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的两副面孔:理想担当与动感活力融合交汇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4-12-17 08:47   来源:大河网

在徐工,你至少能感受到这个行业老大的两副“面孔”—— 一副是饱含理想情结和责任担当的凛然,这深深地体现在徐工对自己的要求——“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上;而另一副,则是涌动着青春活力和锐意变革的不羁。在

在徐工,你至少能感受到这个行业老大的两副“面孔”—— 一副是饱含理想情结和责任担当的凛然,这深深地体现在徐工对自己的要求——“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上;而另一副,则是涌动着青春活力和锐意变革的不羁。在这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夸父”身上,你看不到一丝老国企的那种僵化拘泥的沉重和层层等级的威严。庞大而鲜活的徐工似乎充分汲取了红色年代的革命激情与理想担当,却又在当今时代里应和着动感的旋律迈着动感的舞步。两个时代巧妙地在其身上融合交汇——理想担当与动感活力的交融成为这个企业持续提升和不断超越的无形动力。

歌曲《流星雨》的旋律响起来。四位表演者模仿着当年风靡大江南北的明星组合F4的造型渐次出场,立即引发了全场轰鸣般的笑声与掌声。接下来,他们又激情洋溢地演绎了年度“神曲”《小苹果》——动感的旋律和兴奋的热情迅速扩展至礼堂的每一个角落。而在此之前,他们刚刚满脸纯真地演绎了“红色旋律”《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改革旋律”《春天的故事》。在这个名叫《年代秀》的短短几分钟的节目中,四个年代浩然驰过。

留给人的回味悠长而鲜活。

这是在徐工集团第八届职工艺术节闭幕演出中。礼堂内人员密集,甚至连门口都挤满了人。舞台上的节目都是职工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一方面尽情彰显着职工自身的才艺技能和青春活力,另一方面也讲述着徐工的梦想和期冀、历史和未来、平凡的琐事和细致的温暖。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与掌声似乎恰好回应了演出开始前播放的宣传视频《艺术节是什么》的最后那句话——“艺术节就是让大家乐呵乐呵!”

王民也“乐呵”了,而且笑了不只一次。

看得出来,作为徐工集团的掌门人,他对这场既充分彰显职工个人精彩又讲述徐工集团魅力的演出非常满意。而在观察者看来,这场演出似乎从一个侧面表明,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与庞大的集体理想能够达到某种程度的统一和契合;成长于“信仰缺失”和“担当不足”的年代的80、90后们,能够集结在以“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为核心价值观的徐工集团的大旗下,并将那种崇高的理想情结和担当意识内化于自身。而这,对于这家立志“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骄傲、令世人尊重的世界级企业”的工程机械企业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炽烈的理想抱负

徐工集团正式成立于1989年,由徐州当地的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徐州装载机厂和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为核心级企业,外加一批相关基础零部件专业厂、配套厂为紧密型、半紧密型企业等组建成立。然而,徐工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43年山东省莒南葫芦沟的华兴铁工厂,历经战争的硝烟烽火、国家建设初期的艰苦奋斗以及改革开放的汹涌浪潮直至今天,历史不可谓不厚重。在沧桑和苦难的磨砺中,徐工铸就了其自身的辉煌——营业收入超过千亿、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前五——却也一脉相承地燃烧着其炽烈的理想火种和责任担当情怀。历史的血缘和国企的基因注定了这是一家不能只耽于市场和利润的企业,它作为“国之重器”代表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种水平和实力,它必须一肩担起“大国重器”的角色职责,向着“世界级”迈进,向着“珠峰顶”攀登。

此外,还有它的执掌者,王民。

在任何一个企业身上,都流淌着其掌舵者的鲜明个性,徐工也不例外。作为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代人,王民生于1954年。他成长于那个充满革命激情和理想色彩的年代。那个年代红旗与口号曾铺天盖地,“解放全世界”和“建设新中国”的信念曾四处扎根。这样一个时代能带给他浓厚的英雄主义情结和敢于担当的气魄,其实一点也不足怪。另外,他出身于徐工的基层,在这个企业中奋斗了几十年,徐工的情怀也早已内化为他自身情怀的一部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据说,他曾在影院观看《太行山上》、《喋血孤城》这两部电影,当装备落后的八路军部队向远强于自己的日寇奋力冲锋,虽损失惨重但仍豪气冲天的时候,王民禁不住多次热泪盈眶。

