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新机制政策效果初现 宜加快推进改革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3-12-31 08:51   来源:千人计划

2013年最后一次成品油价格调整搁浅,国家发改委12月26日宣布此次汽柴油价格因调价金额不足50元而不作调整,至此2013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完成“7上8下”共计15次调整。

2013年最后一次成品油价格调整搁浅,国家发改委12月26日宣布此次汽柴油价格因调价金额不足50元而不作调整,至此2013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完成“7上8下”共计15次调整。

自2013年3月27日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我国成品油和国际原油价格的联动大大增强。在打击囤油投机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使市场需求更贴近实际终端需求,更有利于市场发现价格功能的发挥。新机制的政策目标初步实现,成品油产、销、用各环节反应积极。

3月27日以来我国历次汽柴油价格调整一览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机制的推出恰逢全球经济放缓,在产能过剩、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一些机制固有的问题被掩盖或弱化,更多显现的是其积极的一面。剖析新机制运行以来的情况可以发现,在国际油价走势出现拐点时,新机制“灵敏反映国际油价、减少投机行为”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而2013年以来尤其是前三季度成品油批零价差的持续扩大,也反映出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下,价格调整不能如实反映并调节国内市场供求关系。

我们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须进一步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在继续缩短调价周期,或以计价期末当天的国际油价为调价基准的同时,将代表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指标纳入后续改革的范畴,以实现成品油价格与国内市场的进一步贴近。

一、新机制政策目标初步实现市场反应积极

1、新机制政策目标初步实现

2013年3月27日,我国开始实行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同时调整了挂靠油种。

新机制实施以来,国内汽柴油价格共调整14次,其中6次上调,8次下调,6次因调幅不足50元/吨而纳入下一周期的累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基本实现了“短平快”,仅在7月19日至8月30日期间,因连续两个周期未做调整,而使运行周期拉长,但仍小于新机制实行前的平均调整周期。

调价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4%的幅度限制,极大地增强了国内成品油和国际原油价格的联动性,国内成品油市场出现了“小幅快调”的局面。一方面,这使投机贸易商套利风险加大,套利空间收窄,因此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投机行为;另一方面,新机制在打击囤油投机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使市场需求更贴近实际终端需求,使需求量比过去更易预测,有利于企业安排生产和经营,也更有利于发挥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此外,调价做到了“清清楚楚”,有效消除了以往一些媒体和舆论对调价的议论和诟病,为经济秩序的平稳运行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初步来看,我国成品油新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实现了“更加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遏制市场投机行为、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等政策目标。

2、成品油产销用各环节基本上对新机制反应积极

新机制运行以来,调价滞后的问题有所缓解,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的炼油板块业务在二季度逐渐实现扭亏。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石油炼油业务经营亏损人民币77.6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人民币155.39亿元;中石化炼油板块营业亏损2.9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191.49亿元。三季报显示两大油企炼油业务继续好转,中石油前三季度比上年同期减亏人民币246.98亿元;中石化同期炼油业务则实现扭亏,经营收益66.56亿元。

对地炼企业而言,实行新机制后,后期的销售价格更能及时反映成本价格的变动,也就意味着对其利润有着温和的保障。然而,新机制“短平快”的调节频率也同时打压了市场的投机情绪,使地炼市场购销气氛较为谨慎,企业通过开工率控制产量,以需定产,保持低库存运行。

2013年,油品市场的重大变化除新定价机制的实施外,当属油品升级加速以及新的消费税是否开征。国家税务总局9月下发关于消费税有关政治问题的公告,为政策的执行进一步扫清了障碍。消费税新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挤压地炼的利润空间,而利好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市场占有率。

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对市场批零环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们从易贸研究院、广东油气商会和东方油气网等市场调查、监测机构了解到,新机制给成品油批发业务带来的冲击最大,表现为业者保有库存大大缩减,操作周期缩短,大单操作明显减少,小单操作较多。油品市场相较以前冷清许多,更多中小业者处于按需定进状态。

东方油气网市场分析师程瑞峰举例说,新机制实施之前,某业者保有库存量在2000吨左右,保有时间在1个月以上;而目前,库存量仅700-1000吨,保有时间在15-20天。相关以油品经营为主业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也反映了上述情况。以广聚能源为例,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90%以上来自油品销售,公司表示,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变化,使成品油价格调整周期缩短,公司的批发业务受到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伴随着终端需求不足,成品油批发业务环节持续疲软。为应对目前较为低迷的市场,部分批发企业开始调整经营模式,批发市场低价倾销较为明显,甚至出现价格战现象。由于竞争加剧,批发业务利润下降,批零差价持续拉大,汽柴油批零价差于9月下旬分别达到1695元/吨和905元/吨的年内峰值。

