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压路机行业发展走势预测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1-11-22 10:15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已经连续5年增长的压路机行业,该如何研判十二五期间市场的发展走势?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已经连续5年增长的压路机行业,该如何研判十二五期间市场的发展走势?

1、近几年压路机市场表现与下半年走势预测

图1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近几年行业月度销量见图1所示。

分析图1可以发现:

(1)总体概况:基于众人年初的乐观预测,加上市场上半年十分给力的表现(销量一季度同比增幅27.1%、半年同比仅少区区79台),全年向上年度看齐似乎不成问题。然而,作者年初担心的“隐忧”终于成为现实--大量产品积压在经销商处,并未实现钱货两讫,良好的报表数据掩盖的是一种集体“虚胖”症状;终于在5月份行业销量同比萎缩近千台。

(2)亮点月份:2006年、2007年的3、4月份突破1100台;2008年的3、4月份突破1400台,2009年除1、2月份外十个月突破1400台;2010年3、4、5月份突破3100台(其中4月份达到3653台),2011年3、4月份突破3500台(其中3月份达到3614台).

(3)正常年份:普遍规律为“低开高走、前高后低”--即:1、2月为春节前后,北方早已歇工,南方部分市场尚旺,还有部分客户提前为来年筹划,使得市场温而不火;3、4月份南方进入施工高峰期,北方部分地区也已开工并为施工旺季的来临准备,因而销量快速攀高,形成一年中的“尖峰”时刻;随后由于雨季到来,从5月份开始市场逐渐回落;随着大部地区雨季结束,市场“饥饿”逐步积累形成局部“真空”状态,并因在8、9月得到释放和填充而造就一轮“小高潮”的同时,形成10月份的一个相对“洼地”,但下半年月平均销量为最高月份销量的一半左右就属正常;12月为年终结算月,各种工程面临收尾或竣工,大家都在为一年的绩效努力“冲刺”,制造商降低年底存货也可以提升经营业绩,这些综合作用形成绝对不会“爽约”的十二月份“翘尾”现象,其实多少存在一点“突击”发货的嫌疑。

(4)特殊年份:2009年是极为特殊的一个年头,表现为十分明显的“前低后高”态势--冠、亚、季月份出现在9、8、12月。

(5)2010年并不很特殊:虽然总量攀高创历史纪录,但并不是年初很多人预测的那种“前高后平”态势,而是与往年无异的“前高后低”走向--只是一种“高海拔”下的“丘陵”,而且“峰”更高“谷”更深--如果说正常年份是较为平缓的“丘陵”的话,作者“坐过山车”的比喻似乎更能道出很多人的感觉。

(6)2011年也不会特殊:作者预计将延续上年度强劲增长势头,因此抓住上半年的大好机会,将是一年成功的关键--果不其然,前3个月同比增长27%,且3月份成为最高点,因此4月份同比、环比即均开始回调,5、6月更是大幅跌落。

(7)综观历年十二个月:恰似一场“马拉松”赛程:1、2月起步热身,3、4月奋力抢先,5、6、7、8月努力坚持,9、10月体能调整,11、12月冲刺撞线。

2、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1 主导厂家销量与阵营划分

近几年各主导厂家销量见表1所示。

分析表1可以发现:

(1)国产品牌竞争格局:2010年--呈现“泾渭分明”的四大阵营:徐工以7006台高居榜首,大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但27%的市场占有率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其实始终面临着过去的“辉煌”和强大“追兵”的无形压力;柳工、路通、山推、厦工、一拖、龙工六家以2000~3000台组成第二阵营,以55%的市场总份额形成“主力军团”并保持后续强大攻势;常林、三一、骏马、临工、科泰五家以400~800台组成第三阵营,尽管市场份额合计不超过12%,但三一一直以全液压大吨位单钢轮和双钢轮占有率高取胜,转化为机械式单钢轮的“当量”台数应在1500台左右,而临工和科泰当属“后起之秀”将备受瞩目;最尴尬的是以200台以下组成第四阵营的中联、山公、江麓、天工四家,市场份额不到2%,上不去、下不来,而上工、西筑、宇通、成工则早已“金盆洗手”了--这很正常,就像每天都有饭店开张、也有关门一样,各有取舍,取舍有道即可。那么,下面谁又将“淡出江湖”呢?

