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一,“疾慢如仇”并非凭空想象,而是由公司的行事作风亲身证明。这句极富个性的标语,同样表达出了三一青年对于快速成长的强烈渴望。
二十多年来,三一以民企特有的灵活机制,为员工创造了一个快速成长的环境。从最初的几人、几十人,到后来的几百人、几千人,再到如今的几万人,三一全球员工队伍不断壮大,许多当年初入公司的小兵,如今都已成长为担当重任的大将。
三一是一家非常重视自己培养经理人的公司。未来几年,三一畅通的晋升通道里,还会有更多的年轻人走向更高级岗位。显然,三一的年轻人有多大舞台毋需多言。但是,与之相伴的另一个问题,我们却无法回避。那就是,如果一家企业不断将年轻人推向前台,是否会因“揠苗助长”而将公司和人才一起置于风险高地?
这绝非一个多余的追问。负面案例并不鲜见:在中国,光环最闪耀的莫过于以批量生产“快公司”而著称的互联网行业,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国内不少互联网新锐公司就是因为急速扩张仓促提拔新人,最终导致管理失序而“蒙难”。在那里,新人们最终黯然退场。
在瞬息变化的世界面前,光有精神冲动却无知识沉淀的新鲜力量匆忙上阵,多数时候只会令公司与员工皆成输家——需要提醒的是,直视这一现象,并且透彻地理解这一规律,重要而且必要。那么,身为三一的中坚力量与后备军,该如何去正视这个话题,又该如何去看待三一的相关制度设计?
5月6日集团OA的一条消息应该会引起很多同仁的注意。这是一条关于三一集团研发体系“卓越工程师研修班”开课的通知,该课程全脱产集中式学习,课后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学分。这是一条让人兴奋的消息,因为“脱产学习”一般只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才能享受。但这又是一条相当普通的消息,因为在三一,类似的课程几乎天天有,月月有,年年有。受益于公司梯级培训体系的机制,从上到下,每个员工都会不定时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为其量身定制的学习课程,每个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学习诉求。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培训与学习内容本身免费,但学员往往须以考试或学分“偿还”。悉心观察不难发现,身为企业的三一,在很大程度上却创造了校园式的人才教育机制。这也是三一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其他企业重要的区别之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人陆游的这句诗,在三一人才成长环境中同样适用。公司所提供的学习课程目的很明确,实用性也很强,但自主意识往往才是第一驱动力。三一的工作岗位、项目实践向来是锤炼人才的大平台,强烈的成长渴望往往能使人成为“贪婪”的海绵。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只有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吸取营养,才能有效避免自己被“揠苗助长”。
事实上,在三一的公司文化中,“疾慢如仇”后面还有四个重要的字,那就是“追求卓越”。这并列的八个字告诉我们,三一所提倡的“快”,不是没有原则的快,也不是没有标准的快,更不是没有方法的快。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机制,三一才造就了外界所称赞的人才“阳澄湖效应”。
作为一家有梦想的企业,三一正朝着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奋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正努力从内部不断孵化世界一流的人才。如果说,“天将降大任”于有准备之人,那么,你就需时刻准备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