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突破高端实现液气密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中国液气密工业协会秘书长杨补春在中机联三届三次会议液气密行业专项规划情况汇报
3月29日,中国液气密工业协会秘书长杨补春出席了中机联三届三次会员会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详细介绍了液气密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与会代表:
在此首先祝贺中机联三届三次会员大会的胜利召开,同时要感谢中机联领导对液气密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就液气密行业《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思路以及主要内容向各位领导和与会代表做一下汇报。
一、液气密行业“十一五”情况介绍
液气密行业包括了液压、液力、气动、橡塑密封、机械密封、填料静密封六个专业行业,相比机械工业的主机行业来讲是个小行业,就在基础件行业来讲也是个小行业。但液气密行业却是我国装备工业实现由大变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实施以来,液气密行业连续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近70%,为航空航天等军工装备配套率达95%以上,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配套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十一五”以来,我国液气密行业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主要表现在:
(1)为重大技术装备配套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家多项重点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以及各领域的系统集成技术应用方面打破国外垄断,有力的支撑了国产装备的发展。
(2)技术创新取得佳绩。在“十一五”期间,液气密行业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取得重点突破,一大批技术成果实现转换。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关键基础件。行业企业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零部件”的8个项目,目前项目已经全部验收完成。
在重大技术创新成果方面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46项;共评选出液气密行业优秀新产品321项,24个企业获得液气密行业2006-2009年技术创新先进单位称号。大量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表明近年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3)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中得到普及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试验(CAT)等在行业推广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设计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为行业“两化”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4)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在液气密行业中已获得“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省级名牌产品近百种,申报中国驰名商标10余家,品牌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液气密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5)产业聚集取得进展。
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为液气密基础产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在协会“市场原则,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力求实效”思想指导下,以产品为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目前,行业有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两个,行业认定的第一批“国家液压液力气动密封产业集群示范基地”三个。
(6)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提升,液气密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明显增加,早期故障率明显降低,为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配套率不断增加。
液压气动行业“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制修订标准42项,使一大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得以更新。同时新制定了一批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标准,使标准对产品的覆盖率大幅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品创新和技术发展。
2010年液气密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和主机行业快速增长的强劲拉动下,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7.30亿元,同比增长33.29%。中国液压产品市场销售总额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气动产品市场销售总额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然而,我国是液气密基础零部件的制造和需求大国,距离制造强国的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1、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突出反映在技术基础薄弱、研发能力不强,原创技术少,专利产品少,行业科研的投入少(全行业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R&D)只有1-2%)。
2、研发基础,公共研发试验平台缺失
液气密行业的特点决定其技术进步必须拥有完善的基础研发试验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这正是我国液气密行业与国外的最大差距。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使原有的专业院所企业化,行业缺少最基础的研发基地和公共试验手段以及信息服务平台。有能力投入研发的企业少之又少,造成了目前行业基础研发试验设备投入少,公共服务平台缺失的局面。
3、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
