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工业走廊变新型城镇化阵地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3-05-09 08:20   来源:中金在线

如何理解和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机械行业领头羊——中联重科的实践,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如何理解和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机械行业领头羊——中联重科的实践,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中联重科在湖南的实践来看,将成熟度较高且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落户到城镇,推动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融合,是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一条重要路子。

本报记者近日赴湖南进行了实地采访,沿着中联重科开辟的“工业走廊”,看到了这种良性互动带来的成果。

产业布局 12县市形成工业走廊

从不自觉到自觉,短短几年,中联人以长沙为起点,在产业布局中,打造了一条“工业走廊”。

这幅产业布局图从长沙一路向西,横穿4个市、12个县市区,在长达267公里的沿线,每隔35公里就有一个园区。其中10个县市区的园区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5个是财税顶梁柱。去年,这条工业走廊为中联重科创造的经济价值,约占其总量的九成。

这条“工业走廊”给当地小城镇和中联重科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是中联重科最早进行产业布局的小城镇。据了解,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公司的前身是浦沅集团,该公司从上海内迁到湖南常德后,当地很多老百姓都成为了浦沅集团的员工,最后形成了一个灌溪镇。2003年年底,中联重科并购浦沅,灌溪工业迎来了第二次腾飞。2012年中联重科在灌溪镇园区产值达120亿元,创造了全镇78.1%的工业总产值和67.4%的税收,带动了当地153家大大小小的配套企业。灌溪镇居民3.5万人,90%的劳动力实现了当地就业,其中1.2万人成为产业工人,农业小镇成为“中国塔吊第一镇”。

“中联重科2009年入驻汉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1年5月投产,当年就完成产值30亿元。到2012年,整个汉寿高新技术园区工业产值达到了86.2亿元。”汉寿县常务副县长袁佑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联重科的入驻,对汉寿新型工业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12年,中联重科沅江分公司产值已占整个沅江工业产值的34%,超过了三分之一;税收占沅江的28%,对沅江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沅江市副市长肖亮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中联重科车桥公司在津市投资后,2010年产值就达23亿元,短短几年间,产值增长速度非常快。”津市经济开发区主任石勇向本报记者表示。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大企业,中联重科没有向着更大型城市发展,反而开始向一个个的县城下沉,这种逆势前进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詹纯新曾在多个场合说过的一句话,也许可以为此找到答案:“中联重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对于一个大型制造企业来说,向小城镇下沉远比向大城市上迁更具有战略眼光。

经常往返于世界各大都市的詹纯新发现,国外许多产业多集中在中小城镇。美国、德国的大企业大部分在小镇上,成为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撑点,为中小城镇提供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国际工程机械巨头CAT总部就是美国一个很小的州,人口只有10多万。

除了来自海外的启示外,詹纯新用中联重科在湖南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告诉记者,产业进入城镇,农民接受培训成为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收入稳定,生活成本低,安居乐业。与此同时,企业用地成本降低了,用工实现了本地化,就地招工、就地培训,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了人员的流动性,提高了员工的稳定性。

詹纯新说,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成熟并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落户到城镇,带来新观念、人才、资金、技术和市场,从而实现集聚一批企业,形成一片城镇,繁荣一方经济。“这也是中联重科‘工业走廊’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最大的体会。”

产业反哺

城镇化增强持续动力

实施包容的、可持续的城镇化战略,是中央提出的要求。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能否安居乐业,关系到城镇化是否可持续。

“有产业的反哺,城镇化就会更有动力,更能持续。政府有了财力,就可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为城镇居民提供均等的医疗、教育、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不断地改善民生。”这也被当地视为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建设的第一大推动作用。

“过去,灌溪没有工业,没有资金来源,我们就算想发展城镇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资金。但现在不一样了,工业发展了,税收增加了,政府就有能力做基础设施建设了。”常德市鼎城区副区长雷建国告诉本报记者,2011年—2012年鼎城区政府共投资4.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2公里的高标准园区道路,为园区建设3座桥梁,修成5000米焊管渠道等等。同时,鼎城区目前还拥有全区一流的教育、卫生、民政等民生事业。

“中联重科进入城镇,使地方财力得到改善,城镇发展的自身活力被激发了出来。”詹纯新告诉记者,以汉寿为例,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汉寿农业人口比例近80%,工业总产值原来只有4亿元。2009年中联重科在汉寿建园,3年后规模工业产值达到86.2亿元,城镇化率从5年前的23%提高到40%,农业大县已进入全省工业经济前4强。

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建设的第二个推动作用,是中联重科落户当地工业园后,不仅给本级财政带来丰厚回报,同时也提高了人口就业率,给周边老百姓带来了丰厚收入。

“从数据对比来看,我们深有体会,灌溪镇常住人口35000人,共7800户,其中每一户就有一个人在园区就业。”鼎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杨学平向记者表示,通过大企业带动,当地迅速成长起一批致富能手、产业能手。杨学平说,在鼎城,老百姓有两句口头禅,“中联是山,鼎城是水”。

汉寿县工业局局长廖全美也告诉记者,在中联重科入驻以前,汉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民与产业工人的比例是25.6∶1,基本上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2012年该比例变成了8.5∶1,产业工人人数明显增加。同时,由于项目用地逐渐增加,居民收入渠道也发生了变化,2012年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00元,其中就近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70%以上。最重要的是农民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过去,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但现在,当地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了‘失地农民劳动合作服务公司’,走向了合作经营模式,规模经营后农民的收入也比过去大有提高。”