可以想象,这样一位领导者执掌下的徐工,其雄心壮志会有多蓬勃,而其理想抱负会有多炽烈。徐工将“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骄傲、令世人尊重的世界级企业”作为自己的愿景,将“满足超值需求,效力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宗旨,而“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与其说是徐工的核心价值观,毋宁说是徐工对自身的恒久要求和持续渴望。对于“珠峰登顶”的期待和要求,甚至使王民的心中始终弥漫着一种“不安全感”——“只有当人们认为徐工产品和卡特彼勒、小松没有差别的时候,徐工才能称得上安全。”他曾如是说。

在理解了徐工和王民的情怀后,再来看王民用以集结队伍的旗帜,似乎显得理所当然。在他的执掌下,徐工已经走过15个年头。在这15年间,徐工的旗帜下聚拢了好几代人。徐工用以感召、集结、凝聚这一代代人的大旗,始终是那看上去磅礴无比的九个大字——“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80甚至90后涌入徐工。继续挥动着那面饱蘸着理想抱负的大旗来带领大家前进的王民,会以怎样的方式将“理想”、“责任”内化于员工的内心?

变与不变

“随着更多年轻人进入徐工,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一大重要核心和实践难题。”在这场演出之前的徐工体验馆的开馆仪式上,王民如是说。但他也深深明白,“一个企业要想做到世界级,是要靠文化来影响一批批,一代代,甚至数代人的。”

代际更迭的频率越来越快,而代际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新生代”的源源涌入固然给徐工这个有着70余年历史的厚重国企带来了持续不断的鲜活气息,但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也使得徐工自身那份炽烈的情怀和抱负的传承变得紧迫——这些“新生代”们成长于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年代,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和公共平台使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和更彻底的娱乐精神,同时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基因。尤其是,对于宏大的国家理想和集体责任担当,他们有时似乎显得不那么主动。

而发生在另外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中的一个例子,似乎也反应着某种变化——新入职的一名年轻员工在一次培训上对公司的老总提出了两个“要求”:一个是“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一个是“要有地方和时间可以玩”。

这种变化,似乎是断裂式的。

而徐工明白,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关注他们。

“我们始终关注着青年人在关注些什么”,徐工集团的党委副书记李格说道,“现在的代沟更短了,不像以前,现在三年甚至两年都有可能有代沟,这方面我们一直都很注意。”为此,徐工每年都要搞问卷调查,看看年轻人的思想有什么变化、有怎样的诉求,了解他们对企业的目标、战略规划、企业愿景、企业文化理念等等是怎样去认知的。徐工的调查问卷涉及青年人的方方面面,包括个人兴趣、理想志向、人生愿景以及热点新闻、时事政治、历史文化……等等,而在充分理解了他们的基础上,徐工也会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并做出可行的改变。

在徐工,王民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有至少十个基层朋友,以随时了解他们的想法,真正进入到他们的生活。王民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来跟他的基层朋友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出一些改进。这种主动沟通和了解使得彼此之间产生了温暖的信任——不久前,一个年轻的管培生向李格倾诉了其在工作中的不顺,并从她那里得到了鼓励与安慰;而另外一位青年员工,甚至向李格请教了追女朋友的方法。“以前群体性的交流可能能出效果,现在这种一对一的交流可能年轻人更能接受一些……他愿意跟你交流,这是很好的。”李格高兴地说。

在徐州这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徐工这家企业的“档次”绝对称得上“高大上”——不管是从企业的规模水平和经济效益还是从职工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来看,都是如此。徐工对于年轻人的关注并不是“虚”的,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对其生活的保障上。在徐工,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情是——“不买公务机而建人才家园”。早年,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黄金时代里,徐工的经济效益迅猛增长,为了促进业绩的进一步提升,徐工曾打算购买一架公务机以方便企业的商务活动,政府也表示了同意,但最终王民还是没有付诸行动,而是将这笔钱用在了建“人才家园”上。“人才家园”一共12栋楼,4栋是18层,8栋是11层,一共有1280套住宅,能够住3500名新入职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研究生。其中各式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可以直接“拎包入住”,个人每月只需交百十元。在这里,组建了家庭的职工甚至有了下一代。

