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美国把保持100多年的“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头衔拱手让给了中国。去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19.8%,超过了美国(19.4%)。截止到199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出仅占全球3%。美国低技术(low-tech)制造企业蜂拥到劳动力廉价的中国后,中国不断做大。
但近来情况逐渐发生改变。从去年开始,美国主要企业接连发布把海外工厂迁回美国的计划。建筑设备、玩具、家具等传统制造企业回归美国的现象尤为明显。
中国不是唯一选择制造业回归美国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美国制造企业正在把技术工厂迁回国内。另外,中国正在成长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温床。图为,美国密歇根州福特汽车工厂。照片=GettyImagesMultibits全球最大的建筑和工程机械生产商美国卡特彼勒(Caterpillar)公司宣布,将在德克萨斯州维多利亚建造60万平方英尺的油压挖掘机生产工厂。玩具巨头Wham-o将原先在中国生产的飞盘和呼啦圈50%的产量转移到美国。此外,NCRCorporation也决定把主打产品——自动取款机(ATM)工厂迁回乔治亚州哥伦布市。
第一季度美国制造业实现9.1%的高增长,创下了所有产业的最高增长率。但同期美国经济仅增长1.8%,制造业正在独力挽救美国经济。
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制造业。“美国制造业迎来复兴?”、“‘美国制造(MadeinUSA)’时代是否再次来临?”从结论上看,答案是肯定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内工资迅速上涨。
中国工资涨幅超过美国5倍,生产效率不到美国三分之一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分析称,目前美国制造业工人的时薪为22美元。而中国工人的时薪为2美元。单单从工资看,中国生产成本只有美国的9%。
但到2015年两国的工资差距将几乎拉近。中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每年增长17%,而美国工人工资仅增长3%。去年中国上海的工资水平接近美国密西西比的50%,到2015年将进一步接近至70%。换言之,中国和美国的工资差距缩小到30%左右。
以制造业为例,在生产成本中工资所占比重最高,达30%。也就是说,从工资水平看,中国产品的价格比美国产品只便宜10%左右。考虑到为语言沟通和运输花费的费用,“中国制造(MadeinChina)”的魅力进一步减弱。
如果再考虑生产效率,“美国制造”的地位更是无人能撼动。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但仍不到美国工人的三分之一。此外,人民币不断升值,因此中国和美国的工资差距将日益减小。
美国政府和工人的不断努力
进军中国的工厂回归美国,离不开美国政府和工人的努力。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各种制度,吸引企业把制造业工厂迁回美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州是密西西比州、南卡罗来纳州、阿拉巴马州等。这些地区作为针对美国市场的低成本生产基地,逐渐具备竞争力。
卡特彼勒公司在温斯顿塞勒姆市提出的1435万美元奖励政策的诱惑下,决定在该市东部建设工厂。日产汽车公司根据尖端技术汽车项目(AdvancedTechnologyVehiclesProgram),获得了联邦政府14亿美元的贷款。至此,日产筹集到在田纳西州建设新工厂所需费用(17亿美元)的大部分。
美国工人和工会为了使工作岗位回到美国国内,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接受灵活的就业、工作方式。福特汽车公司计划在美国创造2000个工作岗位的背后,是因为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签署了一小时14美元的新工人入门工资协议。
中国再也不是唯一选择
即使美国迎来制造业复兴,中国也不会丧失制造业大国的地位。首先,中国拥有超过13亿的人口,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顾客的商品,理应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其次,虽然越南、泰国、印尼的工资低于中国,但在供应链、道路等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和熟练劳动力方面还不是中国的对手。因此,劳动强度较高且小品种批量生产的纤维、服装、普及型电视等产品更适合在中国生产。
但面向美国市场的企业有必要重新审核总生产成本。现在在美国也能以可接受的工资条件建立工厂,而且还能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预计,尤其是家电产品、建筑设备等劳动密集度较低且多品种少量生产的产品,5年后在美国生产比在中国生产更有利。
韩国企业也要密切关注中国的工资涨幅和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将此当作构筑有效供应链(supplychain)的机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