2011年上半年--整体格局并无大的变化,平均完成上年度的52.8%,也基本算是“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了,其中最高者常林69.2%,最低者骏马35.0%;但个体地位正在发生微妙分化--有的在慢慢掉队,有的在悄悄超越……

(2)外资品牌发展概况:2010年--市场总份额约占5%,除BOMAG较2009年以增幅27.7%低于行业的55.8%以外,其余增幅都在65%以上,平均增幅达80.5%,尤其是DYNAPAC增幅达122.3%,显得异常突出。

2011年上半年--更是群星闪耀,市场总份额也增至8.2%,平均完成上年度的90.4%,普遍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除CAT以外表现最差的HAMM也达72.2%,远高于国产品牌的52.8%,其中DYNAPAC以99.7%再出风头,且主要集中在性能与质量等要求更高、价值也更大的双钢轮产品上,对国产品牌而言相当地不容乐观。

(3)内外交锋:全系列产品--国产品牌以机械式和轮胎机占据压倒性优势,但2010年及以前国产品牌占有率达95%以上,而今年上半年只有91.8%,说明国产品牌的阵地正在失守;全液压单钢轮--近六年外资品牌比重分别为15.6%、14.3%、7.0%、5.1%、5.4%、7.0%,这是国产品牌战胜进口品牌最有力的成功案例,但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苗头,当引起关注;双钢轮--属于竞争焦点产品,近六年外资品牌比重分别为44.5%、35.4%、26.9%、28.9%、30.4%、44.6%,前降后升--“多年努力白费”或“一夜回到解放前”哪种形容都不为过,长此下去将惨不忍睹,国产品牌确实需要集体补钙。

(4)综合排名:2010年时前十名继续被国产品牌占据,并且与进口品牌的距离似乎越来越大,但今年上半年DYNAPAC从十一挤进前八,多少有些出乎意料。说明在行业实现共同进步的同时,有些厂家尽管也有增长,但由于增量有限,不进步、甚至进步不大就相当于退步。

2.2 行业集中度分析

分析近几年行业前八名主机厂家累计市场占有率,可以发现:

(1)行业集中度:与工程机械其它很多子行业集中度提升恰好相反,总体呈下降态势--从某些方面讲根本就是病态。这说明压路机行业竞争格局并没有最终稳定,还处于“马拉松”的中场阶段,这就为真正有实力的厂家“预留”了充分的赶超机会。当然,与装载机、挖掘机等行业相比压路机的集中度还是比较高的。

(2)微观变化:徐工作为领头羊的市场占有率在2009年出现反弹,前五至前八的集中度降幅也曾一度放缓甚至出现上升迹象--似有“大病初愈”迹象,但今年上半年全部出现大幅下挫--让人产生“回光返照”的联想,这绝对不是正常现象,何时步入正轨还是个未知数。

(3)经典比喻:火爆的市场--小企业滋生的温床、优势企业跳跃前进的陷阱,疲软的市场--小企业葬身的墓地、优势企业苦练内功的炼狱。

2.3 各产品系列销量与比重

近几年压路机行业各系列产品销量比重见表2.

分析表2、表3可以发现:

(1)机械式单钢轮压路机:一直占据50%左右比重,但始终没有跨越60%这道坎,一路走来--由2004年高峰点的58.0%连续四年下降至2008年低谷点的44.3%,之后又连续两年上升至2010年的新峰点59.9%,今又下挫近5个百分点,可谓一波三折。这种机型由于购置成本较低,投资回报率较高,因而尤其适合个体租赁,而大量的基础压实工程提供了巨大的刚性需求;但从技术发展和宏观资源利用率角度考虑,不应该成为发展方向,也不应该成为制造商及用户的长期追求目标。

(2)全液压单钢轮压路机:恰好与机械式涨跌相反,但由于两者用途相同,且部分市场重叠,故大有“同室操戈”之嫌,曾经20%的比重只是“昙花一现”就不足为怪了;然而随着新的道路施工技术规范的修制定和实施,该产品因施工效率高,必将迎得一线转机,并从此踏上“健康”发展之路应该不仅仅是一种希望。