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建设的另一个推动作用,就是对服务业的拉动。记者采访的多位地方政府负责人都这样表示:“成熟产业进入城镇,与当地服务业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杨学平告诉记者,自中联重科进入灌溪工业园后,园区规模迅速扩张,产业工人逐步增多,促进了当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回忆起2006年以前,杨学平说,当时的灌溪园区无论是餐饮还是娱乐,几乎一片空白,到2012年餐饮达到了50家,常德市大部分餐饮公司在灌溪都设有门店,因为这里有强大的消费力。物流方面,灌溪工业园每天进出的物流货车大约有五六十台,人多了就要消费、要住宿、要购物,需求拉动就比较大。据介绍,现在,灌溪全镇3.5万人中,近九成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

“产业入驻城镇,促进了当地工业发展,带动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有稳定消费能力的人的聚集和城镇环境的改善,为第三产业繁荣提供了条件;而城镇功能配套的完善,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詹纯新说。依托城镇进行产业布局,既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也让当地城镇提质扩容、加速发展,体现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激发内生需求

培育城镇自我“造血”功能

鼎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他们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像中联重科这样的工业企业进驻,到底给当地的城镇化带来了什么?

“我想,它提供了我们城镇化最基本的要素,那就是人,这太重要了。”鼎城区区长董岚这样说。

不错,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建设变成以房地产拉动的造城运动,一些城镇在快速扩容的同时,房价出现了暴涨,农民进城的成本过于高昂,经济活力大受影响,使得城镇的人口凝聚力大大下降,甚至形成“鬼城”。这种卖地造城为主的城镇化自然难以持续。

“一个地方的城镇化说到底,是要有一群人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消费。而这个消费群体不是从天而降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产业。”董岚表示,这几年整个灌溪镇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1万人,其中中联重科落户后增加了7000人。董岚说,“大家不要小看这7000人,据估算一个人一年的消费额平均1万块钱,7000人就增加了7000万的消费,而这只是基本消费,还不包括买房、买车。”

“中联重科的落地,为我们城镇化的建设集聚了人气。”鼎城区副区长雷建国说,因为除了中联重科企业用工直接增加城镇务工人员1.2万人之外,还带动了商业服务人员的增加,包括物流、餐饮人员目前至少有2000人。

中联重科董事长助理、建筑起重机械分公司党组书记腾明友告诉记者,作为全球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每天都有来中联重科参观考察的人员,每年达到10万—12万人。雷建国也表示,灌溪工业园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塔机生产基地,由工业带动旅游业,今年鼎城区政府正在以此打造工业旅游走廊。

“当前,中联重科入驻带来的就业机会、内生消费能力和税收,为城镇化提供了内生动力,培育了城镇的自我‘造血’功能。”腾明友向记者表示,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建设所需资金不可能长期依赖土地出让金和财政补贴,关键在于培育城镇自身的造血功能。腾明友说,有了像中联重科这样工业产业的反哺,城镇化就会更有活力,更有持续性。

记者在中联重科的工业走廊一路走来,深刻地感受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共生共荣,工业走廊正在变成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和试验场。

产城一体规划

企业和政府应超前设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联重科这种以产业布局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也遇到了诸多困惑。

詹纯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当前,一些政府在招商、企业服务等方面都做得相当好,但是缺乏整体、合理的城镇规划理念。

“之前我们在建厂时,由于自身和当地政府对于规划的认识不清,造成了厂房和居民区相邻,工厂很难发展。”詹纯新说,从根源上看是规划出了问题。

“从工业园往里看,我们的企业是现代化的规划设计,但出了工业园,周边地区都相对比较落后。”詹纯新说,给中联重科做配套的企业对市场机遇非常敏感,当中联重科在一个地区落户后,配套企业很快会在周围落户形成配套,然后商业和服务业也会跟随过来自动进行配套服务。

如果在企业集聚的过程中缺乏规划,就会造成城镇建设混乱,那么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就会涉及到再拆迁,这样成本高、时间跨度长,很难真正把城镇化做起来。所以,地方政府应该下大力气做好规划,并支持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产城一体化,在工业化过程中将城镇化的整体设施配套做好。同时,建议国家及各级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结合区域经济布局、地域产业特色、城镇区位优势,对交通、能源、环保、城镇建设等进行通盘的统筹规划。

除此之外,政府应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企业在战略布局上,向中小城市转移。詹纯新告诉记者,德国很多小城镇上的企业在全球都是技术领先的尖端企业。美国很多大公司,可能在其国内各大城市都有分公司,但公司的制造基地反而不在大城市里,而是在一些小城镇上。

“中国的大城市已经变得很拥挤,而一些中小城市还欠发达。”詹纯新说,人口增加对大城市来说是个负效应,但对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正效应。吸引企业和人员流向中小城镇,这既解决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同时还解决了当地企业的用工问题。“如果我们能做好这一点,未来中国的城镇化会非常科学合理。”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詹纯新提出,“建议国家鼓励企业进入城镇,出台企业落户城镇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以增强成熟企业进入城镇的动力。”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