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两年的“中国制造+中国金融”携手走向海外的探索之路,融资租赁业务迅猛发展,不但使设备销售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还使一些客户通过融资租赁实现了资本积累的几何级增长,同时也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合作信心。日前,中联重科旗下的融资租赁公司与中国银行等国内5家金融机构签订了4项创新型金融协议。这4项协议的签署表明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公司外部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船舶制造等大型设备制造行业不断走向海外,融资租赁正当风起云涌之时。
建设融资租赁全球服务体系
经过几十年发展,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质量上,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与国际工程机械巨头之间的差距都大大缩小,中国工程机械在世界工程机械版图中的分量也在逐渐增强。
虽然性价比较强的中国制造产品逐步获得海外市场客户的认可与青睐,金融服务的缺失却使他们遭遇销售阻力。
为了消除阻碍,紧跟国际大公司的步伐实现国际化运营。2008年10月,中联重科正式启动“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全球服务体系”建设,开始了“中国厂商金融全球化”、“中国制造+中国金融”携手走向海外的探索之路。
2008年12月,中联重科融资租赁(澳大利亚)有限公司成立;2009年5月,中联重科融资租赁(澳洲)有限公司成功操作融资租赁海外第一单,这也是中国工程机械厂商金融海外第一单。
至2010年4月,以“中联重科租赁(香港)有限公司”为全球总部,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分别在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美国等地设立子公司并启动运营,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全球服务体系粗具雏形。
中联重科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中实现海外融资租赁销售第一家公司,其旗下融资租赁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兼具外资融资租赁资质和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资质的公司。
谈到融资租赁的意义,中联重科副总裁兼融资租赁公司总经理万钧说:“模式的竞争,将改变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竞争能力是一种综合实力,融资租赁只是信用销售的一种模式。当然,根据国际经验,信用销售的比例将占到工程机械销售总量的80%以上。”
助推客户重新“洗牌”
根据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公司提供的资料,中联重科通过融资租赁实现的设备销售额:2007年,超过5亿元人民币;2008年,超过24亿元人民币;2009年,超过94亿元人民币。“2010年,这个数字将超过150亿元人民币”,万钧说:“2007年以来,中联重科的业绩增长率大大超过了市场预期,行业的平均增长是29%左右,但中联重科年增长超过50%。达到百万亿之后,还能有如此的增速,应该说融资租赁的贡献不可小视。”
当然,中联重科的一些客户也通过融资租赁实现了资本积累的几何级增长。据上海庞源公司柴昭一先生介绍,他们公司是2001年成立的,起始注册资金为500万元。公司自2007年开始,获得中联融资租赁公司授信计划支持。到2008年4月,庞源公司注册资金增加到820万元;到2010年2月,庞源公司注册资金增加到6830万元,在南京、广东、湖南、北京、南通、四川等地设立了多家子公司。河北的赵智业、山西的申普增等人,也依托中联重科的融资租赁,实现了业务与业绩的超速增长。
倒迫金融业创新
11月22日,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公司与中国银行等国内5家金融机构签订了4项创新型金融协议。
此前,万钧曾表示,希望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加快创新步伐,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这4项创新金融协议包括:与中国银行、中银保险的创新应收租金项目;与民生银行的基于公允价值回购设备的无追索应收租金转让协议;与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和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分别签署的联合租赁方案。其中应收租金项目和无追索应收租金转让协议为国内融资租赁首创的金融模式,联合租赁方案开创了与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合作的新模式。
据中国银行有关部门介绍,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与中银集团成员之一-中银保险有限公司联动创新,推出的工程机械融资租赁项下无追索融信达业务,是为中联重科量身设计的保函+保理产品组合,既可促使中联重科产品销售过程中资金快速回笼,又能兼顾公司优化财务报表的需求。
很显然,中联融资租赁业务的迅猛发展,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合作信心。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公司与这些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创新,将使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加速拓宽。虽然中国公司在国内外进行融资租赁服务,还面临一些政策性障碍。但金融业与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支持的态度,使万钧相信中国制造企业在面对全球市场时将变得更加自信与从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