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到博鳌论坛,从官方到民间,“中国制造2025”无疑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工信部部长苗圩曾透露,工信部预计通过三年时间,选择重点领域、地区和行业做试点和示范探索,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借势“互联网+” 智慧潍柴蓄势待发
日前,笔者走访了潍柴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了解到潍柴两化融合硕果颇丰,2012年获工信部“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称号,2014年参与了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起草。目前潍柴两化融合推进会正积极解读国家战略,规划潍柴智能制造路线图,以期借“互联网+”之力,推动企业升级转型。
“我们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不只局限于生产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更延展至整个企业的运营。即利用互联网,把集团的各个业务端打通,推动生产要素从‘初级物理级连接’向‘智能化务联网’升级,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高度整合、效率大幅提升等。”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部长曹志月表示,潍柴智能制造的近期目标将落脚于打造“成本、技术、品质”三个核心竞争力上,通过“互联网+”路径,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快速交付,更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智慧运营:从“物理”到“信息”演变
从概念提出到设计、制造、试验、下线交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协同研发、智能制造贯穿了所有工作流程。
在研发环节,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PLM),可实现异地协同设计、多视角BOM管理、图文档管理、研发项目管理、模块化设计等功能,以及在此平台上不断完善的TDM、多维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系统,为“五国十地”研发中心的协同研发提供了信息化支撑。以配套海监船的发动机为例,通过协同研发,研发周期由原来的24个月缩减至18个月,整体研发效率提升25%,并为后续研发存留了大量有用数据。
一群“智能化的机器人”,一堆“信息化后的物料”,加上若干“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无疑构成了潍柴智慧工厂的基本要素。
在各大生产车间,数控设备被广泛应用,自动化生产线覆盖了全系列全领域产品的制造。WP10等传统优势产品制造基地一号工厂,更是实现了自动化设备从“买进来”到“造出来”的转变,仅2014年一年便完成34项技术含量高、实施效果好的自动化改造项目。同时,基于RFID技术的部件自动扫描系统、现场安灯系统、物料拉动系统、配件自动拣选系统,以及针对整个供应链的ERP+ISP平台、生产管理与执行的MES平台等,使得潍柴从采购、物流到生产,都有条不紊、高度协同。
无论是外部客户还是内部客户,满足客户需求是打造智慧潍柴的出发点。面对外部客户,潍柴完成了后市场服务系统、全球呼叫中心系统、车联我系统、售后派工APP等开发,实现了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服务,为创新商业模式,试水后市场020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化业务,提供了支撑。面对内部客户,不断升级的OA办公系统,自主开发各项行政管理流程近80条,是实现高效无纸化办公、人性化管理的有力保障。
未来:打通5个端到端流程
“通过对八大核心业务域进行现状评估,我们得出,潍柴当前处于交易自动化驱动的分散式系统的流程信息化阶段,而某些国际先进企业如卡特,则处于精细化向交互式转换的阶段。”曹志月说,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一方面要关注运营的精细化,通过流程信息化手段,促进流程的标准化和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更加关注集团内产业链分子公司的协同,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增效,特别是要发挥海外子公司的资源优势,促进企业从区域化向全球化的迈进。
借势互联网,推动企业升级转型,是潍柴主动突破瓶颈、谋求新发展的必经之路。潍柴智能制造5年规划蓝图提出,未来,潍柴将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中心,以流程信息化能力提升为手段,打通5个端到端流程,即客户洞察到产品组合、客户线索到订单、客户订单到交付、客户使用问题到解决、企业战略到落地。通过流程在信息系统中的打通和数据的贯通,不断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水平,助推潍柴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本文来自潍柴)
热门推荐