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仅仅把它看作一项技术,现在将其作为我们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谈起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许京伟一开始就向记者这样介绍道,“这可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飞跃?许京伟表示,“在某种意义上,专利的申报可以看作是市场的‘晴雨表’,知识产权工作的快速发展,能够为公司直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正是根本原因所在。”
在这方面,济南重工可以说有事实为证:公司的发明专利“球磨机主轴承安装方法及其主轴承底板”申请之日起,先后与国电双辽电厂、芜湖电厂、驻马店电厂等20余个厂家签订磨机采购合同,该型式的球磨机主轴承安装方法及其主轴承底板因安装方便、运行良好,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新增销售4800万元,利润900万元。发明专利“一种扇形齿轮同步液压夹送辊装置”,应用到江苏太仓新宝谊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寿光巨能特钢等9家钢管制造公司的生产线中。自2007年10月该发明专利实施起至2011年6月,新增销售额1700万元,新增利润320万元,节省材料价值520万元。
“这些专利既得到了用户的好评,又增加了公司的经济效益。”许京伟说,“此外,公司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要出口到海外,国外对于知识产权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层层重视的程度。我们要想出口出去,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通过PCT等途径向海外申请专利,所以要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这一方面。这也是我们将其视为公司战略的原因之一。”
技术和战略有何不同?他向记者表示,所谓技术,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宣传与推广方面,“以前我们在产品推销时,喜欢说它获得某某专利,以表明其技术含量高,质量好,这样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所谓战略,则是公司上下把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当作一种意识与思维,“始终充斥在工作业务的各个环节之中。”
对此,他举例到,以前是先研发出产品,然后再去想这项产品可能会涉及哪些专利。而现在,“从立项到研发再到新产品最后的出炉,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部分大家都会事先考虑会涉及哪些专利。”
不仅如此,这种“战略”还表现在公司整体层面。组织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为平台,积极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专利保护意识和创造力,先后组织了2次卓有成效的专利培训工作,特别是车间一线技术、生产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撰写能力和发明专利的受理量大大提高。许京伟说:“这些专利的受理又对促进公司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和公司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因为这样,虽然在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上历经了质的飞跃,但公司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却是一贯的。记者了解到,早在1996年3月,当时还名为“济南重机集团公司”,张学龄等员工设计的“新型球磨机快慢速传统装置”,就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9年公司申请专利40项,取得授权专利39项;2010年公司申请专利50,授权专利46项;2011年公司申请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获得授权56项。目前,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03项。
正因为成了一种战略,所以在采访中,谈起知识产权,大家都把它看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据办公室主任于海波介绍,今年济南重工在知识产权方面,将重点做好继续系统深入地研究知识产权战略,为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提供支持等6个方面的工作。
也正因为成了一种战略,除经济效益,也为公司带来了诸多荣誉。在济南重工,挂满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专利明星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山东著名商标”、“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系列奖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