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1(第九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举行,年会主题为“巨变世界共识中国”。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阐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时表示,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提高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民营经济在市场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理由为自己30年来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从客观上讲,30年来中国还没有世界级品牌。”向文波说,因为中国制造业“还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过于依靠廉价劳动力成本,因此中国制造往往给人以中国“体”造而非中国“智”造的印象。
在他看来,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提高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民营经济在市场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中国现在有三类企业:一个是外资企业,一个是国有企业,一个是民营经济。从整体上来讲,我认为,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里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是非常强的。但遗憾的是,尽管政府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多的条件,尽管很多的经济学家也在呼吁要给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家也非常努力,但我觉得在中国这种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里,民营经济的定位还是很低,所得到的资源还不是很多。”
向文波认为,真正富有活力、有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得不到社会资源,或者得不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支持,是中国经济30年来没有大的世界级品牌、世界级企业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除了在宏观上呼吁政府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外,向文波还以三一重工现身说法,呼吁企业创新要舍得投入,微观上要正视对人的激励。
“从微观上来讲,企业要正视创新,正视对人的激励。当然政府也要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鼓励自主创新,国外经常指责我们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某种意义上,低成本获取一些别人的成果,并不利于中国‘智’造。”向文波说。(柏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