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约为413万~447万台。中国工程机械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日趋完善,为中国工程机械维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巨大挑战。
工程机械维修市场产业升级渐行渐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生产经营模式和人才成为发展瓶颈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维修及再制造分会2011年和2007年对工程机械维修企业情况的调查对比显示,4年来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经营规模、企业实力还是技术投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维修行业的硬件、软件和高素质维修人才仍很匮乏,零配件供应渠道混乱、鱼目混珠,加上缺少行业规范和维修标准,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工程机械维修水平迅速提高。
大多数维修企业的生产模式既不是计划修理制的大、中、小修,也不是状态维修,而是最不科学的事后维修;用户送厂修理或要求救援的机械大多是已经不能运转的,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或接修以后,首先是查找故障、排除故障,当发现是某一个零件或部件损坏后,实施换件修理。这种故障排除加换件修理的模式不能预防故障,说不定哪一天其他部件又会发生故障,用于修理的时间和费用都大大增加。
工程机械维修企业一般没有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很多企业连基本的制度和员工合同都没有,更谈不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由此企业对员工失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才缺失也就成了必然。几乎所有的维修企业都感觉到维修技术人才匮乏,影响了业务的发展,许多项目由于没有人才而不敢去拓展,都在忙于互相挖人。维修人才匮乏不仅是数量上的不足,而且知识和技术水平也不能满足客观需要。
产业升级需多管齐下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机械维修产业和市场经过十余年的调整与变革,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目前,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工程机械维修市场,业内各相关主体纷纷进入,工程机械维修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维修企业应重新审视中国工程机械维修产业的发展,加快行业产业能力升级。
在此方面,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需要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但基础性的问题必须解决,即维修企业的企业化运作问题,企业的技术研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等体系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需要逐步推进。
维修企业现在遇到的诸多问题,如技术人员流失、业务半径过小、业务无法复制等,也与此有着重要的关系。也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彻底改变维修业务对技术人员经验的过度依赖,缩短技术人员培养的周期,缓解技术人员缺乏的困境,进而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