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对于重型机械企业来说,正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生富所描述的:“这一年是我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的一年”。
但严峻的外部环境,并没有阻挡住我国重型机械企业前进的步伐。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太重集团、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型机械厂有限公司七家企业深化改革、加快转型、立足自主创新,在2010年完成了“十一五”所制定的目标,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为“十二五”开局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一重:年产值达120亿元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已累计完成商品产值120亿元,并创造了年钢水产量、锻造量等多项指标的历史新高的纪录,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生产任务目标,为公司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实现更大的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全年120亿元商品产值总目标,大力推进生产组织方式和营销思路的调整和创新,克服了设备能力不均衡、合同总量不足等困难,积极推进专业化生产组织模式,充分发挥技改设备的效能,不断强化生产计划刚性,加强项目管理力度,加大对用户急需备品备件、拖期及收尾项目的考核力度,努力缩短生产周期,加大产出量,适应市场形势变化,掀起了一轮轮的生产新高潮,不断攻克难关、突破瓶颈,确保了生产进度、产品质量和交货期。
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吴生富表示,2010年,是我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的一年。2010年2月9日,一重在严寒中迎来春天,公司实现了整体上市。由此,中国一重成功地迈进资本市场,增添了强劲的腾飞动力。2010年7月23日,在国资委任期绩效考核中,公司荣获“科技创新特别奖”和“管理进步特别奖”;2010年12月18日,一重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完全自主化的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创造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史上的又一个记录。
2011年,是公司实施“十二五”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公司计划完成150亿元商品产值、订货200亿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必须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全面创新、科学发展。”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要求公司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彻底摒弃小农意识、墨守陈规、小富即安的落后观念,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每个干部职工的重大责任和突出品格,以市场化、国际化的视野来推进一重的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认真践行“创新、求实、勤奋、和谐”的核心理念,用先进的文化引领思维和行动,促进公司各项改革顺利进行;必须按照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构建研发体系,整合人才资源,加快人才培养,形成强大的核心技术能力,用技术创新成果引领企业发展;必须加快信息化、自动化、专业化建设,加快内部市场化、“三项制度”,尤其是用工制度改革,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落实质量责任,信守承诺,确保产品质量和交货期。
“全面创新、科学发展”,要求公司大力推进生产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树立创新理念,紧紧围绕实现“四个并重转变”,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就是要通过并购重组,扩展业务领域,实现由产品经营为主向产品、资本经营并重转变;就是要引进国际高端营销人才,依靠优势产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实现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市场并重转变;就是要大力发展能源装备产业,实现由工业装备为主向能源装备、工业装备、环保装备、基础装备材料并重转变;就是要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提高成套设备制造和工程总承包能力,实现由制造向制造、服务并重转变,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中信重工:“新重工”投产 超额完成年计划
2010年是中信重工公司“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承启公司“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下,公司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和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内生增长促使增长方式转变,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模式转变,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技术创新成果更加显现,国际化进程快速推进,精细化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新重机”工程建成投产,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深入,全年主要生产经营指标超额完成年计划目标。
中信重工2010年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27.1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7.14%,同比增长20.65%;完成利润总额8.1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62.10%,同比增长59.06%;完成净利润6.5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63.00%,同比56.32%;完成工业总产值127.4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7.43%,同比增长20.99%;完成机器产品产量22.1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10.51%,同比增长10.51%;完成新增订货100.1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13%,累计已有订货235.52亿元,同比增长8.49%;完成技改投资额11.0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0.62%。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信重工工业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双双突破120亿元,机器产品产量迈上22万吨,利润总额达到8.1亿元,累计已有订货235.52亿元,员工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年主要生产经营指标超额完成计划目标。