突出表现为部分高端产品不能满足主机市场需求,中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我国液气密行业产业集中度(CR10)目前仅有20%左右,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缺少研发和创新能力。由于产业集中度低,影响行业做强做大和整体水平提升,同时缺少行业航母和旗舰企业,缺乏市场协调控制能力和与国外顶级企业抗衡的能力。
4、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制约着液气密产品水平的提高
我国液气密行业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受制于基础材料、配套件和关键工艺的突破;先进的设计方法和关键工艺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和推广应用,如柔性加工、仿真技术、虚拟技术;高压液压元件的铸造和气动元件的压铸、清洗去毛刺工艺;密封件无模具加工及材料配方、纳米材料的应用、精密加工及后处理;特种原材料、热处理工艺和表面处理新技术和装备、寿命和可靠性试验检测等工艺和装备,造成了工序能力指数低,一致性差,产品加工尺寸离散度大,产品内在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5、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主机和配套各自为阵,使我国液气密行业自主创新和引进国产化产品推广应用遇到很大困难,这里既有行业自身的因素,也有主机厂和用户的原因。因此,在国产液气密产品的推广中形成了主机不愿用,液气密企业不愿投入研发的尴尬局面。
二、转型升级和高端智能制造是液气密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
针对液气密行业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国家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部署,我们在制定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把规划的重点和目标锁定在用五年时间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端智能制造的目标。
(一)凝聚行业智慧制定发展规划
液气密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是从去年初开始的,我们积极组织专业分会、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共同参与“液气密行业“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制定工作。有98个单位参与了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涉及30所大学、15个研究院所和53个企业。因此,液气密行业发展规划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形成的,是历年来液气密行业参与行业发展规划单位最多的一次。(本次会议发的规划由于篇幅所限只录入规划的综合部分)
(二)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规划的重点
1、下大气力抓好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明确提出“装备制造行业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充分体现了基础材料及基础制造工艺在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液气密行业“十二五”规划把包括高压液压铸件、液力、气动元件压铸工艺、泵用特种合金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热处理、清洗去毛刺、污染控制等在内的18种关键材料、15项关键基础工艺列入攻关重点。以保证产品性能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确保产品内在质量的提高。
2、优化产品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针对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可靠性、一致性差,产品寿命不能满足主机配套要求的突出问题,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规划中提出需尽快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59项关键产品,影响产品质量提升36项关键技术和25项共性技术。这些关键产品涉及装备制造业各领域。
3、发展高端智能液气密产品是规划的重点
当前,国际流体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高压、大流量、智能控制、长寿命。我国在这方面的基础研究起步较晚,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里。我国装备制造业每年要进口大量的核心零部件,2010年液气密产品进口总额38.10亿美元(2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05%。进口产品中液压件进口数额最大达28.58亿美元(18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7.50%。进口液压件总价值已超过我国液压行业年产值(2010年353.1亿人民币)的50%以上,在进口的液压件中70%用于工程机械。液气密产品进出口逆差29.04亿美元。
——液压高端智能产品突破的重点是以工程机械、大型压机为代表的高端智能液压产品
工程机械由于使用工况和条件限制,要求液压系统体积小,压力高,较为典型的是挖掘机。工作压力35MP,最高压力要达到42MP,同时要满足系统集成、电比例控制、流量共享、负荷传感、总线控制、等技术要求。去年国内挖掘机产销超过16万台,国产品牌近1/3。目前,我国大中型液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主要依靠进口,而且集中在国外一、两家企业手中(主要是日本川崎和德国力士乐),这些年来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基础件配套上可谓吃尽苦头。
就在今年3月1日,中国工业报,署名高杨的一篇文章道出了工程机械高端配套的无奈,同时让我们搞液压的感到压力很大。文章讲到:“虽然中国本土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主角,但涂装着不同颜色,标志着不同品牌的中国产品却由几乎相同的进口零部件组装而成”同时说到“如鲠在喉,恐怕再没有第二个词语能够如此恰当地形容基础核心零部件的薄弱带给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那种无语言表的痛楚”,“我国2010年制造的十几万台挖掘机近一半的零部件完全依赖进口,而液压件毫无悬念地占据榜首”。这是多年来重主机,轻配套的结果,又是我们急需破解的难题。在这方面我们首要解决的,一是高压柱塞泵、高压柱塞马达、高压多路阀、液压电子控制器等元件要过关,二是完成液压系统的集成,为主机提供成套解决方案。
另外就是以大型超大型金属压延成型设备(大型超大型高速锻压机、旋压机、冲压机等金属成形机床,特别是数控成型机床)为代表的大型油压设备,同时满足高压(31.5MP及以上)、大流量(500mL/r及以上)、长寿命(15000h)、系统集成、负荷传感等技术要求。
“十二五”期间,液压行业要尽快在以上两个行业的高端智能制造上进行突破,其他领域的高端液压零部件都基本能够满足需求。
——气动高端智能产品需突破的重点是“智能化阀岛”和“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制造技术。