而对于食堂,王民则要求徐工的干部们即使因减肥等个人原因不想去吃饭,也要去食堂里走一走,看看大家吃的什么、吃的怎么样,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和提高。徐工没有“小灶”,包括王民在内的所有管理者和普通职工都在徐工食堂就餐,一样需要排队,一样需要刷卡,虽然也才几块钱。而走出食堂不远,就是徐工的体育馆,其中有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游泳馆……职工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在走廊的休息区内,摆放着桌椅和书架,架子上的书满满当当。

事实上,80、90后们身上宏大的国家理想和责任担当的某种缺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些“庞大”的内容难以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对接,尤其是当他们在日益剧烈的社会竞争中疲于应付生存与生活问题之际,其更显得缥缈虚幻。而徐工不仅给予他们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关怀,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他们现实生活和物质上的保障。此外,徐工也注意到这批“新生代”员工身上同时有着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并给予他们平台和机会,充分激发他们的这种意识,用王民的话说,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点燃他们思想的明灯”。

徐工的领导者们发现,年轻职工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有自己的一种主张,比如当给他们指定某项任务时,他们会主动提出一套自己完成这项任务的路径和想法;而在团队工作中,他们也渴望被认可和被激励。因此,徐工领导者的沟通和管理方式越来越“双向式”,并开始实践让青年人学会自我管理。在徐工,青年职工们自己组建起了一个“橙蓝之家”俱乐部,由他们自己选举俱乐部的领导成员,处理青年员工们自己的一些事务,比如,新入职的大学生怎么快速融入徐工团队,相关活动现在就由“橙蓝之家”俱乐部组织实行。如今,这个俱乐部已经换了两届了。

此外,徐工还注重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将宏大的责任担当理念充分地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挂钩。“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谈话、敲打,包括手把手地指导。这点,年轻人非常感恩。我觉得他们自身有一个悟性,而在潜质的培养和人才的挖掘上,我们还有些工作要做。”李格不无期冀地说道。

在徐工,由青年人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追梦记》每年都要上演,由上一届入职的青年员工演给新入职者。在对徐工历史和文化的主动讲述中,新生代们不仅增强和弥补了身上缺失的历史感,还把这种切身体验传递了下去。而在第八届职工艺术节的闭幕演出中,《在路上》这个节目同样给人留下了震撼。这个节目截取了徐工历史的四个片段(建国初期研制全国首台汽车起重机、唐山大地震时派遣救援队、整治企业贪污腐败等不良之风、徐工体验馆开馆),展现了两名徐工女职工在这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新时期的代际更迭。两位年轻的女演员演得非常投入——她们完全走进了角色的内心深处,迸发出的情感炽烈而真挚,让观众无不动容。而令人心生疑问的是,她们明明没有经历过徐工的那些历史和时代,怎么就能有如此深刻的历史体会和人物感受?——况且,这个节目从筹划到上演也才用了一周时间而已。对此,唯一的解释似乎只能是,徐工自身的历史情怀和积淀已经融于她们自身,已经内化为其自身的一部分。

永恒的情怀

走进徐工体验厅,看着墙上一幅幅记录徐工发展历程的照片、橱窗里一件件带有徐工历史痕迹的实物,你很难不产生一种厚重感和沧桑感——这个企业所走过的路程,是那么漫长;而面对讲述徐工今日辉煌成就的影像,也很难不产生一种庞大的集体自豪感。由此,你会对这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夸父”产生更多的期待与想象。

“为了让一批年轻人深切感知,深度认同并能持久地传播、践行徐工文化,集团决定启动徐工体验厅项目,全面展示徐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对徐工体验厅的功能定位是,要达到记忆徐工、体验徐工、品味徐工、热爱徐工的目的。体验厅开馆后,我们迎接的第一批参观者,就是近五年入职的青年员工,要让他们在这片文化沃土中接受再教育、再熏陶;通过参观学习,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徐工的苦难与辉煌,创新与发展,深刻地感知面向未来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徐工体验厅的开馆仪式上,王民如是说。

筹建近一年时间的徐工体验厅共有三层,划分为“历史展区、人文展区、国际化展区、产品技术展区、未来展区”等十大展示区域,借助图、文、物、声、光、电、影等综合手段,构建徐工的历史、展示今日的辉煌、描绘未来的设想。