2006~2010年的“十一五”,中信重工人激情走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五年。全体员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缔造出了蓬勃向上、生机无限的新重工。
中国二重:度过最为困难一年 加快推进国际化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董事长石柯用“新世纪以来集团公司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对过去的一年进行了定位。2010年,面对“双考”,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二重集团公司党政班子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坚持科学发展,奋力推进“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建设,着力调整产品结构,着力推进“四大转变”,着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着力改善职工生活质量,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新的成绩。
石柯回顾了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历程,高度评价了生产系统、技术质量系统、市场营销系统、设备采购系统、管理部室、党群系统和各子公司的工作。他说,这五年,既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企业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的五年,更是二重历史上发展最好的五年。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实施了正确而有力的治企方略,二重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地举办了庆祝集团公司50华诞等盛大活动。五年来,二重总资产翻了三番多,销售收入达到了历史最高,累计实现利润是建厂以来到“十五”末总和的12.82倍。产品结构实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党的建设卓有成效,职工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一路攀升,顺应了职工群众的新期待。
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发展的基本面依然没有改变,发展的态势依然向好,为“十二五”更大更快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受人尊敬的现代化大公司的条件更加成熟。
此外,石柯还分析了做好明年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二重2011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公司方针目标。
他指出,二重已经具备了提高国际化水平的条件,具备了大踏步迈向国际市场的实力,具备了实施大外贸战略的基础,要把实施大外贸战略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头等大事来抓。
他说,推进国际化,实施大外贸,就是集团公司市场要实现大转移,不仅要抓国内市场,更要抓国际市场,要两个市场一起抓,甚至要把精力更多放在国际市场,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推进大外贸,实现市场大转移的历史突破。
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孙德润指出,2011年集团公司从生产与营销和用户的关系,核电产品的生产组织,设备保障,交货进度,生产组织与考核激励,产品精加工交货,800MN和200MN模锻压机生产,新产品试制与传统产品的关系,精细管理、降本增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现场管理工作10个方面明确了完成集团公司2011年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措施。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企业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攻坚克难、继续前进的一年。”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宋甲晶表示。
面临产业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下降、成本压力增大的复杂形势,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全体员工众志成城,齐心合力,迎难而上,企业各项重点工作取得较好成果。尤其是通过风险管控,全年没有形成新的不良资产;创新降成本成果显著;10项战略性新产品研发的完成推动了新市场的拓展;工程总承包有了新的突破;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呈现出良好态势;企业改制上市取得重大进展。集团公司连续两次跨入中国企业500强之列,并首次进入世界机械500强行列。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夯实企业持续科学发展基础的关键一年。在新的发展平台上,企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异常复杂。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时而蔓延,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速度将不断加快,企业服务的市场领域景气度不容乐观,全体干部员工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宋甲晶强调,在新的一年里,公司要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度和更有效的方法,以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大力加快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竭力加大技术创新,引领市场的需求;加大管理创新,建成有效的企业内控体系;加大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企业整体改制早日上市。公司要下气力抓好“三全”降成本,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公司要全面实施科技强企、人才强企、国际化经营、工程成套总承包等战略,打造出以集团公司总部为“旗舰”,以各经营单位为各种专业大型舰只的“联合舰队式”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夯实坚实的基础。
太重:“十一五”任务超额完成
2010年,太重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13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2亿元;累计订货达255亿元,同比增长31%。在“十一五”收官之年,太重在生产经营、资本运作、产品开发、重点项目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开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太重集团重工、煤机等传统产业创历史最好成绩,55立方米挖掘机、1.5兆瓦风电机组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高速列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生产经营跃上新台阶。一年来,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精心组织、超常努力,大型挖掘机、大型压机、钢轮、车轴等产品出产创历史新高。太矿集团规范外协外购工作,专业化协作取得明显成效。山西煤机采取增加核心设备、扩大外协等多项措施,单月铺设台数屡创新高。榆液集团推进体制机制调整,按产品板块专业化运营,产能得到释放。机械企业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规模增长35%以上。
