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从而实现“集聚一批企业,形成一片城镇,繁荣一方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作为来自装备制造产业的一线代表,我感触很深。”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认真研读着政府工作报告,颇为感慨。
感触缘自实践。在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过程中,中联重科的浦沅从上海内迁到常德的灌溪,当地的老百姓变成了浦沅的员工,最后形成一个灌溪镇。2012年,中联重科在灌溪镇园区产值达120亿元,创造了全镇78.1%的工业总产值和67.4%的税收,带动了当地153家大大小小配套企业。灌溪镇居民3.5万人,90%的劳动力实现了当地就业,其中1.2万人成为产业工人,农业小镇成为“中国塔吊第一镇”。
詹纯新说,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让成熟并且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落户到城镇,带来了新观念,带来了人才,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技术,带来了市场,从而实现“集聚一批企业,形成一片城镇,繁荣一方经济”。
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
【背景】
依托城镇进行产业布局,既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也让当地城镇提质扩容、加速发展,体现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湖南是农业大省,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的安居乐业、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化、城镇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从而影响城镇化的持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走城镇化道路则将为城镇化建设打通一个新的渠道。
詹纯新介绍,中联重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中联重科近年来在产业布局上有意向城镇推进。他们在湖南的工业园区,分布在4个市、12个县市区,目前已成为长沙、益阳、常德等3个市工业的重要支撑,10个县市区的主要财政来源,并打造了一条长沙向西、长达267公里的工业走廊。
产业进入城镇,农民接受培训成为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收入稳定,生活成本低,安居乐业;而企业用地成本低,用工实现本地化,就地招工、就地培训,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了人员的流动性,提高了员工稳定性。
产业进入城镇,还使地方财政得到改善,城镇化建设自身具备了造血功能。像汉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比例近80%,工业总产值原来只有4亿元。2009年中联重科在汉寿建园,3年后规模工业产值达到86.2亿元,城镇化率从5年前的23%提高到40%,农业大县已进入全省工业经济前4强。
【建议】
出台企业落户城镇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
一是建议国家鼓励企业进入城镇,比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相关优惠政策,出台企业落户城镇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以增强成熟企业进入城镇的动力,自觉服务城镇化的大局。
二是建议国家及各级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结合区域经济布局、地域产业特色、城镇区位优势,对交通、能源、环保、城镇建设等进行统筹规划,并尽快出台、落实城镇化实施纲要,使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更具前瞻性。
【链接】
“中国塔吊第一镇”
3月6日,记者在常德市鼎城区灌溪工业园看到,岗中路的扫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这条灌溪镇的纵向公路完工后,整个镇子“三纵两横”道路骨架已展开,不仅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也将推动当地城镇化进程。现在,全镇3.5万人中,近9成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
2008年,“中联重科”塔吊生产项目进入鼎城区灌溪镇。常德市和鼎城区紧紧抓住这有利契机,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短短5年,“中联重科”带动当地大大小小配套企业153家。2011年,灌溪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40亿元,成功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灌溪镇成了“中国塔吊第一镇”。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为灌溪镇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格局也随之发生了裂变。据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鲁爱政介绍,自“中联重科”进入后,园区规模迅速扩张,产业工人逐步增多,促进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现在,园区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性企业达到了37家,比“十五”末期增加了18家。灌溪镇居民在园区就业的就有5000多人,比“十五”末期增加了3000多人。去年,镇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00多元,比2008年增长了一倍;全镇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72%、95.74%、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