(3)双钢轮和轮胎压路机:作为道路面层必备的压实设备,必须达到10?15%的比例,可喜的是看到了双钢轮向正常值回归的迹象,而轮胎机尚在摇摆、观望之中;

(4)轻型设备、光轮压路机:增量不增比,前者预示“春天”还需要等待,而后者则说明“昨日黄花”、“青春不再”了;

(5)其它设备:包括拖式振动压路机、冲击式压路机、垃圾压实机在内的特种压实设备,还处在“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边缘。

(6)竞争焦点产品:各系列中竞争焦点产品一步一步全面地向大吨位转移:曾经唱主角的小吨位产品(如上世纪80年代7吨双钢轮、10吨单钢轮、16吨轮胎机唱主角,90年代逐渐被10吨双钢轮、12吨与14吨单钢轮、20吨轮胎机替代……)逐渐式微,大吨位越来越吃香,听说有厂家已经研发出26吨的机械式单钢轮压路机--作为一种技术研究未尝不可,但靠其占领市场、创造效益则将事与愿违。由于缺乏施工工艺研究,对道路质量的追求更是远未达标,因此我们的筑路机械市场才如此火爆,而以铣刨机为代表的养护机械的高潮才比预期的来得早而迅猛,当然这些只是表象,其实与深埋在国人骨子里的“好大喜功”不无关系。

2.4 企业出口销量与比重

近几年行业各主机厂家出口销量与比重见表4所示。

分析表4,可以发现:

(1)企业出口数量绝对值已在走出低谷的过程中,说明国际市场已经开始缓慢复苏,这与世界经济的复苏形成对应。但今年上半年一轮接一轮的美债危机、欧债危机、非洲政局动荡等,将(2)出口比重连续两年大幅度下降,今年将是止跌的关键之年。主要原因为国内需求量的超量攀升--进一步成就和巩固我国压路机制造及使用大国地位,另一方面说明短期内过分依赖出口提升业绩是不现实的,这也是今年全年唱衰的原因之一。

(3)预计2011年的出口比重将恢复至15~20%,总量也有望再次突破4000台。

3、行业发展规律探寻

压路机是工程机械中一个十分传统、同时又是竞争十分充分的子行业,在我国几十年的发展应当是有规律可寻的。观察自“八五”以来压路机行业销量的走势,可以看出:

(1)年度销量:十一五结束之年是八五开局之年的11.15倍,相当于每一个五年计划递增82.8%。

(2)峰谷之年:逢3带9的年份为“高峰”年,五年规划收尾或开局之年为“低谷”年,五年内完成一个升降“循环”,并形成“波浪”状向上推进。

(3)反常十一五:五年一路奔跑只升不降,年均增长28.6%,的确不太正常。按预测或发展规律应该在2009年出现的峰值,被“人为”地推移到了2010年;相对应地,本应该在2010年出现的谷值,也被顺延到了2011年--这就是预测2011年为低点的不是理由的的理由。当然,也许这次“反常”会成为个案,而在十二五将完成理性“回归”。

(4)重大事件影响:2004年下半年国家对经济进行了超强力度的宏观调控,由于政策效果的滞后效应,使得2005年成为各个行业、尤其是机械行业的“严冬”;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美欧等市场急剧萎缩,出口严重受阻,好在国家经济被波及面及深度都不大,而且工程机械行业对外依存度本来就低,因而仍然保持了与GDP相近的8%的增长率;2009年国家及时出台了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基础建设领域内机械行业的超常规发展;2010年为国家公路养护大检查年以及四万亿政策的后续效应,直接促成了连续两年实现55%以上的高速增长,当然这种“奇迹”也只可能在中国发生;2011年仍然是一个多事之年,欧洲债务危机、非洲多国政治动荡等,使得扩大出口的曙光变得十分微弱,加上国内通胀压力下的银根收紧,行业发展在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下调整或收缩将成为必然。