目前世界上工业先进国家阀岛应用占方向阀的销量的40%,该项系统技术国内空白。
——密封行业高端智能产品需突破的是高端智能密封元件及装置
高端智能密封装置产品具有总线控制、系统优化、故障诊断、分散于集中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大型装备、核电用机械密封和填料静密封。
密封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就是要求能提供持续、可靠的密封,并能根据使用状况,调整密封能力、监测密封水平、监测密封寿命等,同时满足密封补偿技术、密封监测技术、密封智能控制技术。
在这方面浙江天生密封为行业做出了很好的典范。浙江天生密封公司总经理励行根,用8年的时间倾尽全力,投入巨资,埋头研究,掌握和攻克了核电密封的关键技术,使这一长期被国外垄断,一套售价5000多万元的核电主机密封装置,以2000万的价格一举中标拿下,现已成功为我国多家核电企业提供配套。从此结束了我国核电密封长期被国外垄断和漫天要价,还不允许我国核电产品向第三国出口的历史。
三、有效措施是落实规划的保证
1、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实现产业自主化工程
“十二五”期间液气密行业要以《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十大领域重点工程;和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十大产业重点项目为依托,实现液气密产品自主化工程。建立起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新战略联盟;以重点主机为依托,与重点主机企业联手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需联盟。这方面工作今年初就已启动,由工信部牵头,工程、液压协会组织协调,依托天工院,主机和配套企业参加,组成“工程机械高端液压元件和系统协同工作平台”,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尽管有很大困难,我们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取得重大突破。
2、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做强做大企业
针对行业特点,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2010年科技部发文认定液气密行业两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行业协会认定三个“国家产业集群示范基地”,眼下我们正在与产业相对集中的地方政府联系,积极培育新的示范基地,争取“十二五”期间新增新的示范基地3-5个家。实施企业间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培育“专、精、特”企业,解决“散、乱、小”问题。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兼并重组,鼓励有实力的主机企业与液气密行业企业联合重组或并购国外有基础的企业,打造行业的航母和旗舰企业,强壮产业的脊梁。
3、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基于行业现状,“十二五”期间行业协会要在集中社会各方资金,充分利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人才优势,在原有科研院所检测中心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研发、检测、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
要按照市场机制,组织共性技术、高端产品、关键工艺、专用装备和特种配套基础材料等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在液压铸件、清洗去毛刺、污染控制、热处理、表面处理、密封材料及微流体技术推广等方面要有明显进步,以解除制约自主创新能力的锁喉之痛。
我们高兴地看到(2010年中机联科【2010】235号文“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中,液气密行业又增加四家企业的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至此行业已有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0家)
在突破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方面,我们采取了集中行业优势,逐一突破的办法,去年在解决高压液压泵、阀最突出的液压铸件问题上,组织行业专家,就攻克液压铸件难题召开专题会议,分析问题,确定攻关目标,制定行业标准。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工作还需要相关行业协会大力支持。
4、引导培育高端产品同时要规避投资风险
液气密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投资大、见效慢的行业,不可能像一些主机行业迅速长大。我们知道国外的著名基础件企业大都经历百年发展才有今天的辉煌,不可能一蹴而就。2009年以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液气密行业的发展,大量社会资金投向液压行业,协会密切关注并及时引导企业将这些资金集中投入到资金密集的高端产品领域,从而避免重复投入和规避投资风险。我们相信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下,液气密行业将迎来继八十年代引进技术、九十年代集中技改之后的第三次行业大发展战略机遇期。
5、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行业企业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是行业企业发展和振兴的基础,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完成上述重点任务的关键。“十二五”协会制定了逐年培训计划,(今年的培训计划要分区开展)引导和鼓励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参加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选择有专业实力的院校,定点、定向、定时进行行业专业人才的继续培训,特别是现代微流体技术的学习,提高研发设计人员、工艺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成为行业科技带头人。今年的PTC展会我们应行业企业、院校的要求新增了专业人才交流服务内容,现在已开始做前期工作。
我们已经走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春天里,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相信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和中机联以及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志士仁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液气密行业一定能够肩负起振兴民族基础产业的重任,我们将不负众望,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高端智能制造的重大突破,圆满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各项目标,为我国机械基础件工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