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新一轮“稳增长”加码的信号,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增添动力。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在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协同并进中稳增长,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棚户区改造作为稳增长的“领头军”有望先行发力。会议指出,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改善民生的硬任务,也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据统计,2014年要实现470万户的棚户区改造,按每户50平方米推算(建安成本2000元/平方米),至少可以拉动4700亿元以上的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持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投资将继续发挥稳增长的关键作用。预计投资重点将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以及继续压减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表示。
然而,棚户区改造固然好,可是钱从哪里来?
所谓“牵牛要牵牛鼻子”,“解决资金保障问题是落实好棚改房建设的重中之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房地产研究员夏丹对笔者称,从重要性来看,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各类型产品之中,棚户区改造成为本届政府力推的重点工程。但从建设难度看,由于棚户区改造具有范围大、周期长和回报率低的特征,资金成本相对较高,推进难度相对较大,因此解决资金保障问题是落实好棚改房建设的重点。
对此,开发性金融为棚户区改造提供了一条坚实的“供血”渠道。会议强调,把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尤其要发挥好依托国家信用、服务国家战略、资金运用保本微利的开发性金融的“供血”作用,保证棚改任务的资金需求,并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开发性金融是以国家信用为支撑,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政策目标的融资手段。其优势主要是将政府组织优势和市场融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制度建设尚未健全和市场存在失灵的情况下,运用市场化手段吸引更多商业资金和社会资金进入,将大量长期资金输送到政策需要扶持的瓶颈领域。”夏丹介绍说。
由此可见,通过开发性金融的融资模式可在拓宽资金来源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可谓“一举多得”。
很显然,通过诸如加快棚户区改造等微调措施来“稳增长”的措施已相继发力。但不同的是,相比于以往通过启动大规模刺激措施来“保增长”,本轮的“稳增长”更侧重经济微调,以求通过改革来释放市场活力。
华泰证券报告认为,本轮“稳增长”的方式将是以“点”的方式,而不是以往惯用的“组合拳”方式出台,从而避免造成再度刺激的效果,房地产再融资的放开就是一个明显信号。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稳增长措施已悄然出台,但不再是粗放全面的政策刺激,而代之以促改革与调结构。重点在于定向加大财政支出投向铁路水利、保障房、清洁能源等供应薄弱的民生工程领域,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金融财税、国资国企等改革及出台扶持有就业"容纳器"之称的生产性服务业政策。”国都证券报告分析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