含着三一人心血的千吨起重机,从起重臂自拆装置的设计到大臂折弯技术,再到配重造型,到处都透着创新元素。SAC12000已完成专利申请受理23项。其中,7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
据记者了解,令人艳羡的是,该台产品是由温家宝总理和湖南省委实际周强亲自剪彩的。
千吨起重机演绎传奇
7月2日,在三一宁乡产业园的生产车间里,温总理与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为三一自主研制的千吨级起重机剪彩。外界不禁要问,这台设备凭什么?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德国的哥特瓦尔德就生产出AMK1000/10十桥千吨级的全地面起重机,并形成了系列。紧接着,是利勃海尔。在九十年代,利勃海尔开发了LTM1500型500吨级的全地面起重机,并经过多年的积累和近十年来的开发,终于在2007年推出了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
此时,在中国的吊装领域,大家也在暗暗叫劲,“谁会率先打破国外500吨级以上超大吨全地面起重机的垄断地位”,成了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敢想敢干的三一起重机没有迟疑,二话不说,扛起了振兴中国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市场的大旗。
责任落到了千吨起重机项目技术带头人刘木南和他的团队身上,虽然他们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还是感到困难重重。
“一方面我们要规避国外的一些专利;另一方面,设计过程中,一些结构设计在整车重量、轴距、轴芯等方面,行业中已有了明确要求,供我们发挥的空间比较小”。
刘木南说道:“刚开始时,我们想立足于同行的平台,并两次到国外调研,但都不是很顺利。实际上,我们只能凭借少量的参数与图片作为参照,一切从零开始。自主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就这样,自2008年3月3日接到“开发千吨级起重机”的任务后,凭借着自主创新和永不妥协的一股韧劲,刘木南带领着自己的团队,经历500多个日日夜夜的打拼,硬是把这样一台千吨级起重机推到了世人面前。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三一在大吨位起重机上的强势介入,毫无疑问加速了中国轮式起重机行业技术升级的步伐。
“高品质”厚积薄发
当2008年3月3日,梁稳根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开发1000吨起重机”的构想时,大家摩拳擦掌,信心百倍。而回顾三一起重机的发展历程,这种信心更多的是源于三一起重机多年的积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2003年,在中国吊装设备领域,徐重、中联、北起、长江“几只老虎”占据着中国吊装市场高达80%的山头。就在此时,在上海一个租来的小厂房内,三一也开启了起重机发展之路。
2005年,三一实现第一台自主研制的起重机产品销售,这是三一在2003年进入吊装设备领域后,受到市场肯定的第一项成果。但是,问题接踵而来,2006年10月,调试过程中起重机回转异响十分严重。三一将下线的起重机堵在了家里,拆开,反复检查试验,直到问题解决。半年内,没有一台问题车辆销向市场。
汲取挫折中的经验才会走得更快。自2007年开始,三一起重机明确了“以中、大吨位高端起重机为主,坚持走高品质道路”的发展思路。
三一起重机放弃了占市场份额近40%的20吨以下小吨位产品。2007年4月,25吨起重机批量生产;2007年12月,50吨推向市场;2008年,三一国内首台五桥底盘220吨全地面起重机下线。到现在,形成了覆盖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越野轮胎起重机、特种起重机四大系列、58种规格的产品。
同时,各种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生产方式,总是率先在起重机事业部试行。2008年,唐修国在起重机事业部烧起精益制造变革的第一把火,打造三一生产模式;车间内,总经理戚建怒砸不合格起重机,三令五申“宗教般的质量文化”;2009年4月,三一首先在起重机事业部引入“数字化工厂”这一新要素,从而引领三一数字化企业新一轮的创新潮流。
高品质的产品定位加上创新助跑,从此,三一起重机像匹野马,奋蹄奔驰。
2007年起重机事业部销售2.3个亿,2008年超过7亿,2009年超过10亿,起重机成为三一集团增长最快的事业部。2009年,起重机从长沙产业园不足2万平米的12号厂房搬迁至宁乡产业园,提出了2010年实现销售35亿的目标,2012年剑指100亿。
正是有了这些成绩的积累,中国首台千吨级起重机才在三一诞生。它的诞生,不仅体现了三一起重机研发团队的奋勇拼搏、不畏艰险,更是为中国吊装领域树立了一面旗帜。
参展产品创新个案之四
三一桩机:引领中国桩工机械行业创新潮流
11月23日,2010上海宝马展盛大开幕,本次盛会成为检验中国工程机械整体发展水平的年度阅兵。在展示区,三一SR150、SR280RⅡ、SR420Ⅱ、SH400C四款桩工精品一字排开,显得从容淡定。
开启桩机智能化时代
三一四款桩工精品中,可满足大口径、超深桩施工要求的第二代大型桩工机械产品代表机型--SR420Ⅱ以其高品质和优越的性能,开启了桩机智能化时代。
SR420Ⅱ最大钻孔直径3米,最大钻孔深度110米。该产品除具有大扭矩、深桩孔以及更高效率、更稳定的作业性能等特点外,其最大亮点在于对智能化技术的充分运用,这也成为三一致力帮助客户减少作业困难、提升施工便捷性进而引领行业操作技术新发展。