4、关于行业整合与发展前瞻

中国工程机械是个比较大的行业,从业企业众多,2010年行业总销售收入超过4500亿元人民币,行业协会预计2015年将达9000亿以上。然而经营分散、竞争无序、效率与效益佳的企业不多等问题相当突出,这需要行业共同、尤其是优势企业来规范和维持,最近几年装载机行业的几次联合调价,就印证了一切。

高速发展是大趋势,但局部调整更是必然和常态,也是健康发展所必须的,这就是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压路机行业已连续增长了五年,尤其是2009年、2010年超过55%的“膨胀”,而行业集中度反而继续走低,一定程度上说明新一轮调整已在所难免。在这种看似一派“欣欣向荣”、实则“危机四伏”的景象下,如何保持优势,如何发展壮大,行业整合是必由之路。

4.1 工程机械行业整合刍议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兼并重组案例林林总总不下几十起,有“扯旗擂鼓”呐喊的,有“真刀真枪”实干的,影响或大或小不一而足。“撒大网”的有国机集团成立整合一拖、鼎盛天工、常林等资源与业务,山东重工集团成立联姻潍柴、山推、山东汽配,太重集团携太重、太煤、榆液在大型起重设备与大型矿用挖掘机及液压配套件领域发力等等;“重点捕鱼”的有一拖洛建(1988年、压路机)、厦工三重(1998年、压路机)、柳工江阴公路(2000年、压路机)、柳工扬机(2002年、砼搅拌运输车)、中联浦起(2003年、起重机)等,近几年又有徐工春兰汽车(重卡)、中联黄工(推土机)、山推楚天(混凝土输送泵)、柳工蚌起(起重机)、抚挖锦重(起重机)、山推抚起(起重机)、柳工上海鸿得力(混凝土输送泵)等等;“放水养鱼”的有福田雷沃以优势的农业机械与车辆为依托强势进入装载机、挖掘机、旋挖钻等领域,安徽熔安重工以江苏熔盛民企造船“老大”身份在2010年“染指”工程机械,包括三九宜工的“夭亡”及今年宜工的“复出”,以及怎么也“百度”不出的“美的工程机械”、“五粮液工程机械”……

然而,这些都是“清一色”的国产品牌之间跨子行业重组案例(还不包括发动机、液压件、桥箱等),即大集团兼并小企业,或效益好的企业援手效益差的企业,亦或优势企业横向联合,除越来越淡的地方政府因素外,大多为“拾遗补缺”以图进入新的领域、扩充新的地盘--似乎大家首先都是冲着“做全”、“做大”来的,还没来得及或不愿意寻思如何“做专”、“做强”各个子行业。

反观几起“跨国”并购--凯雷徐工(无疾而终或胎死腹中)、内蒙古北方特雷克斯(1988年、矿用卡车、外资比例37.2%,下同)、北起多田野(2003年、起重机、50%另起炉灶的京城重工杀了个回马枪)、卡特山工(2005年、装载机、100%)、特雷克斯长起(2006年、起重机、50%)、沃尔沃临工(2007年、装载机、70%)……这些才是同子业内的“优势互补”.但让人纳闷的是这种“联姻”只发生在国内与国际品牌之间,而且对国产品牌而言无一不是典型的陪嫁妆式“嫁女”,对外资品牌而言则是为适应中国市场展开的“本土化”策略。目前已经发生的唯一一例可以称为“娶洋媳妇”的中联CIFA(2008年、混凝土输送泵、100%),我们热切希望不要真的成为“唯一”的回忆。

当然,各大集团主业仍然是突出的,如徐工以汽车起重机、压路机“傲视群雄”,三一以混凝土机械、挖掘机“独领风骚”,中联以环卫机械“称王称霸”,装载机有柳工、龙工、厦工“联袂主演”,山推以推土机“独步天下”……这些都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始终必须坚守的“根据地”--“失守”就意味着“灭亡”.但不可否认的是,太长的“战线”必然分散“兵力”,遗憾的是还没有哪个企业愿意、或者学会了“放弃”--舍弃自己的“弱项”,集中优势兵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强项”和“次强项”.道理简单易讲,事情复杂难做,国人需要大胆“走出去”的同时,对国内竞争伙伴也需要迈过“心理”这道坎。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