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格外关注,事情原委是石家庄一王姓男子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台价值百万的挖掘机,然而在首付了10万元后,该男子就消失了。因为后续款项没有按时还上,销售公司多次联系机主都杳无音信,不仅如此,连那台装有定位系统的挖掘机也失踪了。无奈,销售公司只能借助警方的力量才最终找到了机主,还有那台已经被拆除了定位系统的挖掘机。
笔者对那个王姓男子是用何种高妙手法拆除了卫星定位系统并不感兴趣,真正让笔者感到忧虑的是,近几年来,类似这样的案件在工程机械领域屡屡发生,这究竟是谁之过?
王姓男子的做法当然是不道德的,也是触犯法律的。面对这些事实,我们只能说这是他个人的行为,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这则案例引发了笔者更深思索的是,王姓男子如何能轻易地进入工程机械行业?他原来就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吗?他有工程机械专业的背景吗?我想都不是,真正让他跨入这个行业的或许就是在于那“极低的首付——10万元”。
我们都知道工程机械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领域,且机械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以往,这是一个普通人不常能接触到的领域,然而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之前的“黄金十年”开始渐渐停下了高速扩张的步伐。由于工程项目开工量不足,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行业的不景气如今已经蔓延至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今年以来由于工程项目开工量不足,工程机械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市场运转的自然规律告诉我们,当市场空间停止扩张,行业原本巨大的产能又得不到有效地疏导,这样就会导致行业竞争空前加剧。于是各厂家都为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而不择手段。
这一年多以来,工程机械领域的各商家都轮番开展了疯狂的促销,首付款降到了两成、一成,甚至出现了众多盲随的“零首付”,至于购机赠品则是一升再升,如今购机送汽车、送住房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工程机械产品的价格降到了最低,等于把工程机械行业的准入门槛儿也放到了最低。原来起码需要在这个领域的基层摸爬滚打几年才敢小心谨慎购买设备入行,如今却是“零经验、零首付”就可以进来了。这样就出现了好多人在机械公司销售人员的鼓动下盲目入行,入了行才感受到今年市场状况的低迷,没有工程项目可接,自然就没有什么当初预期的“可观收入”,后期也就不能按时还上购机款项。落实不了客户的回款,生产企业的资金链就要吃紧,各项投入都会随之缩水,最终企业的竞争力也会下降。
这真是一个恶性的循环,试问这样的恶性竞争最终害了谁?是购机者吗?还是企业自身?笔者认为,在如今低迷市场状态下,购机者和企业都是受害者,然而最大受害者应该是工程机械整个行业。
从去年上演的疯狂减价,经过了一年多的市场验证,终于让行业的有识之士清醒过来,他们也认识到了一味地通过攀比降价来争取市场份额无异于“杀鸡取卵”,最后损害的是大家共同生存的土壤。中国古语有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适度地降价是促销的有力手段,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落在产品的品质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上。试想,中国工程机械虽然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业界最高端的产品依然出自世界工程企业的巨头之手,像卡特彼勒、利勃海尔、小松、神钢等知名企业。为什么有些要求比较苛刻的工程,它会直截了当地点名购买这些国际品牌企业的产品?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人家产品品质的可靠性。
当然在企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又不高的低潮期,必然会有一些企业“死去”、被淘汰。不过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够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修炼内功上的企业,它必然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更完善地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待到时机到来,它们将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其实早在2006年,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就已经倡议并组织主要工程机械企业共同制定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自律公约》。协会加大了对行业自律的关注程度,体现了协会为促进行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利益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如今看来,协会当年的倡议是相当有先见之明的。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先生也曾不止一次地在业内呼吁,“企业间的竞争应该把重心放到服务上,这样不但能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也能给用户带来好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一段过程的,当“零首付”刚出现的时候,我们或许无法看清它将对整个行业造成的影响,待到一年的时间检验之后,看到了它的弊端,我们就应该开始理性的思考什么才是企业发展的长治久安之策。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家应该携起双手,行动起来,共同回归理性!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依然大有可为!
本文章是慧聪工程机械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