SR420Ⅱ配有一机三屏设置,可以实现钻孔过程中所有操作的监控,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各项数据,如发动机的转速、压力、温度统计、耗油量、电瓶工作指示等,针对系统故障,机器可自动诊断并报警提示。
全球定位与远程专家故障诊断模块设置,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各项数据,还可以自动诊断系统故障并报警提示,并远程连线工程师进行作业指导以及售后服务资源的实时调配。实现了三一旋挖钻机从作业操作到服务跟踪的一体化,为产品作业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服务。
同时,三一是行业内首家将CAN总线技术应用于旋挖钻机的企业。这种CAN总线控制系统与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系统相比,布线简化,故障率低,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传输精度高,传输速度和计量的稳定性得以大幅提升。
高度智能化还体现在动力头多档位控制技术上。钻机施工时,平时可以使用标准模式,由负载决定扭矩;当遇到岩石时,可自动切换到入岩模式,这样既能保护钻斗,又能提高入岩能力。
SR420Ⅱ旋挖钻机以其优越的性能及高可靠、高智能化,必将赢得市场的青睐。
另据了解,同台展出的SR150被誉为工民建市场的小型桩工机械产品中的施工利器;SH400C连续墙抓斗则以高效施工、精确成槽而著称;SR280RⅡ入岩钻机则代表了中国入岩钻机的最高技术水准,其施工性能已在兰新二线多处工地得到验证。
以创新立足世界桩工之林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桩工机械行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进国外先进技术,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其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这期间,一批优秀的企业则充当了行业的先行者。
2003年,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把握和缜密调研,三一涉足桩工领域,首台三一旋挖钻SR220C亮相。当年8月份,该款设备成为首批进驻青藏高原的国产设备,并经受住高原、低温、施工环境恶劣等严峻考验,巧妙解决了在不破坏冻土层的情况下把基础打深、打牢的难题,向当时垄断中国桩工市场的洋品牌吹起了冲锋的号角。在扛起民族大旗的三一桩工的带领下,一大批优秀的国产桩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中国桩工机械产业迎来迅猛发展的春天。
从2004年到2006年,三一在奠定自身中国桩工机械第一品牌的同时成长为亚洲旋挖钻机产销量最大的桩工机械生产企业,成就了民族桩工的骄傲。
此时的三一仍然清醒意识到与世界桩工技术的差距,并加快了追赶的步伐。2007年,在行业普遍面临较硬地质影响施工效率的背景下,三一率先提出国产入岩钻机概念,生产出第一台入岩钻机--SR220R,通过产品系列化带动了中国入岩钻机市场的快速成长。
2008年,三一提出制造“大吨位”桩机理念,并快速上马SR360产品。通过引导行业以“大孔径、超深桩、一次成孔”施工效率来平衡工地成本。SR360在西安至铜川公路赵氏河特大桥标段中首次与国内外同类型知名产品同场竞技,以35小时成功完成直径2米、深度70米、岩石硬度达到80兆帕的桩孔施工,成就了中国桩工机械赶超世界的一次跨越。以此为契机,2009年11月北京工程机械展期间,三一推出智能钻机SR420产品以适应行业桩基础施工的专业性与个性化需求,实现智能化、数据化的桩基础作业。一时之间,国产大吨位、智能化桩工机械产品成为行业新的发展趋势。
抓住客户需求的根本,通过简单的方法解决实质问题。奥卡姆剃刀定律“简单有效原理”可以恰如其分用在三一第二代桩工机械产品身上。服务中,三一发现部分客户对桩工机械产品的某些功能有特殊的需求,通过服务人员对研发机构的反馈,三一桩工增加了多项个性化功能,如选装的后置摄像头,其工作原理就如同汽车行业的倒车雷达,在动力头装配的照明灯,则易于客户观察桩孔状况。这样的改善点不胜枚举,看似简单,却需要大量的数据论证保障产品性能。
通过对客户施工中各种需求的汇总与论证,对产品的持续改良与验证,2010年7月,北京三一重机重磅推出引领行业新风向的第二代桩工机械产品。
“第二代旋挖钻机更加注重人性化,注重施工的细节,是从客户角度来设计研制的新一代桩工设备。”北京三一重机营销公司总经理程桦如是说。第二代桩工机械产品并非是简单的改善点的累计,还在于注重效能质的突破。成孔速度最快、入岩能力最强、工法配备最全、施工范围最广、可靠性能最高,“五最”的概括呈现其追求作业高效的卓越性。
第二代桩工机械的推出,实现了从制造厂家主导到客户需求主导的换位,实现了从大众化到个性化、人性化的新尝试,展现了中国桩工机械行业新的发展历程。
三一北京南口产业园的即将投产也为三一第二代旋挖钻机的大批量入市提供了新注解。三一北京产业园投资80亿元,其中年产能达1200台的北京桩机南口产业园将建成世界上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旋挖钻机生产线。新产业园将作为现代化的制造工艺成为旋挖钻机质量的保障,并成为三一第二代桩工机械产品的有力支撑。
在引领行业发展中,凸显企业的行业之责。三一深明此理。因为有引领者,就有追随者,就有新的投入与研究,就有中国桩工机械行业的技术积累与新发展。
今天,北京桩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桩工机械制造企业之一,未来,三一将致力引领中国桩工行业在世界桩工舞台上渐行渐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