毫无疑问的是,在80、90后身上,历史的存在感某种程度上是“缺席”的;而对于当下现实生活的过分关注,也使得有关理想信仰和责任担当的崇高内涵变得难以激活。“新生代”们需要找寻到一个历史的节点和起源,从那里出发,感受他们不曾“有幸”历经的时代,并在对“当下”的重新审视中确认另一个自我,发掘出一种对未来的担当勇气。所以,徐工开始强调自身的“苦难”和“不容易”——毕竟,没有悲壮色彩的理想主义,难以真正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王民和徐工的领导者们在不知疲倦地高擎着徐工那面饱富理想情怀的大旗——他们知道应该率先垂范。这些领导者一周要上六天半的班,出国回来从来不需要“倒时差”的休息时间。率性的王民从来没有秘书,遇上出差,一个人拎包就走。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和地位,也没有特权和享受。他们必须要融入到最基层,跟普通职工一起夹在人潮中去食堂排队就餐,去体育馆健身打球。这在增进彼此间理解的同时,也似乎传递着这样一种信号:“我其实跟你们一样;而你们,也跟我一样。”

对于掌舵者王民和其他领导者而言,共和国的早期历史与其个人的生活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那样一个历经苦难却又充满理想激情的时代已楔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可以感知和触碰的实体,而不仅仅是一种叙述或者一段宣传话语。正是这种历史与生活的同一性使得王民这一代徐工的领导者们具有一种厚度和韧性。他们用以感召和凝聚徐工队伍的旗帜,一直是庞大的集体理想和炽烈的担当情怀,因为这些对于他们自身而言,的确是一种强劲的力量。

而对于80、90后们而言,由于不曾历经那个时代,所以他们身上散发的更多是充满活力的不羁。而徐工,并没有压抑这种活力。它一方面在用炽烈的情怀与抱负去感召这些“新生代”、弥补他们身上的历史空白,另一方面,也在包容和吸纳着他们身上的青春与活力,从而保持其作为“时代的企业”所必需的生机。因此,在徐工,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行业老大的两副“面孔”——一副是饱含理想情结和责任担当的凛然;而另一副,则是涌动着青春活力和锐意变革的不羁。这里没有一丝老国企的那种僵化拘泥的沉重和层层等级的威严,庞大而鲜活的徐工似乎充分汲取了红色年代的革命激情与理想担当,却又在当今时代里应和着动感的旋律迈着动感的舞步。两个时代巧妙地在其身上融合交汇——理想担当与动感活力的交融成为这个企业持续提升和不断超越的无形动力。

两幅“面孔”交融的背后,体现的是整个徐工所形成的文化生态整体所具备的极强的包容吸纳能力。那个充满着理想担当和英雄主义情结的时代所“交付”给王民的东西,似乎不多也不少——理想情结和担当意识固然根植于他的心底,却也没有让他时刻偏执,一板一眼。他似乎懂得如何赋予当今这个时代理想抱负,也懂得如何为他那个时代加码青春活力。毕竟,塑造是相互的。浑重的主旋律之下,也应有激昂的副旋律与之相和。

而事实上,在徐工,年轻的“新生代”们已经将那种崇高的理想情结和担当意识内化于自身,并产生了极其强大的力量——在各项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突破上、在勇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的“工业大奖”上、在开拓海外市场和赢得海外大单上、在比肩国际巨头和树立品牌影响力上……“新生代”们都在“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自我鞭策和勇敢担当中贡献着自己强大的力量。

此外,徐工还是一家国际化的企业。徐工并购了荷兰AMCA、德国的FT和施维英,在欧洲成立了研发中心,在德国、波兰和伊朗拥有主机制造基地,而巴西和印度基地也已在使用和建设中。未来的徐工,国际化程度与全球化水平必将越来越高。这决定着它在企业文化上必须有更强的包容吸纳融合能力。为此,徐工集团制定了全球行为准则,将“责任担当、诚信共赢、否定自我、尊重关爱、创新奋斗”作为全球徐工人必须于心底坚守的准则和信念,继续书写着其身上那份久远而炽烈的理想情怀和伟大的产业抱负。

随着更多的“新生代”和国际化人才的涌入,未来的徐工,或许会有更多副“面孔”。但其中,那份敢于担当的勇气和浓厚的理想情结,一定会是其所共有的、永恒的情怀。

毕竟,只有这样一种情怀,才适合徐工。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