巨大的批零价差,利于加油站经营者,也支撑着加油站的让利促销活动。三季度,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南部沿海一些发达城市,民营加油站主要以现金促销为多,大约占加油站总量的20%,优惠幅度在0.1-0.6元/升。而四季度以来汽柴油批发市场走势分化,随着国内部分地区持续出现柴油资源偏紧的情况,主营对柴油批发控销,民营油站促销均价缩减至不足0.1元/升。

二、持续推进成品油价改贴近国内外市场

1、宜继续推进国内成品油价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价改以来的市场运行表明,正常情况下,新机制基本能较灵敏反映国际油价,减少投机行为,但在国际油价走势出现拐点的时候,新机制的作用就大打折扣。

当国际油价走势处于向下拐点,而国内又面临上调油价的窗口时,其调整方向往往与即时国际油价走势相反。进入新一个周期,国际油价如果延续前期走势,则这一轮调价幅度往往较大。因此不少业者为了规避风险和投机而积极购货囤货,同时各地区也会出现连续推价涨价现象。在目前资源充裕的情况下,市场批发成交价与最高零售限价间存在较大缓冲空间,但市场供求格局一旦变化,以往屡屡冲击市场的“批零倒挂”和“油荒”无疑将重现。

据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分析,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新机制的数据基准是计价期内国际原油平均价,即国内油价每2周与国际油价10个交易日平均价接轨一次。改善的方法是继续缩短调价周期,或以计价期末当天的国际油价为调价基准,即每个周期末与国际油价即时价格接轨,或者在未来国内原油期货上市后以其当天结算价为基准。

2、国内供求状况应作为成品油调价另一重要参考项

我们看到,国内成品油批零价差持续拉大是由汽柴油零售价始终贴近发改委发布的最高零售限价,在涨跌中和后,仍存正向调幅,而批发价却受终端需求不振影响而一路走跌造成的。

产能过剩而需求疲软使国内成品油批发环节竞争加剧,利润迅速下降。在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下,此前由贸易商在批发环节形成的利润仅能转移至零售环节,广大消费者除了享受些微的优惠外,并未能真实地感受到成品油价格的下降,更不利于刺激终端需求、带动经济复苏。

二季度以来,批零价差持续拉大成为成品油市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而进入四季度,柴油市场走势出现逆转,批发价格水涨船高,批零价差迅速缩减。成品油批零价差的大幅波动,实际上反映出的是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下,国内市场供求和价格之间无法形成正向调节的扭曲的市场现状。

新机制推出恰逢全球经济放缓,产能过剩需求低迷,供不应求局面几乎看不到了。未来国内油品资源将日渐充裕,同时国内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油品消费增速将受限,其中汽油可能继续保持10%的增速,柴油长期来看则可能面临萎缩。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部分石化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好已放缓施工进度和延后投产日期。因此不排除未来市场出现“非典”后期需求超预期增长而供应无法满足的情况。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是市场正常现象,但“批零倒挂”和批零价差过大则是政府定价与市场决定价格之间的矛盾。

3月27日发改委发布新机制时表示,此次价格机制完善总体上属于在2008年公布的定价体制机制框架内的适当调整。新机制的定价基点仍是保障炼油利润的“原油成本法”,亟需将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纳入后续机制改革的考量范畴,以实现成品油价格向国内市场的进一步贴近。

我国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政府定价模式,而将陆续上市的原油和汽柴油期货属于市场定价。我们认为,未来机制中的定价公式应预留中国原油期货价格位置,并在期货品种上市后有计划地增加其权重,以体现对国内市场因素的考量。而在汽柴油期货上市前后,则需解决定价权下放的问题。

三、两大集团炼油成本压力减轻后宜注重环保投入

新机制运行以来,调价滞后的问题明显缓解,两大集团炼油板块业务逐渐实现扭亏。炼油业务成本的减压,有利于两大集团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革新技术、提高油品质量,以及对环保做出有益的贡献。

2013年8月,环保部对未能通过节能减排考核的两大集团进行“惩罚”,中石油、中石化炼化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将实行环评限批。最新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同时指出,能源消费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氮氧化物排放量等4个节能环保方面的约束性指标实现进度滞后。

业内专家指出,此前两大集团对国家赋税确有较多贡献,但对环保贡献较小,甚至影响了部分地方的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的健康生活。时至今日,仍有部分石化企业在环保问题上不过关,而地方政府由于多种原因,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致使石化企业和当地居民时有冲突发生,既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形象,也不利于炼化业务的有序开展。

对此我们建议,政府在要求国有油企完成利润的同时,应强制其加大环保投入,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环保体系,同时强化问责机制,对相关企业的失责行为应进行严肃查处;另外,可借鉴欧美经验,要求大型油企强化社会责任,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通畅的沟通渠道。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