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开会,一方面了解到国家对‘三基’的资金支持已由2亿元增加到了5亿元,一方面摸清了行业的发展近况,可重新调整投资计划。同时,也能发现一批潜在客户。”湖北新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感触颇多。
6月1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的全国机械工业“三基”(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工作推进会在大连瓦房店召开。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机联会长王瑞祥强调,今年是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攻坚年,“强基”战略成为全行业的中心工作。
《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于2011年底正式发布。规划提出了“三基”产业发展重点。会上,工信部装备司机械处处长王建宇表示,“‘三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已编成,但由于多种原因尚未发布,下一步要加快推动“三基”创新工程的发展,尽快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搭建创新平台实施重点突破
“三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虽然没有发布,但它已经成为当前机械工业“三基”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王建宇透露,方案的编制旨在全面提升“三基”产业发展素质,解决装备制造业基础薄弱的结构性矛盾。其具体目标是:一是产业技术水平全面提升,突破一批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基础材料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基础件的性能、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产品使用寿命提高30%~40%。基础制造过程控制水平和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小批量、高性能材料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要有所改观。
二是建成与主机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专业化、大批量的配套体系。重大装备所需基础件配套能力要提高到75%以上。基础制造工艺水平全面提升。高端大型、精密铸锻件和重大装备所需的基础材料基本要满足国内需求。“三基”产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配套的关键基础零部件基本立足于自主研发和制造。
三是现代化制造模式得到推广应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序、绿色制造工艺和装备得到普及应用。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原材料利用率和产品合格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明显下降。劳动生产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保持增长。
王建宇表示,由于“三基”产品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广、技术错综复杂,产业技术基础薄弱等,必须采取特定范围、有限目标、择优扶持、集中突破方针。下一步,在政策落实方面,将试行重点项目的运作模式。例如,组建以项目承担单位为主体、关联单位为合作对象、服务平台为技术支撑的创新联合体。行业协会以“三基”创新工程为主线,优选出重点项目,设立创新发展联合体,督促联合体单位做好创新工程的组织实施。
夯实产业基础摆脱进口依赖
“基础薄弱成为制约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最大短板。”王瑞祥指出。
在创新方面,目前,我国“三基”产业新产品贡献率平均为5.9%,仅为工业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所需的高端零部件等主要依赖进口,大型优质铸锻件和特种专用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核心、关键产品的开发满足不了要求。
“三基”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均在5%以下,而我国在50%以上。整体来讲,部分主机和成套设备存在“空壳化”隐患。例如,在通用零部件的紧固件领域,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列车用的高端高强度紧固件,精细化工和石化炼油用于高温高压的不锈钢紧固件,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在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方面,我国“三基”产品低端过剩、高端供给能力不足矛盾突出。许多国产基础件产品使用寿命,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在生产工艺和基础装备方面,热加工企业装备水平低尤为突出,全国仅有不到1%的企业具备与发达国家企业同等的设备条件。锻造加工大多以手工和传统设备为主,高精高效的冷挤压液压机、伺服压力机、高速冲床等,国内尚处于发展初期。模具加工在线测量和计算机辅助测量及企业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15年以上。
王瑞祥强调,加快解决“三基”产业低水平产能扩张与同质化倾向严重交织造成的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结构性矛盾,扭转技术研发模仿跟踪、高端核心关键产品难以突破造成的被动局面,成为“三基”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针对下一阶段机械工业强基的工作重点,王瑞祥指出,一方面,全行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牢固树立“主机与零部件并重”的发展理念,处理好稳增长与强基础之间的关系,在高端机械基础件方面,加快高速、精密、重载轴承等11类机械基础件的研发,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的重大突破,力争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基础制造工艺方面,重点发展6类先进、绿色制造工艺,降低能源、材料消耗、改善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推进先进、绿色加工工艺技术及装备的应用,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制造加工质量精度水平的提升,力争早日实现15项标志性基础制造工艺的突破。
在基础材料方面,发展重点是关键基础零部件所需的高品质结构材料和工艺材料。要积极探索产需合作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形成有效供应链。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主机用户参与研制,运用产学研体系的整体优势,在机械基础急需的特种材料方面,努力实现研发与产业化的突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