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调研智能制造发展情况,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一行来到三一长沙产业园视察。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向苗圩详细介绍了三一在智能制造及“两化融合”上的发展,对于三一取得的成果,苗圩表示肯定。
工信部部长苗圩(前排右二)视察三一 肯定信息化成果
行业首提“智能机器”智能平台 打造三一大数据
作为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三一近年来在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上进行了自己独特的探索。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三一是首家提出“智能机器”理念的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三一研制出了应用于工程机械装备中的传感、控制、显示、驱动全系列的核心部件,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特别是SYMC控制器,作为行业内第一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器,在三一的各类产品中得以广泛应用。
同时,为了实现与被控对象的深度融合,三一研制了适用于工程机械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深入执行部件的内部,从而实现了关键核心执行部件的在线调整和设备状态的在线感知。
2007年开始,三一自主研发了ECC(企业控制中心)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目前累计接入设备超过20万台。这些设备遍布全球各地,通过安装在设备上的各类传感器、控制器,适时向ECC回传数据。这些数据在查看设备实时工况、设备保养、为客户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设备的数字化还能极大“反哺”研发工作。
在企业控制中心,苗圩观看了ECC系统演示,在此过程中,他不时点头,肯定了三一在信息化上取得的成果。
制造车间智能化 可快速切换生产线
随后,苗圩一行来到了三一重工总装车间参观。这座花园式厂房是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装配区、高精机加区、结构件区、立库区、展示厅、景观区六大功能区域都是智能化、数字化模式的“产物”。尤其是在质检、物流和加工区,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特色体现得更明显。苗圩一行现场观看了MES系统操作与移动终端操作,并与一线员工亲切交谈。
“现在的生产线可以切换成其他产品的吗?”看到三一重工总装车间内的智能化生产系统,苗圩问道。实际上,这是完全可行的。三一高级副总裁、流程信息化总部总监贺东东介绍说,三一积极借助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在生产车间导入自动化制造模式,优化运行系统,提升设备生产制造能力,很好的应对了工程机械企业多品种、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方面的压力与挑战,使工程机械产品车间生产从传统的离散制造型向混流装配型转变。如果需要将现有生产线改换成其它产品的生产线,只需重新输入指令就可以很快完成了。听到答案,苗圩满意地点点头。在整个过程中,苗圩时不时点评“你们结合得很好”,“这样确实效率很高”等,高度肯定了三一的智能制造成果。
其实,这并非苗圩第一次视察三一。2014年3月,苗圩参观普茨迈斯特位于柏林的销售维修站参观,肯定三一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国际化发展道路,认为“三一和普茨迈斯特可作为中德两国企业合作的典范”。2014年6月,苗圩来到三一国际,着重了解了三一国际工业自动化制造执行系统和“两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情况。他表示,三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有效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苗圩强调,智能制造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是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推进制造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希望三一能积极适应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本文来自三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