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要力争通过5年左右发展,培育形成5个产值或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真正形成强大的产业支撑能力。”在官渡区产业发展媒体座谈会上,官渡区副区长李舸将此列为官渡区、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他表示,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的是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临空经济、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丰富的产业支撑。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逐步建立,昆明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显现,紧抓桥头堡机遇,依托长水国际机场优势,官渡迎来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浪潮。在此前提下,官渡结合市“8185”产业培育提升计划,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化“四化同步发展,实施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掀起产业兴区、产业强区、产业富区新高潮。
长水机场的转产运营,为官渡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空港经济区相关负责人提出,因为有了长水机场才有了现在的空港经济区,两者是相依相存的关系。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机场的周边必然会带来经济辐射,这就是“临空经济”。作为昆明首个临空经济区,其规划已经悄然成型。
李舸表示,临空产业作为官渡区最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工业产业,已经成为了今后的增长点。临空产业首先要进行产业定位,并依托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加快新型临空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制造、通用航空、临空加工业。做好鈺霖飞机制造、华彬飞机维修基地、香港威裕环球保税区等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和落地开工。
其中,官渡区将在云桥片区重点发展航空科技、航空相关产业、制造加工业等临空配套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高、轻、精、尖型临空工业示范区。同时,小哨片区则依托长水机场的区位优势,打造包括宾馆,餐饮、购物、商业中心、金融等临空服务业,及房地产、教育、医疗等临空居住业产业链。
三产打造旅游消费中心
2012年,官渡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4亿元,同比增长13.8%,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2:8.5:60.3,与2012年相比,第三产业占比提升0.7,“将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推力量,集中精力建设昆明市的‘金融商贸、旅游消费、物流配送、会议会展’中心”成为官渡区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去年,官渡区涌现出纳税上亿元楼宇3栋,现在昆明世贸中心、融城金阶、双城际商务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中,围绕南窑、巫家坝、螺蛳湾三大商圈打造现代新昆明商务核心区已见雏形。官渡区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提升高端购物、电子商务、外贸、中介、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水平,打造现代服务也聚集区雏形渐显。
同时,今年官渡区还迎来了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举办的契机,围绕官渡古镇和三个半岛开发,整合南部片区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创意、出版传媒、广告会展、康体养生、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新兴文化旅游产业,也将成为官渡区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昆明中铁“十二五”创收200亿
2012年,官渡区工业经济质量稳步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7户,产值超亿元企业54个,现代装备制造、包装印刷、生物医药、小商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在官渡区发展的重点产业中,装备制造业位列前排。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中铁)作为官渡区工业产业的中坚力量,2012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达30.5亿元,全年入库增值税税款2.21亿元,同比增长135%,增收1.27亿元,创1954年建厂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十二五”期间,昆明中铁的目标是,完成营业收入200亿元,比“十一五”翻一番;2015年年营业收入力争达50亿元以上,2017年年营业收入力争达100亿元以上。
昆明中铁主要产品大型铁路养护机械在国内仅有3家企业生产,产品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竞争力。目前,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已达80%,昆明中铁纪委书记莫斌坦言,在国内市场拓展空间已经不大,因此,昆明中铁将目光瞄准了国外市场,“此前,我们一直在做国铁标准轨配套设备,去年我们研发了宽轨系列产品供应国外市场。另外,作为今后拓展东南亚铁路市场的技术储备,米轨养路机械已经完成技术设计,在市场有需求时投入生产。”
“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莫斌表示,昆明中铁除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之外,还在产品创新上下了功夫。据莫斌粗略统计从09年到2012年四年间,昆明中铁共研制出厂12件新产品,其中11个是自主研发和联合开发,另外还有18项新产品投入研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