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发展浪潮,给长沙城乡带来了深刻的改变。正是因为长沙工业大发展,数千家企业、60万产业工人落户星城,为房地产、商业零售、餐饮娱乐服务等行业带来了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
今年长沙工业总量将跃上7000亿元新台阶。五年内,长沙工业总量将超过1400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将超过5000亿元,占全市GDP五成以上,助推长沙经济进入全国省会城市五强。
工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城市之间展现竞争实力的最好平台。在中部崛起的号角声中,武汉、郑州、合肥等城市都在全速推进工业发展。目前武汉、合肥两地的“十二五”工业总产值目标,都指向——15000亿,郑州则是12000亿。
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沙工业靠什么杀出重围?在过去的日子里,长沙“三龙九虎”——十二个工业园区,以不到全市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2/3以上的工业产值、吸纳了全市2/3的工业到位外资。
而在“十二五”征程中,长沙“三龙九虎”又将重新出发,它们肩负着长沙工业发展的重担,根据长沙“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长沙园区工业经济将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90%。也就是说,全市14000亿的工业总量,将有12000多亿需要依靠“三龙九虎”来实现。
A“三龙九虎”开始整合产业新规划悄然成形
“三龙九虎”能否担此大任?从“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来看,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长沙工业园区的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对工业的支撑带动能力仍然有待加强,今年1至9月,“三龙九虎”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例不到七成,另外园区产业集聚度低,大型企业相对较少。
园区竞争比什么?比谁的骨干企业更多,除了世界500强企业,就是大中型企业。
骨干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长沙工业园区虽然培育了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等知名企业,但和同处中部的武汉相比,长沙规模以上大中型骨干企业集团仍然太少。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武汉规模以上大型企业总产值3509.67亿元,而长沙仅有1797.62亿元,只有武汉的一半份额;武汉规模以上中型企业总产值1621.54亿元(长沙757.66亿元),比长沙多863.88亿元。
在这些客观条件下,强化园区管理,推进园区产业整合,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显得十分急迫。在长沙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工业园区指导协调办公室”,并将之设在工业主管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这一战略举措,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园区的高度关注。
在市工信委、工业园区指导协调办公室积极工作之下,一系列支持鼓励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将陆续出台。而这只是长沙做大做强园区经济的一系列举措之一。与此同时,一个“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布局”的大格局已悄然成形。
“园区经济能否做强,规划布局极为重要。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调整,目前全市园区的产业布局已逐步走向有序,但是整体规划水平不高、产业集聚发展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市工信委党委书记、主任赵跃驷表示,下一步,市工信委将会同市规划局,对全市工业产业布局进行全面规划,重点对各园区准确定位,划分功能区、培植特色产业,并适度整合跨行政区的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点明显、功能互补、结构优化的产业格局。
B远景规划1000平方公里长沙打造大工业版图
重新规划布局之后的工业园区,又是怎样一番面貌呢?主管长沙工业的副市长何寄华介绍,至2015年,长沙将形成东部、西部、南部三个工业产业集聚区,远景工业规划将达到10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远景城区规划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有七分之一拿出来发展工业。
“‘十二五’末,长沙工业总量将超过14000亿元,这可不是小数字,没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工业产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东部产业集聚区,整合了长沙东部、北部地区的5个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整合带动隆平高科技园、浏阳现代制造园、浏阳生物医药园和金霞经济开发区,远景工业规划400平方公里,打造全国一流现代制造业基地,主要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材料和现代物流等产业。
西部产业集聚区,整合了长沙西部的4个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长沙高新区为龙头,整合带动望城经开区、宁乡经开区、金洲新区等园区,远景工业规划400平方公里,依托大河西先导区人才、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业、食品医药产业和材料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全国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南部产业集聚区,整合现有的湖南环保工业园、天心工业园和暮云工业园,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基地为引领的城南特色工业集聚区,远景工业规划20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及零部件、通用机械、电力装备和家用电器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三个产业集聚区,产业定位更加准确,布局更加合理。长沙大工业格局初定,新一轮的增长势必将降临。
深层思考
主战,还是转战
大工业版图的形成,让长沙很多工业园区都面临硬件和软件提质的问题。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与长沙大工业格局整合、对接?对于湖南环保工业园、天心工业园、隆平高科技园、金霞经济开发区等几家城区工业园来说,这一问题尤其迫切。
城区建设工业园区,一直是难题。缺土地,缺资金,拆迁安置难,在各种压力之下,各大城市工业园区对是否重点发展制造业一直存在争议,于是形成了“主战派”和“转战派”。
“主战派”认为,工业园区就是为了搞工业而生的,应把主攻方向放在发展工业方面。而“转战派”认为,城市园区发展工业没有优势,必须尽快转战第三产业。
湖南环保工业园党工委书记杜旭辉是一位“主战派”,在众多困难面前,他带领园区管理层大刀阔斧抓工业,培育壮大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环保等三大优势产业,先后吸引了比亚迪汽车等重大产业项目进驻园区。
主战,也为湖南环保工业园开创了新的局面,目前在长沙南部的三个工业园区当中,湖南环保园发展势头最好。至“十二五”末,园区将形成80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成为新兴大型汽车产业基地。
随着长沙大工业版图的成形,未来城市工业园区是“主战”,还是“转战”?
长沙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长沙将通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理念,打造长沙现代工业体系。今后五年,长沙在全面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将把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作为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全力推动。到2015年,四大生产性服务业产值总和达到2000亿元以上。
这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几家城区工业园来说,未来他们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主战发展先进制造业,转战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都是一条阳光大道。
在城区工业园稳步发展的同时,建于县(市)范围内的工业园区,则开始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发展配套,完善产业链条。因为完善的产业链和高效的园区管理水平,能为园区引来更多的投资者。
“工业园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循序渐进,切不可一哄而上。”市工信委主管园区发展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刘志辉认为,不论是“主战”,还是“转战”,对于工业园区的传统业态来说,升级转型十分重要,只有不断强化特色、聚集产业、突出创新、集约发展,长沙的园区经济才能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