自主创新成果喜人。去年一年,产品开发102项,科技项目完成量、申报专利数、奖励额度均创历史新高,“干熄焦开发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太重集团公司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同时,企业资本运营取得显著成绩,集团发债、重工再融资、太矿旧区土地拍卖等总计近40亿元,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太重将加快推进“提高四种能力,实现四个转变”的战略措施,重点发展冶金、矿山、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海洋装备等六大领域,全面推进大型铸锻件国产化项目、临港重装研制基地、高速列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项目、煤机成套园区、高端液压件等五大基地建设,着力打造10个50亿级的产品专业化分、子公司,实现“十二五”末销售500亿元,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北方重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过去的一年里,北方重工全体员工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对装备制造业的滞后影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满怀发展激情,实施“三大战略”、“四个调整”,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为目标,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0年,北方重工大型成套和总包项目大幅度增加,品种范围从水泥生产线成套设备扩展到冶金、矿山、港口等大型装备,市场领域不断拓宽。同时,北方重工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快市场结构调整,着力开发重点目标市场和主流客户资源,海外订货量连续增长,出口交货值不断攀升。集团公司认真落实和实施科技发展计划,加大对重大新产品开发的组织力度,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核心专家作用,不断提升产品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效率。北方重工注重产品质量,狠抓质量管控体系建设,细化各项质量保证措施,营销、设计、采购、制造、服务等全过程严格遵循质量控制要求,着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集团。
2011年,北方重工继续坚持“重大装备、高端成套”发展方向,高起点地开发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新产品,向高端化、系统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扩大成套工程总包能力,完成北方重工从单机生产模式为主向以成套技术和成套装备供货为主的转变,实现规模效益增长方式质的飞跃。
在国内市场上,北方重工将针对国家对钢铁、水泥等产业的调整政策,利用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的良好契机,加快对新疆为首的西部地区市场的开发,向营销的深度和广度扩展;在国际市场上,北方重工要充分利用与国际知名公司的合作机会,积极开发欧美、中东以及澳洲市场,充分挖掘周边国家的订货潜力,拓宽经营范围,扩大市场份额。北方重工将进一步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把一般性服务转变为特色服务,塑造北方重工崭新的市场形象。
上重:认清形势再次创业
2010年是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在应对金融危机滞后效应考验中坚强奋进的一年,更是在克服发展“转型期”各种困难中迎难而上的一年。
截至2010年底,上重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初步完成。聚焦国家战略,发展以核电、火电为重点的大型铸锻件产业,是上重公司的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公司在规划、技术、生产等各个方面,围绕大型铸锻件的攻关开展了全面工作,确立了大型铸锻件作为上重的“生命工程”的地位,初步实现了从以机器产品为主到以大型铸锻件为主的转变。
随着热加工扩能改造的基本完成、大型铸锻件科研攻关的不断推进,企业大型铸锻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制造能级、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继165MN自由锻造油压机、450吨电渣重熔炉分别获得2008年、2009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金奖之后,2010年堆内构件大锻件又获得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金奖;以核电、电站转子、曲轴和大型支承辊为主的大型铸锻件攻关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管理方面,上重也有很大提升,正在向世界级工厂建设积极推进。
近年来,公司作为上海电气创建“8+1”世界级工厂的一员,对标日本制钢所,以质量管理为重点,扎实推进基础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以核电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审核通过为契机,通过“质量百日行动计划”、“千人质量培训计划”和“质量年”活动的开展,以“5S管理”为抓手,整治现场环境,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素养。启动了能源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着力构建质量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四位一体”的整合型管理体系。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完善。
同时,上重开始模式创新,长三角资源整合初见成效。
企业做强靠自身,做大要靠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公司制造能级的持续攀升、高位运行,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增长,其核心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商业模式的创新,长三角资源的利用整合逐渐发挥作用,以上重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链正初具雏形。从最初的简单业务合作关系到后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重正逐步实现从全部零部件制造向核心零部件制造的转变。尤其是组建了由上重公司控股的上海电气(无锡)锻压有限公司,不仅使上重形成了锻压设备的完整系列,增强锻件产品的品类整合,极大提高了锻压设备的技术效能,进一步提升了大型铸锻件产能;而且,这也是落实上海电气聚焦国家战略,实践装备制造业在长三角地区进行有机联系、谋求共同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一次国有、民营资本合作运作的有益尝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