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的钢材、70%的装备将采用国产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10月16日在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以下简称西三线)开工仪式上的表态,让国内装备企业看到了希望,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第三程”,国内装备企业有望全面参与项目建设。
长期以来,国内重大工程项目过于重视业绩门槛,这让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之路走得相当艰难。记者采访了解到,“练兵”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以下简称西二线)后,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哈尔滨电机厂交直流电机有限公司等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在关键技术设备攻关及国产化方面打下良好基础。这次或许机会真的来了。
诱人的“蛋糕”
目前,在西北能源大通道规划中,中国已经建成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两条管道,设计输气能力达到470亿立方米。由于自身和市场的因素影响,在西一线和西二线的工程建设中,国内装备企业参与有限。
总投资1250亿元的西三线工程,由于对阀门、仪器仪表和自动化等相关设备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对于国内装备企业而言,无疑是块香气诱人的“大蛋糕”。
中石油相关负责人介绍,西三线工程建设优先采用国产设备和材料,作为大功率压缩机、大口径阀门等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的依托工程,将带动我国钢铁、装备、机械、电子、冶金等相关行业发展。
该负责人介绍,西三线工程首次在新建长输天然气管道上大规模应用国产化电驱、燃驱压缩机组和大口径干线截断球阀。为打破长期以来国外公司对中国长输天然气管道关键设备的垄断,支持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统一组织下,中石油将在西三线建设中大规模推广应用国产20兆瓦级电驱、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和48英寸900磅级大口径干线截断球阀。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管道建设水平,西三线工程首次推广应用新技术。在西气东输三线开展600公里机械喷涂液体聚氨酯补口和400公里中频加热辅助热收缩带安装工业规模应用,50公里BK-1型机械化补口工作站试验。与传统手工烘烤热收缩套补口技术相比,新技术将有效保证补口防腐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填补我国管道建设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练兵”西二线
实际上,国内装备企业从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以下简称西一线)建设之初,就一直在等待机会,希望中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能用上国产装备。
这一期待在国家发改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积极协调下,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重大突破。
西二线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长输管道压缩机组是实现天然气长距离运输的“心脏”设备,长期以来,这些设备一直为国外先进企业所垄断,国内没有可供参考的理论数据。
上海电机厂从技术路线设计开始,每一个环节都是从零起步,与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和各研制单位紧密配合,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了各项科研课题、技术攻关、产品结构设计及试制,经厂内的型式试验,最终实现样机产品的成功制造。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为西二线长输管线研发的关键设备大型压缩机组也获得用户单位中石油的支持,在西二线建设中与美国GE公司一起,成为该工程增压站大型压缩机主要供货商。
记者从中石油了解到,西二线在设备国产化上比西一线有很大提高。在西一线推进部分钢管和辅助材料国产化基础上,西二线推进场站压缩机组和大型管线阀的国产化进程,使西二线工程的管线钢国产化率达到100%,关键阀门的国产率超过50%。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西二线工程建设中,大型关键设备国产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如长输管线多年没有得到解决的大型压缩机组,在西二线项目建设中采取“三步走”战略,中石油带动沈鼓集团分期推进大型压缩机组国产化,逐步增加了国产化比重。
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表示,西二线工程长输管线设备国产化的重点是场站设备,这是国产化的重要标志。其中最关键的设备是大型压缩机组和干线球阀两类设备,设备需求量大,这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大型压缩机、大型阀门生产企业提供重要的实践机会,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和优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西一线工程建设中,国内用户和制造企业合作,成功实现X70、X80钢板以及螺旋管和直缝管的国产化,有效抑制了国外钢材、钢管的价格;促成GE公司与沈鼓集团达成合作制造技术协议,为其定远压气站提供一台PCL803型备选压缩机,实现部分干线截断阀国产化;逐步实现防腐材料、计量调压成套设备全面国产化,通信设备完全在国内采购。
艰难的分享
为了给国产装备企业争取机会,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伊始,中机联就组织编制了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攻关可行性分析报告,并且和中石油一起进行了全过程管理。在大型管线输气压缩机组、大型锻焊结构球阀、自动控制系统等工艺场站设备、液化天然气站关键设备及吊管机等施工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中机联为提高设备国产化率做了大量工作。
中机联积极推进自贡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等国内企业与国际著名的GE-新比隆公司的技术合作,并联合进行商务报价。虽然主干线管线压缩机和1016mm球阀没有国内企业中标,但是由沈鼓设计制造的靖边——宁夏的支线管线压缩机已成功运行一年多,为西气东输干线扩容和陕京二线管线建设中的相关设备国产化打下基础。
虽然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有关领导多次协调重大设备国产化事宜,但西气东输工程装备国产化之路仍然很不平坦。
长期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多次指出,国内重大工程建设要尽量考虑采用国产设备,并对国产化率作了规定,然而国内不少重大工程在采购设备时普遍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有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国内装备制造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国内装备企业在西气东输最初的工程招标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以管线压缩机投标过程为例,国内企业由于对输气工艺了解不够,只能等用户、设计院明确参数后才能做设计方案;而国外投标的几大压缩机公司甚至可以为中国的用户讲课,告诉他们在4000公里的管线上应该放多少个加压站,应该如何定参数等。
中机联原总工程师隋永滨曾表示,不熟悉工艺、缺乏工程成套能力始终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薄弱环节。企业不熟悉工艺,没有工程成套能力,就永远掌握不了项目的主动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
“目前,国际装备市场已经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垄断竞争格局,国内装备制造业只有依靠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广阔的国内市场,才有可能真正地振兴装备制造业。如果我们自己不给自己机会,谁还给你机会?”一业内专家表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